冷凝集致血常规多项参数失真一例及处理分析

2014-05-06 05:47鹿红梅张振惠严乃富赵存英杨桐
海南医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凝集素水浴冷凝

鹿红梅,张振惠,严乃富,赵存英,杨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3医院检验科,甘肃 兰州 732750)

·短篇报道·

冷凝集致血常规多项参数失真一例及处理分析

鹿红梅,张振惠,严乃富,赵存英,杨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3医院检验科,甘肃 兰州 732750)

目的探讨冷凝集对血常规各项参数的影响及消除方法。方法对一冷凝集标本分别在37℃水浴30 min和置换血浆的方案处理后上机测试,观察血常规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冷凝集标本直接检测时红细胞(RBC)和红细胞比容(HCT)显著降低,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异常升高,血红蛋白(Hb)与RBC比例明显异常。37℃水浴30 min RBC、HCT有所上升,但MCH、MCHC仍超出检测范围,出现极度偏离。血浆置换法白细胞(WBC)、RBC、HCT、MCH、MCHC恢复正常,但血小板(PLT)明显下降。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冷凝集标本获取正确结果的最佳处理方案是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报告,除PLT采用水浴后或直接测试的检测结果外,其他均采用血浆置换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冷凝集;血常规;水浴;置换血浆

大多数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其血清中常含有较高滴度的寒冷红细胞凝集素(简称冷凝集素),它能与患者自身红细胞或“O”型人红细胞于0℃~4℃条件下起凝集反应,在37℃时已凝集的红细胞呈可逆性的完全散开,冷凝集试验有助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现将我院遇到的1例冷凝集标本导致血液分析仪测定结果异常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消除方法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患者,男,22岁,2013年2月因“咳嗽、咳痰2周”入院。患者呈刺激性咳嗽,夜间加重,剧烈咳嗽时伴左侧胸痛,胸部X线示:左下肺片状模糊影,考虑左下肺炎。出现发热、寒颤,高达38.9℃。查体: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肾区无叩痛,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WBC)16.0×109/L,红细胞(RBC) 1.25×1012/L,血红蛋白(Hb)156 g/L,红细胞比容(HCT)17.0,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超出检测范围,未显示结果。肉眼观察:EDTA-K2抗凝的静脉血约1 ml,颠倒混匀试管内血液,可见管壁上RBC呈肉眼可见细小颗粒状凝集,疑为冷凝集所致。于是重新采末稍血20µl,加入稀释液中,混匀后发现稀释液中出现大量明显肉眼可见小凝块。用生理盐水进行手工计数,EDTA-K2的抗凝血在生理盐水中呈强凝集状态,无法计数。血涂片自然晾干后经瑞特染色,油镜下观察RBC形态,大部分RBC呈凝集状,仅有少量散在分布的RBC。

1.2 仪器及试剂日本光电NEK-822K血细胞分析仪,试剂应用相应配套的试剂。

1.3 实验方法将冷凝集样本采用下述两种方法处理后上机进行测定:①37℃水浴30 min保温立即测试;②血浆置换法:将标本500 g离心5 min,弃上清后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反复洗涤3次,测试后观察WBC、RBC、HCT、Hb、MCH、MCHC和血小板(PLT)的结果变化。

2 结果

对于出现冷凝集的血常规标本,由表1在三种不同条件下检测结果可知,冷凝集素对于PLT和Hb影响不大,符合CLIA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1];对血液分析仪的WBC结果影响较大,且冷凝集素效价越高影响越大;在直接检测法和37℃水浴法中冷凝集素对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MCH、MCHC的检测造成严重干扰,且效价越高影响越严重。凝集素经37℃水浴法,不能有效消除冷凝集素的干扰。置换血浆法可以有效排除这些干扰,使除PLT外所有参数均恢复到正常范围,计数结果得到明显改善。由于置换过程会造成PLT的丢失,故可采用37℃水浴法或者直接上机检测的PLT结果报告。

