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教育视阈下的高校新生教育

2014-05-15 09:26莫继承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4年4期
关键词:新生学校教育

莫继承

大学新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由于刚从中学步入大学,因此存在心理不成熟、思想不稳定等问题,新生教育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认同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生教育过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认同教育不仅有助于新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完整人格的作用,更能激发新生的创造力。本文通过对认同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作用、意义、措施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为高校新生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一认同教育的内涵

1认同的含义

“认同”一词的最早提出者是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认同是“用以表述个体与他人、集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于相同的过程,并指出这是一种个体与他人有情感联系的原初形式”[1]。

美国学者埃里克森把认同形成看成是一种结构,而这个“结构”是对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内驱力和社会压力的反应中逐渐形成的[2]。

王歆、方文等人将认同定义为行动者对自身独特品质或特征积极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动承诺[2]。

“认同”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有不同的理论界定,笔者认为高校学生的“认同”具有它的独特性,它是指学生对个人、他人及集体的正确理解,在对现有模式、规定、思想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并按其轨道制定个人人生路径的行为,其具有“认知和赞同”的特点。

2认同教育

高校中的“认同教育”是指学校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措施,将不同水平、不同意见、不同性格的个体引导到对高校文化和价值的认知、赞同和情感的依附上来,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而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强调全校师生要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它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自豪感和荣誉感[3-4]。

二认同教育对高校新生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新生作为大学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刚由中学进入大学,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如果引导不好,他们可能就会走弯路、走歪路。认同教育不仅有助于新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且可以帮助新生塑造坚毅的人格品质以及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1认同教育有助于高校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树立

大学生是祖国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加强新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政治素质的培养,而且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党中央的高度关怀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态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但一些学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因此在新生中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认识,还有助于学生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培养爱国情怀,激发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热情。

2认同教育有益于高校新生完整人格的塑造

自我认同是人格发展成败的关键点,自我认同不足的个体不仅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而且无法对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做出正确认识,更无法使自己拥有一个固定的自我形象,从而导致个体的社会角色出现混乱,并引发一系列不安全事故,如2004年云南大学发生的马加爵案、2005年发生在清华大学的刘海洋案以及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发生的药家鑫案等,都是由于学生自我认同的缺乏,才导致了悲惨事件的发生。反之,自我认同感强烈的大学生有能力将自我目的、动机、个体能力、理想信念等内容进行有选择性地整合,并使自己顺利地将社会角色内化,同时促进自我人格的发展变化,在获得社会赋予个体的评价看法的基础上开展自我认知,然后逐渐渗透个体的社会角色。因此,积极向上的自我认同可以使个人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而消极的或不成熟的自我认同会使个体的人格发展走向无底深渊,给个人、集体、社会甚至国家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3认同教育有利于激发高校新生的创造力

高校新生在入学初期,会明显感受到学习、生活、交流上的力不从心,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压、减压的环境;在寻求个体发展但又缺乏舞台和机会时,学校为其营造氛围、创建平台;在个体感到迷惘、失去人生目标时,学校为其提供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重立人生目标。通过这些方式加强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让新生们在高校内有一种家庭感、归属感。这样学生会把学校视为自己的家,视为自己的心灵归宿,并将学校的生存发展看作自己的人生发展,此时在学校顶层设计、发展目标的激励下,他们会爆发出巨大的潜力,会以高涨的热情进行自我设计,寻找自我发展的空间,规划自我成功的未来。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积极性、主动性就会被调动,就能发挥出创造的潜能,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三认同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现状

“新生教育”就是为了帮助新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快速适应大学生活,为四年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的一种阶段性教育。新生教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传统的教育内容,以天津科技大学为例,对新生的教育就包括适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团课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法制安全教育、网络文化教育等。但在认同教育上部分高校还存在如认识不足、体制缺失,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等问题。

1认识不足,体制缺失

有研究表明[5],不同年级学生的教育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出由强变弱甚至消失的趋势。因此大学新生的可塑性比高年级学生更强,在开学初充分发挥新生认同教育的首因效应,引导新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培养优良思想品德。但是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未将认同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当中,忽视了首因效应。

2形式单一,内容死板endprint

将认同教育纳入新生教育范畴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又存在形式单一、内容死板的问题,如:利用开学典礼由校长介绍校史、校情,辅导员关于学习教室、图书馆、食堂、校医院的讲解等等,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学生早已厌烦,当时听可能过一、两小时就能忘有的甚至散会后就会忘记,不会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更不会有情感的共振和思想的共鸣。

3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不强

专业认同可分为认知、情感和持续三个维度[6]。开学初,各个专业往往会由系主任给新生介绍专业,由于时间短、内容浅,致使学生对专业的认同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求职就业,更加关系到学校专业学科地位的牢固与否。

四完善认同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措施

认同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学生人格塑造和情操的陶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新生教育中要更加完善认同教育体系、强化认同教育内容、丰富认同教育的形式、宣传认同教育的效果。

1完善新生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是指具有内在联系的各类教育组织的整体或教育系统中的各类教育要素的合理组合[7],而认同教育作为新生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工部(学生处)在制定新生教育方案时,就应将其作为新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也纳入其中,同时细化、明确、丰富认同教育的内容、形式。使其与适应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党团教育一起为新生的迅速转变面服务。

2强化认同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内容

针对高校当前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内容上,需要进一步加强认同教育的内容建设。一是加强认同教育点上的内容,如加强学校新生教育的改革,增强学校精神、文化、校情等方面的教育。二是加强认同教育面上的内容,如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多提供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充分给予学生与学校平等对话的机会。

3丰富认同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形式

丰富认同教育形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让学生由内而外都融入到这个集体里。因此要创新现有的认同教育形式,开发潜在的教育载体。无论是学校建筑、绿化美化以及标语、橱窗等物质方面,还是在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校风校貌等精神方面以及在课程实施与建设、资源开发与整合、学术研讨等方面都要把认同教育寓于其中,培养学生不断拼搏、锐意进取的昂扬斗志。

4宣传认同教育在高校新生教育中的效果

任何一种成果或活动如果不经过宣传都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也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那么开展的活动也就失去了其意义。对于认同教育的宣传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注重认同教育活动的前期宣传,尤其是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认同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二是加强中间宣传过程,通过对活动过程的宣传,可以加固学生对认同教育的认识;三是加强对认同教育活动的效果宣传,特别是认同教育中的典型,同时要及时总结教育活动中的成果与不足,为下次教育活动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高志利.认同理论视阈下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反思性审视[J].思想教育研究,2012(1):78-82.

[2]王歆.认同理论的起源、发展与评述[J].新疆社科论坛,2009(2):78-83.

[3]曹家俊.认同教育是学校文化形成的重要保证[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6):54-56.

[4]赵宗更,吴建玲.对加强大学新校区校园文化认同教育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0(1):4-6.

[5]刘月秀,邱冠文.大学新生教育:挑战与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07-109.

[6]彭兰.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3(6):213.

[7]余善云.略论社区教育体系建设[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19-22.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生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重获新生 庇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学校推介
新生娃萌萌哒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