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优势学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2014-05-07 14:50宋晓清吴业春
关键词:影响因素高校特征

宋晓清+吴业春

摘要: 优势学科的发展是衡量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并对于该校在众多高校激烈的竞争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了解优势学科的特征,详细分析了高校优势学科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我国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若干原则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校;优势学科;特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9-055X(2014)01-0113-05

学科建设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在高校各项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一方面,加强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研究,对于学校内部来说,具有典型的示范效应,为该校的其他学科成长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对于学校外部来说,可以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为高校的发展争取到更多的社会资源。目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教育大国,但是在规模大发展后,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如何加强优势学科建设,从而带动教育质量和提升科研水平,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是当下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优势学科的特征

从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优势学科可以是在现实中从众多学科里评定出来的结果,也可以是高校有计划有目的培育出来的产物。纵观文献可知,优势学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实力和影响相对突出的学科。当前在全国范围内也没有公认的优势学科,不同的高等院校,对优势学科的认定也不同。在本文中,笔者认为,优势学科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期,特定的范围内,该学科的研究基础、实力水平,已形成的影响度和发展潜力等指标均优于其他学科,并且能够支撑起学校的发展,对其他学科具有典型的示范效应,这些学科都可以称为优势学科。

基于以上对优势学科概念的界定,笔者认为,高校优势学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概念的相对性

优势学科的相对性主要是体现在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历史发展基础,学科传统,专业特色等。同时,还体现在不同层次的院校。比如,地方院校的优势学科更加倾向于利用当地现有的特色资源来发展壮大优势学科,从而提高院校整体发展。三峡大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湖北省的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以位于湖北宜昌的地理优势,重点发展水利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优势学科[1],从而使三峡大学发展成为一所实力强大的综合性大学。而全国重点院校则更加倾向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发展一些高端、精专的优势学科。

(二)地位的显著性

优势学科另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在本校具有很显著的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学科的典型代表性上,也可以理解为高校的“品牌效应”。众所周知,哈佛大学的哲学和商科,牛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和古典文学,剑桥大学的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学科,都堪称是世界一流大学中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因此在本校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在本校中的地位也是显而易见的。国内高校优势学科发展也是如此,如华南理工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学校现在一共设立了25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2],最终成为了以建筑学、材料学、轻工食品等为优势学科发展壮大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三)成果的突出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地位的显著性可以理解为优势学科的外部特征,而成果的突出性则体现了优势学科的本质内涵。由于该优势学科特殊的地位,其成果必然也是丰硕的。优势学科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没有的优势,如研究基础,基地平台,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创新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一门学科之所以成为优势学科必须具备的因素。最典型的例子,如被称为“电子革命之父”的特曼(Fred Terman)教授对斯坦福大学所做的贡献,对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可以说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他建立了电子工程部门,无线电研究室,工程学院和斯坦福工业园区等。[3]这些突出的成果都体现了优势学科所具有的特征,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四)社会的适应性

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上一旦有技术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可见,社会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源,这对高校优势学科的发展来说也不例外。从长远来看,优势学科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社会的需求。换而言之,优势学科成为了高校一个有力的指挥棒,能够引领当下众多学科的发展潮流。一个学科要发展长久,必须要和当前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正因为适应了社会的需求,迎合了当下市场的需要,在丰厚回报的引领下,人们则更加注重对优势学科建设的投入,最终促进高校整体全面发展。

二、高校优势学科的影响因素分析

优势学科具有地位显著,成果突出,社会适应等众多特点,我们则有必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 笔者认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正是由于自身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优势学科。在本文中,为便于分析,笔者将优势学科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一)内在因素

影响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最根本的是学科发展自身的核心要素,如一所高校原有的文化传统,优秀的学科领军人才,强大的师资团队等。

1文化传统

任何一所大学的发展,都伴随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这是一所大学发展的根基。因此,优势学科的成长与高校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正是优势学科概念具有相对性特点的体现。不同的高校,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根基,最终形成不同的优势学科。例如,统计学学科是江西财经大学的传统学科,它的发展历程和该校的成长历史几乎是同步的。学校立足于自身的文化传统,重点发展统计学学科,几年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学科。学校为了使该传统优势学科健康成长,还制定了 《2005-2010年学科建设与师资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了统计学在将来要成为应用经济学中重点建设的二级学科。[4]

