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人文价值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的体现

2014-05-07 18:19李尚生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练字写字书写

李尚生

语言文字是人类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本身又是一种精神和文化现象。汉字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文字,承载着历代中华民族的情感和精神,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因此,汉字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熏陶。

一、在识字教学中体现汉字的人文内涵

(一)利用汉字独特的造型特点。

汉字最主要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在隶变之前,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都是以描绘事物或描述事理的象征符号来表达字义的,具有鲜明的象形色彩;隶书以后,汉字的形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先前有图画特征的线条变成了比较抽象的符号,虽然大多数字体已经很难从外形直接看到表达的形、义,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溯源”来以形推义,其数量最多的形声字尽管有表音的声旁,但其实也都借用象形、指事和会意字。因此,虽然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变化,大多数已经抽象化、符号化,但仍然改变不了其作为表意文字的属性。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汉字表意的特点,让学生更好掌握汉字的字形。请看以下案例:

泉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黄惠英执教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绒毛小熊》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学习会意字:印、却

师:老师这儿还藏着两个生字呢,它们的部首还没有正式成为咱们的朋友。看你们这么聪明,它们也迫不及待想来认识你们了。(出示:印、却)

(1)学习偏旁:卩

师:你发现它们的部首了吗?

师:单耳刀(卩)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左耳旁右耳旁一样,虽然名字有耳,却和耳朵没有关系。你们看,(板画)卩读作jié,在节日的“节”里,它是声旁。看看它的样子吧,(师在黑板上画出)像什么呢?猜猜它的意思应该和什么有关呀?有卩的字多跟腿脚有关。

(2)学“却”。

师:它有卩,猜猜它的意思。最早表示向后退,当然要用到脚了。(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3)学“印”

师:再来看看这个,你有什么发现呢?(课件出示“印”的图和甲骨文)

师:这两个是什么人?你猜他们俩会说什么话呢?(你给我跪下,听清楚!)谁来表演一下这个字?(听清楚大人说的话了吗?原来“印”的意思是用手按着一个人让他跪在地上听训啊。听的人要把话印在脑子里,否则后果自负!)瞧,我们的汉字多有意思啊!一个字就可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儿童的认知特征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对比较直观的、形象的东西更感兴趣,更容易掌握。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就是利用汉字偏旁部首的表义特点,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说明“卩”这个偏旁的含义,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相关的字形。

(二)展现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其所蕴涵的文化。汉字是古代中国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发明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每个汉字都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利用汉字这个特点,不仅会让学生更形象有趣地掌握汉字,还会使他们对中华五千年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如甲骨文的“夏”字是一个“仪表堂堂”的人形,《说文解字》注:“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页从两手。”《尚书·孔氏传》中有“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之语,孔颖达的解释是:“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装之美,谓之‘华。”因此,“大抵‘华夏自古以来便是我们汉民族先民的庄严自称。根据以上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出示“夏”的古字形——■,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体会“夏”本指人,并且是堂堂正正的人,所以“夏”又引申出“大”的意思,进而引申出“华彩”之意。关于“夏”汉字来源的解释,不仅让学生对这个字的来源、含义会有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向学生传达了我国古代的文化知识,让他们理解了中华民族为何称为“华夏”的缘由,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体会汉字包含的民族精神。

1.感受汉字蕴涵的民族凝聚力。

汉字是以一个字的整体表达一个观念的,汉字必须从音、形、义统一整体上去把握、理解。因此,有人认为,汉字这种整体性体现了中国人强调个体服从群体的社会完整性观念,而这一观念正是历来正统思想强调的个人服从家庭、家庭服从社会的伦理观,从积极一面看,可以体现一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2.体会方块字的和谐思想。

汉字原本是不规则的图形,秦朝统一文字后是长方形的篆书,确定了汉字方形的基础,经过隶变一直到楷书,汉字就成为真正的“方块字”,这一变化和逐渐形成的传统中庸、中和观念是一致的。因此,中国书法强调写字要心平气和,身正力均;方块汉字的书写必须力求字的匀称和谐,常在笔画安排中有“避让”“呼应”之处,处处体现中和观念。我们今天提倡的“和谐思想”应该是这种中和观念的发扬光大。

3.发扬传统美德,激发创造力。

另外,从汉字的形体让学生联想到如何做个方方正正的中国人,从古代书法家练字的事例感受中国人坚韧的意志力和巨大的创造性,这些都可以使学生获得形象而生动的民族精神的熏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寓育人思想于写字教学中

(一)寓审美教育于字法学习中。

关于写字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一学段就要求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第三学段进一步要求“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在第四学段更要求学生能够“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1.发现汉字的象形美。

