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的思考

2014-05-10 10:07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
天津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笔画写字书法

■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 徐 莉

教“书”的思考

■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 徐 莉

一、我的教学理念:学写字,学做人

书法强调“人品”“书品”,要求学书者必须要有一颗健康、善良、朴实的心。

学书先学做人。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著名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书字不过一技耳,而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古代许多著名书家不但书艺精湛而且人品高洁。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书法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生平事迹或趣闻轶事。如王羲之为老妇书扇,颜真卿忠直刚烈,柳公权豁达大度,郑板桥体察民情,欧阳询勤勉好学等。这些史传佳话随同他们的书法名作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并闪着耀眼的光华。通过讲述这些,引导学生向人书俱佳的书家学习,陶冶性情、锤炼品格,不断提高人品修养。

书法教学必须建立在语言文字之上,因此,少儿书法教学必须考虑作为书法教育的载体——语言文字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在平时的书法练习中,要引导学生选择表现“真”“善”“美”的内容。在参加书法展览或比赛时,首先要求书写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社会主义祖国、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内容,而且还要使学生通过这些健康向上的内容提高思想境界、净化心灵、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二、我的教学方法:引、领、走

1.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凡是他们喜爱的,学习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效果也较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兴趣培养。

一是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

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

古人习字学书的故事。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学生学到了勤奋;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学生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是练字的生动教材。

能激发民族自豪感的故事。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在写字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学生们听,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解字说意,编写小故事。为了引发学生认字、爱字的兴趣,在分析字形结构的时候,根据字的各部分编写小故事讲给学生听。特别是一些象形、会意的汉字,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对汉字产生好奇的探究之情。

二是用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

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

作业星级制度。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写的字与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星。一个单元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8颗红星以上的学生拿到一朵“小红花”,学期末评出星级作业,并给予奖励。

小组竞赛。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比赛(包括写字的姿势)。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朵“小红花”。

个人竞赛。每个单元都设一次写字比赛,取得前三名的学生作品在学习园地展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朵“小红花”。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三是定期举办作业展览。

定期举办作业展览,将写得好的学生作品和报刊上的优秀书法作品放进学习园地,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自信心,提高写字兴趣,整个班级也因此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

2.结合儿童特点巧妙“使法”。

学生在学习书法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步才能快,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才能好。教师必须千方百计想办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力求教学生动、形象,充满情趣,这样才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他们良好的写字习惯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养成。采用的“写字儿歌”“击节而歌”“边说边操练”“播放背景音乐”等都是很好的方式,让学生在乐此不疲中,收获习惯、性格甚至是命运。

我们还要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是基本笔画。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教学中,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还应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开一个好头。

其次是字的偏旁。

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掌握了某个偏旁的书写,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个偏旁的许多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

3.培养学生的智育功能。

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法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能,而且要注意发展学生的基本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书法教学的智育功能。

一是观察力的培养。

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显见细致的观察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而创造能力的体现,首要一点也是观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法课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观察对象是字中笔画的形态、书写方法、笔画的位置、结构的搭配等。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还需要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训练。例如“谢”字,首先从整体入手,分析结构是左中右结构。再看局部:结构中部“身”字正直、体窄,是左中右结构中最长的一部分;左边“言字旁”的上端右倾,下端提笔与“身”字的下撇穿插;右边“寸”字左靠,横画左缩,竖钩正直,钩脚挑向字心方向,点画左靠。“谢”字笔画疏密有致、穿插呼应,结构稳中有变化。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力。

二是记忆力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十分注意记忆力的训练,尤其是临帖的训练,它分为摹临、对临、背临、入帖、出帖。摹临要求学生以字帖为准绳,来规范自己的笔法,固定运笔的手势,理解并熟记笔画的走向及组合,从而掌握帖中字的风格、特点;对临,即照着字帖上的范字,模仿着写;背临即脱离字帖,依靠记忆写出范字;入帖即通过临习,从形似到神似,达到形神兼备。入帖并非易事,出帖则更为艰难,而且学生对书法作品分析力的提高也离不开记忆。现在学生不善记忆、更不善于用记忆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学生的创造思维必须要在开拓新知识与已掌握的旧知识网的基础上发展,也就是学生必须要记住旧的知识,并且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系,才能解决新的问题。它需要知识的连贯,这与记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书法课对记忆力的要求高于语文、数学课。语文、数学课中记忆的是文字符号,而书法课记忆的是文字的形态、风格。少儿书法教学记忆力的训练主要在学生对临、背临这两个阶段中。在第一阶段对临时,要求学生边观察边写。可以先记住一笔写一笔,然后过渡到一个偏旁或字的局部,或一个字,逐步提高记忆的量。在第二阶段背临时,先让学生记住一个字的外形结构,然后再记住一行或一段字。这两个阶段的训练,在学生掌握所临字帖的风格、特点的同时,也进行了记忆力的训练。

三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书法教学中十分重视思维的训练,即人们常说的“悟性”。书法教学中的思维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主要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通过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训练两个途径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由开始的引导,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正确地分析,使学生更为活跃,敢于思考,乐于思考,成为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主人。

例如,进行“左右结构”教学时,如何处理左部分和右部分的关系是一个难点,所以,我先带领学生分析范字“埠”:左边结构小、重量轻,应居中上,尽可能地与右边结构保持上平。如果将“提土旁”写得靠下,与右边结构齐底部,那么“埠”字必然会给人以高低悬殊的不舒服感。然后,再出“现”“屿”“野”让学生分析,这是发散思维训练。学生掌握了“左小右大”的字的结构特点后,再让学生分析“左大右小”的字,如“趴”,经过讨论、实践后,得出“左高右低,左右结构底部平齐”的结论。这是逆向思维训练。

用“书”的思考。

非常幸运我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非常幸运我来到了红星路小学,非常幸运我从这里走入了书法教学。我的字不是写得最好,但我要做到教得最好。因为书法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操,提升一个人的品位和心性。对于社会而言,书法可以明确文化传承的走向,甚至社会文明的方向。书法教育的现实意义就是,让书法课走进课堂,用书法育人育心。

猜你喜欢
笔画写字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我学写字
学写字
写字好看,需从小“练”起
我学写字
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