表1 三种方法检测冷凝集血液的血常规检测结果

3 讨论

冷凝集素是自身抗体的一种,多数为IgM型,少数为IgG、IgA或它们的混合型,血液离体后温度降低,较高效价的冷凝集素与自身的红细胞抗原发生一种可逆性的凝集,从而阻塞了微血管循环引起紫绀等表现,病情严重者可以引起自身溶血反应[2]。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冷凝素抗体,但其滴度一般在1:16以下,且在20℃以上不易发生凝集反应,其凝集常见于支原体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疟疾、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中度贫血及淋巴瘤等[3]。本例为支原体肺炎患者,冷凝集实验1:512。

实验中我们对各种冷凝集处理方案进行了比对研究,发现37℃水浴30 min进行测定,RBC数值已略显升高,但MCH和MCHC仍超出检测范围。考虑其原因可能为单纯样本加温时红细胞仍存在冷凝集现象,在测试过程中血液遇冷试剂后,冷凝集再次发挥作用促使红细胞凝集,导致红细胞假性减少,MCV假性增大。故考虑样本试剂双重加温法以保证整个检测过程中血液各种成分的温度接近37℃,使结果较单纯样本加温检测更准确。但样本试剂双重加温亦存在弊端:①血细胞分析仪系统测试对温度的要求是15℃~30℃,超出此温度范围可能对仪器性能造成影响;②冬季室温低,即使加温在测试循环的过程中也会很快冷却;③溶血剂和稀释液体积大,加温不方便。而血浆置换法,除因置换过程中造成血小板部分丢失外,其他所有参数恢复到正常范围,可见置换血浆法是有效消除冷凝集干扰血常规检测的好方法,但此法亦存在操作繁琐、费时较长的问题,故遇此情况应与临床及时沟通,以免在发放报告的时效性方面产生分歧。

本实验亦发现冷凝集对血液分析仪的WBC结果影响较大,其原因可能为冷凝集发生时,红细胞聚集成团导致检测时RBC计数明显下降和体积增大,采用电阻抗法检测白细胞的仪器,可能因为凝集的红细胞在仪器特定的时间内不能被溶血剂完全溶解,检测时被认为是白细胞而导致WBC计数假性升高[4]。

对于肉眼观察无明显颗粒的冷凝集标本,可利用下述规律:一般正常人Hb/RBC的比值约为30:1,Hb单位为g/L,RBC的单位为1012/L[5]。若Hb/RBC的比值比30大很多,且MCH、MCHC异常升高,则提示有可能是冷凝集现象。

近年来,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冷凝集病例在临床上日益增多。由于支原体无细胞壁,部分常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对支原体感染的治疗往往无效;同时,由于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加之支原体培养十分困难,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也部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等诸多因素,使其诊断十分棘手。而血液标本在体外出现冷凝集现象不失为辅助诊断支原体感染廉价、方便和快捷的诊断方法。故检验人员应准确识别和处理冷凝集标本,发出准确报告,并及时与临床沟通,为解决临床问题和消除患者痛苦提供依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0,193.

[2]孙宝旗,张庆.冷凝集素对2例血常规检测1l多项参数干扰分析[J].河北医药,2010,8(32):1124-1126.

[3]洪玲珍.室温下冷凝集素干扰血液分析仪多项检测参数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47-1348.

[4]乐家新,马俊龙,徐菡,等.红细胞冷凝集对不同类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2):69-71.

[5]曾令军,李莉,吴庆,等.高效价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消除方法探讨[J].罕少疾病杂志,2011,18(5):2-6.

R446.11+1

D

1003—6350(2014)13—2012—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3.0783

2013-12-15)

鹿红梅。E-mail:deer0818@sina.com

猜你喜欢
凝集素水浴冷凝
洗脱苯粗苯冷凝冷却器优化改造
冰水浴
基于STM32的恒温水浴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半乳糖凝集素-3与心力衰竭相关性
半乳糖凝集素-1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LNG接收站BOG再冷凝系统操作参数优化
脱硫罐排放汽无压冷凝净化装置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水浴回流与超声波辅助回流提取百合皂苷工艺比较研究
压缩机级间冷却冷凝析水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