2.体会汉字字体和谐美。

汉字的美首先体现在字形结构的协调和匀称上,研究发现,汉字字体的高宽比例、部件安排、笔画关系都符合黄金分割。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的长方形,发展到隶书为扁方形,到楷书就是一个典型的正方形,每个方体虽然形体各异,但当中的线条笔画均有一个中心点即平衡点,如果写字未能把握住这个平衡点,字形就会歪斜,失去美感。因此,古人习字时就发明了米字格、田字格、九宫格,目的就是训练习字时抓住中心点,把握字形的方正和平衡。写字时,笔画的形状、走势、长短都有一定的规则,为了保持协调,必要时要让笔画互相避让,如当“禾”与“口”组成“和”时,“禾”的最后一捺要短,变为点。汉字这种写法使大部分的字都尽可能保持“平正安稳”。

3.感受汉字的运动美。

汉字虽然具有和谐匀称美,但并不等于死板。汉字书写讲究变化。南宋书法理论家姜夔就认为即使是“真书”(楷书)也不能“只求平正”,在《续书谱》中他写道:“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之异形。丿、乀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乚、亅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平稳协调匀称的字形,也讲究变化,力求体现动感变化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中讲究动静结合的审美追求。在写字中让学生感受这种书法的运动美,使他们领会中国文化中关于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二)寓性情养成于技法训练。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汉字书写与其他文字书写要求不同,特别是毛笔书法,由于其书写工具的规定性,决定了它对书写习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想把字写好,要求学生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写字时必须脑、眼、手并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长此训练,学生必定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另外写字时要求端姿正容,凝神静气,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助于把字写端正,也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益处的。

2.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

美的事物是人们向往并经常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历代书法家刻苦追求、奋斗终生,成为历代传诵的佳话。

把字写正确,把字写漂亮是写字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延伸到其他学习领域,甚至联系到为人做事,可以让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乐观精神。在写字或书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并通过艰苦努力去体现出美,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举办书法比赛、书法展览,可以让学生在互学互比中发现别人的长处、对比自己的不足,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以古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事例为学生树立榜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3.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学书贵在持之以恒,忌半途而废、急功近利。历代成功的书法家都能做到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练字,留下很多广为传诵的佳话。如:王羲之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画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由于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柳公权由于深刻体会了“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的寓意,发奋练字,终成名家;另外,像“智永练字,退笔成冢”、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都很生动感人。写字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些故事,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坚持不懈,让他们懂得这不仅是练字的需要,更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三)寓文化熏陶于能力培养中。

1.认识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与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集中表现。通过写字、书法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精髓,体会中国文化的精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与书法由表及里都展现了中国文化各个层面的精华;汉字独特的造型、汉字造字的理据、汉字漫长的发展历程都从各个方面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宗法制度、伦理观念、民族精神。书法从其书写工具——文房四宝,到书法创作规律、创作过程,直到形成的艺术形象等也都蕴涵着一种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认识汉字、书写汉字我们必须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感悟民族文化精神。

2.激发热爱母语文化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属于主观意识范畴,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以价值判断作为基础,同时体现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当学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体会了汉字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就能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中国汉字与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人类文化之林,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认同与赞誉,这一客观事实必然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因此,我们在识字与书法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母语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把汉字当作一种交际和表达情感的辅助工具来学习和掌握,语文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准确地掌握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和熟练的书写技能;但当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独特的审美对象时,语文教学则必须促使学生从情感上喜欢汉字、认识汉字蕴涵的民族文化精神,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汉字、表现汉字,提高审美水平和获得艺术表现力。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刘忠信)

3.感受汉字的运动美。

汉字虽然具有和谐匀称美,但并不等于死板。汉字书写讲究变化。南宋书法理论家姜夔就认为即使是“真书”(楷书)也不能“只求平正”,在《续书谱》中他写道:“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之异形。丿、乀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乚、亅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平稳协调匀称的字形,也讲究变化,力求体现动感变化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中讲究动静结合的审美追求。在写字中让学生感受这种书法的运动美,使他们领会中国文化中关于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二)寓性情养成于技法训练。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汉字书写与其他文字书写要求不同,特别是毛笔书法,由于其书写工具的规定性,决定了它对书写习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想把字写好,要求学生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写字时必须脑、眼、手并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长此训练,学生必定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另外写字时要求端姿正容,凝神静气,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助于把字写端正,也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益处的。

2.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

美的事物是人们向往并经常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历代书法家刻苦追求、奋斗终生,成为历代传诵的佳话。

把字写正确,把字写漂亮是写字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延伸到其他学习领域,甚至联系到为人做事,可以让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乐观精神。在写字或书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并通过艰苦努力去体现出美,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举办书法比赛、书法展览,可以让学生在互学互比中发现别人的长处、对比自己的不足,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以古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事例为学生树立榜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3.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学书贵在持之以恒,忌半途而废、急功近利。历代成功的书法家都能做到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练字,留下很多广为传诵的佳话。如:王羲之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画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由于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柳公权由于深刻体会了“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的寓意,发奋练字,终成名家;另外,像“智永练字,退笔成冢”、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都很生动感人。写字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些故事,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坚持不懈,让他们懂得这不仅是练字的需要,更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三)寓文化熏陶于能力培养中。

