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农民工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2014-05-17 08:22付红旗
市场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务工者商丘市务工人员

◇付红旗

商丘市是农民工输出大市,庞大的农民工队伍为务工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支撑商丘市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中坚力量,一直受到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全面了解商丘市外出农民工工作、生活情况,市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设计调查问卷,春节后集中一周时间在全市8个县(区)开展了农民工快速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系统整理,分析了商丘市农民工的现状特点、面临问题,进而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随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404人,其中男性占79.2%,女性占20.8%;已婚占84.2%,未婚及离异占15.8%。务工人员具体呈现五大特点:

1.新生代是务工人员的主力军。面访的404人中,新生代务工者(1980年以后出生)191人,占47.3%,约占被访问务工人员的一半;其中25岁及以下、25~30岁、30~35岁各占1/3。中青年务工者(20世纪70年代出生)125人,占30.9%;其中35~40岁、40~45岁各占一半。第一代务工者 (1970年以前出生)88人,占21.8%;其中45~50岁占11.6%,50岁及以上占10.2%。

2.初中文化程度超过六成。面访的404人中,小学及以下54人,占13.4%;初中262人,占64.9%;高中及中专68人,占16.8%;大专及以上20人,占5.0%。

3.华东、华中、华北、华南是四大务工聚集地。从地域分布看,华东地区分布最多为148人,占全部被访问者的36.6%;主要集中在浙江省的温州、宁波、杭州、义乌等地,江苏省的苏州、南通、常州、无锡等地及上海市。华中地区139人,占34.4%,几乎全部是在河南省内务工,即在省内务工者占被访问人员的1/3,绝大多数集中在郑州、商丘市区及县级产业集聚区。华南地区38人,占9.4%,全部集中在广东省,如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华北地区62人,占15.3%,以北京、山西、天津居多。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均不到10人。另据调查发现,受家族人员的吸引、带动,部分务工者蜂拥集中,在江苏昆山等地形成了小有规模的“商丘部落”。

4.第二产业务工人员占据2/3。面访的404人中,从事第二产业268人,占66.3%,主要分布在建筑业167人,占41.3%;工业101人,占25.0%。从事第三产业130人,占32.2%,接近1/3,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住宿、餐饮业。从事第一产业的仅占1.5%。

5.月收入4000元以上者超过1/3。面访的404人中,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144人,占35.6%;其中4000~5000元的85人,占21.0%;5000元以上的59人,占14.6%。3000~4000元的146人,占36.1%;2000~3000元的98人,占24.3%;而平均务工收入1000~2000元的只有16人,所占比重仅为4.0%。另外依据收入分组组中值加权计算,每位务工人员平均月收入3500元左右。

二、农民工面临的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融入城市生活的农民工渐渐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靠自己的勤劳、朴实和艰辛努力,赢得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他们收获着创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稳定就业、社会保障、留守人员以及市民化意愿的现实问题。

1.连续就业缺乏稳定性。调查发现,商丘市外出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4/5的务工人员学历水平处在初中及小学阶段。由于文化素质的局限,他们缺乏一技之长,就业竞争力低下,处在漂泊不定的状态。在回答“连续三年内是否有连续、稳定就业时间不满一年的现象”时,52.2%的选择“有”,超过调查人数的一半还多。另外,由于个人主观因素,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思维活跃,总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由“老板炒”变为“炒老板”,另攀高枝,另谋高就,这也是连续就业缺乏稳定性的原因之一。

2.居住条件艰苦简陋。在回答“务工地居住条件”时,接近40%的务工者选择“工棚或集体宿舍”,21.3%的选择了“与工友合租房”,“单独租房”占32.4%,自购住房仅占3.5%,距离务工地较近回家住宿的占4%。其中“与配偶居住”的占10.6%,“与配偶及子女共同居住”的占15.6%,多是“与工友等人共同居住”。未来三年内91.3%的选择在务工地“不买房”,50.7%选择“不租房”,多数务工者仍然选择“群居”生活。居住在简易工棚或集体宿舍,不敢奢望空调暖气、热水冲凉,而且文化生活极其匮乏,诱发一些社会问题。

3.多因素制约市民化意愿。进入城镇工作生活,这是大多数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务工人员的美好愿景。然而调查发现,短期内多种因素制约着务工人员进城落户的愿望。“近期不打算落户城镇”的超过七成。原因又是如何?选择“没有购房能力”的占57.2%,44.6%选择“牵挂家中老人”,28.5%的选择“担心子女读书得不到较好的解决”,22.3%选择“影响承包地种植经营”,12.9%选择“对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有顾虑”,充分展现了务工者难以割舍的乡土情结和对未来生活的担忧。面对城市高房价,望“房”兴叹;面对家庭老小,牵挂重重;面对土地财产,恋恋不舍。另外,农村水电供应正常、交通条件改善、住房水平提高以及各种惠农补贴收入,使农村户口成为“香饽饽”。