2领军人才

马克思曾经指出,一个工业天才所创造的价值,足以抵顶一个城市的全部教育费用。同理,高校优势学科的成长发展,一位优秀的学科领军人物有时也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纵观世界各国一流大学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体悟到,这些大学都拥有着这样一位学科领军人物。如世界著名大学UCLA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的成长发展,威廉·G·杨(William G Young)在当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自从他进入UCLA化学系之后,他引领一大批学生从事相关方面的研究,培养高质量人才,使得UCLA化学系实现了强大的转变。[5]正因为UCLA拥有这样一位领军人才,UCLA的化学与生物系优势学科才得以迅速发展。

3师资团队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里的大师指的就是那些学问高深,兼具品德高尚的教师。由此可看出,教师在一所大学发展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而连接教师和大学发展的媒介即为学科知识的传授,所以优势学科的成长离不开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师资团队。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经验中总结出,尤其是理工科院校的建设,都拥有一个强大的师资阵容。师资团队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他们在这个复杂的学科建设过程中,既要加强教师和教师之间的科研合作,又要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学生,从而为该学科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外在因素

唯物辩证法表明,事物都是处于普遍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发展的。因此,高校优势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外在因素的保障。这些因素包含学科经费的投入,国家政策的扶持,和高校管理体制的保证等。

1经费投入

充足的经费投入是高校优势学科建设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尤其是理工科的建设,都需要实验室来支撑。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对学科研究,成果的产出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而这些实验室的建立,器材的使用等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才能获得。同时,为保障优势学科建设的进行,还需要引进人才,组建团队,打造基地等,这些都是需要投入资金的。例如,江苏省在实施一项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中,提出从2010年开始,省政府每年投入10亿元人民币,连续六年共用60亿元投入优势学科建设[6],这可以说是一项巨大的投入。从江苏省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中可看出高校优势学科的发展需要充裕的资金做后盾。

2政策支持

作为高校学科建设的指挥棒,国家的教育政策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为学科建设提供一个有利的宏观环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在关于高等教育部分就明确提出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而高校办学特色的本质就在于高校优势学科的建设。同时,为了加快高校优势学科的研究进展,教育部下达的重点课题“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研究”由武汉理工大学梁传杰负责。[7]再者,江苏省在《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推动优势学科建设工程。[8]这些都是国家政策支持的具体表现,进而为我国高校优势学科的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3体制保障

优势学科的建设,直接依赖于一所高校的相关管理制度。因此,高校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优势学科的建设水平。换而言之,学科建设需要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来维持正常运作。如高校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行政管理等方面都直接影响到学科建设效果的呈现。只有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科研,交流合作等活动的进行,从而促进优势学科建设的良好发展。因此,完善的管理体制可以为高校优势学科的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高校优势学科的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和多维度相互作用的过程,是由内外在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学科内在因素是关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优势学科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以该校的文化传统为前提,由学科领军人带领一批优秀的师资团队,进行高效合作,从而形成一个强大的研究队伍,为学科建设凝聚起力量,产出科研成果,带领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另一方面,优势学科的发展还需要外在因素的辅助,充足经费的投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高校管理体制的保障等。学科经费的投入可以使学科建设保持正常运作,提供基本的物质材料等。国家政策的支持则是一面旗帜,引领全国高校为学科建设做出有力引导。而学科建设最终立足于高校管理体制的保障,这是直接影响到学科建设进程的外在因素。

三、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原则

基于以上优势学科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若干原则,从而为学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一)学术导向原则

要想实现优势学科健康成长,首先必须得从该学科本身的内在因素来着手,即以学术导向为根本原则。它和实际需求导向是相对的,前者旨在推动知识和高端技术的发展,后者旨在解决眼前直接的问题。世界著名大学的发展历程,比如MIT,斯坦福大学等高校,他们的核心价值就是以学术为发展导向,而不是把研究定位为解决企业眼前的问题。只有探索那些具有挑战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才能够真正提升一门学科的学术水平。学科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实现该学科学术成果的获得,要以学术发展为导向,发挥学科旺盛的生命力。

(二)优先发展原则[9]