1.认识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与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集中表现。通过写字、书法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精髓,体会中国文化的精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与书法由表及里都展现了中国文化各个层面的精华;汉字独特的造型、汉字造字的理据、汉字漫长的发展历程都从各个方面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宗法制度、伦理观念、民族精神。书法从其书写工具——文房四宝,到书法创作规律、创作过程,直到形成的艺术形象等也都蕴涵着一种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认识汉字、书写汉字我们必须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感悟民族文化精神。

2.激发热爱母语文化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属于主观意识范畴,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以价值判断作为基础,同时体现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当学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体会了汉字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就能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中国汉字与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人类文化之林,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认同与赞誉,这一客观事实必然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因此,我们在识字与书法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母语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把汉字当作一种交际和表达情感的辅助工具来学习和掌握,语文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准确地掌握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和熟练的书写技能;但当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独特的审美对象时,语文教学则必须促使学生从情感上喜欢汉字、认识汉字蕴涵的民族文化精神,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汉字、表现汉字,提高审美水平和获得艺术表现力。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刘忠信)

3.感受汉字的运动美。

汉字虽然具有和谐匀称美,但并不等于死板。汉字书写讲究变化。南宋书法理论家姜夔就认为即使是“真书”(楷书)也不能“只求平正”,在《续书谱》中他写道:“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之异形。丿、乀者,字之手足,伸缩异度,变化多端,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得之状。乚、亅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书法不仅具有平稳协调匀称的字形,也讲究变化,力求体现动感变化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中讲究动静结合的审美追求。在写字中让学生感受这种书法的运动美,使他们领会中国文化中关于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二)寓性情养成于技法训练。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汉字书写与其他文字书写要求不同,特别是毛笔书法,由于其书写工具的规定性,决定了它对书写习惯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想把字写好,要求学生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写字时必须脑、眼、手并用,做到眼到、手到、心到,长此训练,学生必定养成沉着、镇静的习惯。另外写字时要求端姿正容,凝神静气,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有助于把字写端正,也有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知识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是极有益处的。

2.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

美的事物是人们向往并经常为之奋斗的目标,中国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发历代书法家刻苦追求、奋斗终生,成为历代传诵的佳话。

把字写正确,把字写漂亮是写字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延伸到其他学习领域,甚至联系到为人做事,可以让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乐观精神。在写字或书法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并通过艰苦努力去体现出美,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举办书法比赛、书法展览,可以让学生在互学互比中发现别人的长处、对比自己的不足,可以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以古代书法家刻苦练字的事例为学生树立榜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3.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学书贵在持之以恒,忌半途而废、急功近利。历代成功的书法家都能做到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练字,留下很多广为传诵的佳话。如:王羲之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画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由于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柳公权由于深刻体会了“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的寓意,发奋练字,终成名家;另外,像“智永练字,退笔成冢”、怀素芭蕉练字的故事都很生动感人。写字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些故事,引导、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坚持不懈,让他们懂得这不仅是练字的需要,更是为人处世的真谛。

(三)寓文化熏陶于能力培养中。

1.认识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

汉字与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集中表现。通过写字、书法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中国文化的精髓,体会中国文化的精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与书法由表及里都展现了中国文化各个层面的精华;汉字独特的造型、汉字造字的理据、汉字漫长的发展历程都从各个方面表现了中国人独特的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宗法制度、伦理观念、民族精神。书法从其书写工具——文房四宝,到书法创作规律、创作过程,直到形成的艺术形象等也都蕴涵着一种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认识汉字、书写汉字我们必须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感悟民族文化精神。

2.激发热爱母语文化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属于主观意识范畴,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以价值判断作为基础,同时体现人的一种价值取向。当学生在识字、写字过程中体会了汉字所蕴涵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就能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崇敬与热爱之情。中国汉字与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人类文化之林,得到了世界各国人们的认同与赞誉,这一客观事实必然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因此,我们在识字与书法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感受母语文化的精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把汉字当作一种交际和表达情感的辅助工具来学习和掌握,语文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能否准确地掌握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和熟练的书写技能;但当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独特的审美对象时,语文教学则必须促使学生从情感上喜欢汉字、认识汉字蕴涵的民族文化精神,还应该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汉字、表现汉字,提高审美水平和获得艺术表现力。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练字写字书写
芭蕉上练字
练字真的好烦啊
学写字
爆笑四格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写字
写字大课堂
学会放弃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