4.留守成员成为心理负担。据对404位务工者调查,家中有60岁以上老人留守农村的务工人员占86.1%,有子女的占84.4%,其中有18岁以下儿童留守农村的务工者接近80%,只有20%的务工者把子女呵护在身边,送到务工地的幼儿园、学校。留守老人在家乡饱受身体、精神的双重压力,他们一方面下地劳作,另一方面又谨小慎微地看护着身边的“宝贝”。少有人嘘寒问暖,少有人送医喂药。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缺乏关爱,导致部分儿童心理畸形,过早辍学,流入社会,走入歧途,成为外出务工人员的沉重心理负担。

5.社会保障有待完善。访问的404位务工人员中,在务工地没有参加职工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分别占70%、55%、45%。商丘市从事建筑业、工业的务工者占2/3,是从业人员最多的两个行业。在高危、高风险的行业中,个别务工者因工伤致残、因伤病返贫造成了沉重的家庭负担。一方面说明务工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企业主对员工生命健康关爱程度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在回答“近期不打算在城镇落户的原因”时,12.9%的选择“对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有顾虑”,这足以显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重道远。

三、思考与建议

农民工描绘着城市发展蓝图,也实现着自己的一个个家庭梦想。据测算,商丘市农民工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2013年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3/4。如何更好地营造就业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尤其是借助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民工身份的重大转变,值得深入思考并认真加以解决。

1.多举措助推城镇化进程。近年来,商丘市的城镇化进程逐年加快,但仍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调查得知,有近3/4的务工人员不了解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的政策。只有知晓政策内容,才能谈得上政策的贯彻执行或享受政策的优惠便利。第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降低农村居民进入城镇的门槛,取消依附在户籍上的购房等方面的限制,逐步废除农村户口,允许在城镇具有固定住所(包括长期租房)、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业人口迁入城镇。第三,推进农民工本土市民化。希望落户的城镇选择“县城或建制镇”的占42.1%,选择“地级城市”的占26.5%。“如果落户城镇您对现有的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处理有哪些考虑”时,39.4%选择“将来再考虑”,26.3%选择“长期不考虑”,25.7%选择“交给亲朋邻居代管或经营”,这充分反映了务工人员对赖以生存的家乡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因此,要更加注重小城市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进而推动农民工的本土市民化。

2.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将农民工和城镇人口住房同等纳入城镇保障性住房申报体系,鼓励用人单位自建、租赁基本住房;通过实行公租房和廉租房先租后售、建立健全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给予购房税费减免等方式,逐步使有条件的农民工都能在城市拥有一套自有住房;强化金融服务,注重完善对农民工购房、建房的金融服务,使其享有同等的房贷金融服务,全方位实现农民工的安居乐业。

3.吸纳农民工返乡就业。商丘市农民工回流现象愈加明显,昔日“孔雀东南飞”,而今“候鸟”开始返乡归巢。过去三年内就业时间最长的城镇在“河南本省”的占28.5%,现在“河南本省”务工的占33.7%,两年多提高5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商丘市产业集聚区的迅猛发展,吸引不少农民工留在家乡实现梦想。未来三年55%选择“继续在原地务工”,28.2%选择“寻找收入更高的城市务工”,“回家乡创业”、“回家乡务工”分别只占7.7%、4.5%。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生活娱乐、就医就学等基本设施,出台户口办理、社会保障、就学入托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强岗位吸引力,降低员工流动率。同时,实行人性化管理,以情招工,真情留人。这样最大化地解决推进城镇化进程、解决商丘市用工短缺与照顾留守成员三大问题。

4.解除农民工后顾之忧。关注留守成员从以下切入点着手:第一,在师资力量、资金投入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利用农村教学力量弥补留守儿童的教育缺失。第二,建立心理医生巡访机制,定期到农村中小学开展心理教育,纠正个别迷途儿童的心理问题。第三,建立人性化管理机制,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登记造册,由基层组织送去生日礼物、困难慰问金等形式的政府关爱。第四,对网吧、游戏厅强化监管力度,切实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通过上述措施,最大程度地解除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5.公平享受社会待遇。严禁地域、身份等就业歧视,实现农民工与普通市民的同工同酬同保障。取消入学等方面的限制性政策,敞开宽大胸怀,树立包容、开放思想,容纳农民工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另外,新颁布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最大受益者是农民工群体。尽快贯彻执行《暂行办法》,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社会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并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使农民工得到更多便利和实惠。

6.提高农民工职业技能。借助“阳光工程”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文化生活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升就业人员的素质、技能和水平。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高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实施有效的就业帮扶,切实提升他们的求职竞争力和职业转换能力。

猜你喜欢
务工者商丘市务工人员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商丘市工程建设项目“双流程”并联审批成效显著
商丘市
从“沪漂”务工者到创新“技术大咖” 上海工匠、静环环卫分公司李德成的成长之路
农民行动空间的集聚效应分析
——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九溪村为例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五年工作综述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商丘市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