优势学科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势,并且比其他学科具备更好的发展条件,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的特殊优势,优先发展,以此来引导其他学科健康良好的发展,为其他学科树立起一个生动有力的榜样。如前所述,一所高校的人,财,物等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学科发展面面俱到,就难以形成特色和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理应毫不犹豫地把有限的宝贵资源集中起来,重点建设一些优势学科,形成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斯坦福大学的塔尖原则即是如此。

(三)协同发展原则

一所大学的发展,既要强调优势学科的成长,也要考虑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只有做到协同发展的原则,才能使高校实现质的飞跃。如果仅仅局限于若干优势学科的建设,那么在将来很有可能会走上单科偏向发展的极端,既“偏科”的现象。从高校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是很不利的。并且,随着社会问题的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问题已不是单一的学科所能够解决的,因此需要多学科交叉的进行,优势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协同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四)社会适应原则[10]

在分析优势学科的特征时,笔者就指出了优势学科高度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建设优势学科的实践过程中,就必须要坚持适应社会需求的原则。优势学科的形成,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研究进展,闭门造车只会走入死胡同。因此,学科发展必须要和当下的需要紧密相结合,充分扩大优势学科的成长需要,发挥优势学科的价值,这也是当前高校都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优势学科的形成要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家的需要,甚至是国际的需要来开展,这样才能使优势学科的发展满足高校的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最终实现优势学科源源不断向前发展。

四、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

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优势学科特征,影响因素和建设原则的分析,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优势学科的建设对一所大学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此阐述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加强学科规划布局

面对当前变幻莫测的环境,高校需要通过对自身内部资源进行宏观规划布局。首先,高校应该充分了解其他高校的学科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准确的学科建设定位,为本校学科建设做一个宏观分析。其次,高校应该对自己的学科发展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包括文化历史传统,办学目标与层次,培养方案等,从而确定学校学科规划布局,优先发展那些具有很大潜力的学科,重点建设和打造特色优势学科,进一步挖掘有新生长点的学科等。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证明,如果缺乏一个强大的师资团队,无论外在条件多么优越,也很难实现优势学科的发展。因此,高校必须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优势学科的建设需要一位优秀的大师引领。前副校长特曼(Fred Terman)教授为斯坦福大学所做的贡献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他的带领下,斯坦福大学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另一方面,需要一个实力强大的师资团队来做后盾,如我国985高校可以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团队来为国内高校服务,为学科建设做出重大的贡献。

(三)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

高校优势学科建设,离不开完善的硬件设施。平台基地建设是基础,高校要投入大量的经费才能实现。另外,高校还需要聘请一些优秀的专家团队,形成一个强大的学术梯队,为指导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总而言之,实验室的建设和研究团队的聘请都需要一大笔经费作支撑。因此,要实现高校优势学科的发展,必须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以此来保证学科建设的良好运作。

(四)加强学科学术交流与对外合作

学科学术交流是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这不仅可以扩大学者们的学术视野,而且还可以促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同时,高校优势学科建设还需要和外界合作。一方面,国内高校实现强强合作,高校和高校之间可以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如高端的实验室),相互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国内高校还可以和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如现在国内很多著名高校和美国高校一起合作创办大学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目前我国面临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而高校的整体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优势学科的建设。优势学科作为一种“品牌效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没有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一流的大学。我国高校要想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就必须把优势学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来实施。

参考文献:

[1]刘园美,喻娜,李相朋湖北省高校优势学科培育实践及发展探析[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6).

[2]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概况[EB/OL]. (2012-06)[2013-04]. http://wwwscuteducn/page/about1htm.

[3]Gillmor,C,Stemart Fred Terman at stanford: Building a discipline, a university, and silicon valley[M].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10.

[4]陈光秀传统优势学科展新姿——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学科建设回眸[J]. 当代财经2005(4).

[5]常诚一个优势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以UCLA化学与生物化学系为例[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21.

[6]张晓宁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建设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学科——以江苏省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9).

[7]“高校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培育研究”成果报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J]. 大学:学术版2011(10).

[8]陈磊,宋燕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的场域理论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高校教育管理2012,06(5).

[9]娄玉珍,赵鹏大,徐士元大学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的原则及途径探讨[J]. 中国地质教育2006(2):38

[10]张丽维,黄浩杰基于核心能力的优势学科发展战略研究[J]. 管理观察2011(30):8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高校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