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花雨忆汉唐

2014-05-10 08:59曹易伦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4年3期
关键词:汉唐汉服中华文明

曹易伦

红雨绰约章台翠,懒莺慵怠忙燕飞。

华夏儿女花洲聚,奏是古国文明归。

启明星渐渐淹没在晓天的长河之中。旭日初升,我们踏上了淡淡的泥土芬芳萦绕的河畔花洲。

桃花,是凤桥梅花洲三四月最夺目的景物。风起时,便会有无数花瓣随之翩翩从天而降,拂过游人身畔,因而也被唤为“红雨”。

此番至花洲踏青,除了接触花洲极负盛名的“红雨”之景,还有一点特殊之处。泱泱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然而如今汉族文化却是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为大家所忽略——于这片花海之中,唤醒传统汉族文化,便是此行的另一活动。

蜂飞蝶舞,草动虫鸣。一行人身着汉服,沿着暗香指引的方向悠然踱步。

踏过几座相接在小河之上的古桥,穿过一片暗香幽幽的花丛,我们看到了花洲那标志性的景观——千年银杏。

相传此树早在唐代时便被种下,到如今五六个成年人拉手合围才能将其树干环抱。汉唐,那正是汉家文化最为璀璨夺目的历史时期!千百年以前,这棵银杏便伫立于此,静静地看着华夏文明的兴与衰。千百年来,它正如中华文明一样,依旧稳稳地矗立在这片土地上,长兴不衰,生机无限!

远远望去,树下正有人身着汉服,正襟危坐;有人起身而立,作揖行礼;有人负手仰天,高歌诗赋:“我愿重回汉唐,再续广陵绝响;开我前辈宝藏,品味万卷书香……”

料峭之风“呜呜”吹过,老银杏似乎在阵阵“红雨”间微微颤动,几片微黄的叶子随之徐徐飘落,最后沉淀到泥土当中,不复再见。

我的心霎时一动:那是银杏在为身前的“古景”而感叹中华文明的演变吗?它也在为汉族文化的复兴而激动吗?这是对我们华夏子孙的认可吗?

“午时到,祭酒开始!”银杏树下,酒祝正立,朗声宣布。在古代,祭酒的目的是为了向上苍、祖灵祈求福寿与鸿运;如今,它却已然成为了汉家文化的标志习俗。

敬天,敬地,敬祖先!接连三杯浅浅淡酒,表达的是我们对祖先的尊敬,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文明重光!”酒祝高声道。“文明重光!”我与身边的众人一样,抬手作揖,朗声高喝。仅仅数十人的声音,却仿佛穿透了时空限制,变得如此浩大不凡。

“呼——”春风拂起衣襟,漫天纷飞的花雨,瞬间染红了这片天地。绚烂的“红雨”围绕在每个人的身上。旋转,起舞,升华。视线不觉模糊起来,泪水充斥眼眶。透过眼前的花幕,我仿佛看见千万万古人站在我的身前,与我一同作揖高呼:“文明——重光!”呼声震天,蔚为壮观。

过往游人,无不驻足而立。许多人甚至学着我们一般正立作揖,虔诚行礼。

泪水终于不再受控制,顺着脸颊滑下,落到空中随风飞舞的“红雨”上,升到高空,随着时光逆流而上,飞向中华文明初始的地方……

风起时,我会想起花洲的“红雨”,想起中华文明的溯源,想起我们肩负着的文化使命。闭上双眼,感受空气中的氤氲芬芳;敞开心扉,聆听古人的青云之志;沿着中华文明之路的指引,大步前行。

猜你喜欢
汉唐汉服中华文明
汉字三千年
Viral Revival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留学生创办汉服社让外国人爱上汉服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上台说汉服
小论“古典”两派
从先荀后孟之说看汉唐荀孟关系以及荀子在儒学中的地位
时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