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万事,直道而行
——记重庆市永川监狱十二监区监区长汪涛

2014-05-25 00:27刘俊杰李显彦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4年6期
关键词:汪涛监区永川

文/刘俊杰 图/李显彦

纷纷万事,直道而行
——记重庆市永川监狱十二监区监区长汪涛

文/刘俊杰 图/李显彦

周腊梅在执法过程中帮助摊贩搬啤酒进店

人物简介:汪涛,49岁,1987年参加工作,现任重庆市永川监狱十二监区监区长。工作28年来,他一直扎根巴岳山,坚守在海拔1000多米的基层监区,不畏艰辛,扎实工作,在平凡岗位上为维护社会和谐安宁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记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12年被重庆市委授予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和2010年两次获评市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并多次获监狱嘉奖表彰。

监狱是一个没有硝烟弥漫,听不到震耳枪声的地方,但这却是一个特殊的“战场”,这里时时上演着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的较量。在这个封闭的环境内,活跃着一群“灵魂”改造师,他们坚守在“火山口”,看守着“炸药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承担着教育改造罪犯、确保社会安宁的重要职责。

重庆永川监狱十二监区监区长汪涛,就是这个特殊战场的战士之一,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警察,他也许不像其他警察一样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更多的是早出晚归的艰辛和默默无闻的工作,但正是这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以及他那踏实认真的工作精神鼓舞着身边每一个人,28年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释放着不平凡的光华。

走近汪涛,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是如何用他忠诚朴素的情怀,诠释人生的职责,谱写生命的华章。

“子承父业”——两代监狱人的薪火相传

汪涛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监狱工作者,在汪涛的记忆中,小时候就天天在父亲工作的劳改队附近玩耍嬉闹,整个童年几乎都是在“茶场”(永川新生茶场,就是永川监狱的前身)度过的。

那时的汪涛亲眼目睹了父亲那一代监狱人凭着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凭着只争朝夕、战天斗地的无比热情,带领数以万计的罪犯在深山老林中开荒筑路、修房造屋,用辛勤和汗水创造了茶场一时的辉煌,父辈们不辞辛劳的一幕幕场景,在汪涛的记忆中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也正是受到老一辈监狱人的带动和感染,成年后的汪涛带着这种质朴的感情,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监狱警察这份职业。

1987年,汪涛分配到当时的永川劳改总队工作,整个监狱分散在重庆巴岳山脉东山、西山、璧山三座大山里,周边荒无人烟,条件极其艰苦,没有手机、没有闭路电视,没有交通车、没有高墙电网,干警住的是土垒房,几十公里的下山路都靠步行。回忆起那时候的艰苦,汪涛笑着说:“那时候干警们中流传着‘白天站山头、夜里数光头、累了坐石头、饿了啃馒头’和‘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几句调侃式的顺口溜,可那时候真的就是当时监狱干警工作的真实写照。”

汪涛的工作是每天带着罪犯采茶制茶、给茶园修枝打剪、除草施肥,晚上还要组织罪犯学习、进行个别教育。身边的一些干警忍受不了交通不便、条件简陋、工资待遇低等现实困难,慢慢坚持不下去了,纷纷打起了退堂鼓,选择了调离或是辞职,而汪涛却没有一丝动摇,因为他深知,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好好做下去,即使条件再恶劣、再艰苦,因为责任重大,所以必须坚持,一如既往的坚守。

他亲自带领罪犯兴建“示范茶园”,通过开采条石垒砌堡坎,开挖土沟填埋草料,种植名优品种茶,在全狱率先建成240多亩的优质规范茶园。由于勤奋敬业、积极探索,工作表现突出,汪涛从一名普通的中队长提升为监区长。

2000年,全国监狱系统布局调整推进加快,永川监狱开始逐渐从山上向山下转移、从分散向集中转移、从室外向室内转移。但是,山上的一些分监区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并没有能够转移下山,仍需要一部分干警留在山上。

当时每名干警都想下山,大家都清楚山下的硬件设施好、生活便利、小孩教育资源多,但毕竟下山的名额有限,汪涛觉得自己山上工作经验丰富些,多年来也习惯了山上的简单生活、习惯了面对寂寞,何况那片山上还有他亲手种下的茶树,还有天天走过的小路,自己的青春洒在了茶山上……至此,汪涛毅然选择了留下。

同时,汪涛逐一找到山上分监区留下的同事交心、谈心,化解他们心里的疙瘩,还结合实际调整了值班备勤模式,对家住外地的干警推行集中休假举措,并大力改善干警办公和生活条件,让干警在山上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享受到家的感觉。大家不再有怨言,切实安下心来,与汪涛并肩战斗、扎实工作。

汪涛(中)在指导监区工作

汪涛在和服刑犯交谈

“值得信任”——犯人眼中的汪监区长

2008年,汪涛受命担任新成立的十二监区监区长。当时监狱给十二监区定位的是老弱病残犯监区,主要关押老弱病残犯人。当时,老弱病残罪犯从西山转移过来时,有的靠人搀扶颤颤巍巍,有的拄着拐杖一瘸一拐,有的双腿残疾靠人背着行动,更有的躺在担架上被抬着下车。监区300余名押犯中,60岁以上和身体残疾的各占一半;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达100多人;大部分罪犯都是无亲属探监、无信件、无经济来源的“三无”人员;部分罪犯心理障碍严重,有的性格偏激、具有攻击他人的暴力倾向,有的悲观抑郁、轻生自杀的倾向突出。

一些新调来的干警,看到这种“老弱病残”的场面,加上听说有的服刑人员患有传染病,一时不知所措,感到工作压力很大。有的甚至不愿进监舍查看情况,找罪犯个别谈话时也隔得远远的,生怕被传染上什么不知名的怪病。汪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消除这些影响监管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他决定先抓干警队伍,再抓罪犯的行为规范。他请监狱领导来监区为干警打气,监狱医院及时派来经验丰富的专职医生,为监区全体干警上课,普及医护、防疫基础知识,他和其他的监区领导一起,带头巡监查舍,零距离接触病犯,逐渐消除了干警们心中的疑虑。

解决了队伍问题,他又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罪犯的管理上来。他组织队伍积极探索,健全了罪犯健康档案,对每名罪犯的身体状况、患病历史、心理健康状况等特征,逐一核对、详细登记;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类,实行“黄、橙、红”三级预警管理机制,将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罪犯作为最高等级“红色预警”,安排专人24小时进行看护;落实了干警“三包”责任,每30分钟对罪犯监舍进行一次安全巡查,做好登记,实现个别教育全覆盖;引入了医院“日查房”制度,每天由监区值班领导、民警及驻监区医生,逐个监舍进行床前检查,及时了解掌握罪犯病情,确保及时治疗。

由于病犯人数较多,监区夜间送病犯到医院是常常发生的事,罪犯荆某患有高血压病,监区将其列入“红色预警”管理对象。2012年6月18日凌晨3时许,荆某在上厕所时突然晕倒,当时汪涛正在值班,立即组织人员在第一时间将其送往医院抢救,由于处理及时,将突发脑出血的荆某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事后,他感动地说:“汪警官,您比我的亲人还好啊。要不是您及时送我到医院,我可能连命都没了!”

为及时了解罪犯的心情状况,他推出了让罪犯佩戴笑脸、平脸、哭脸“三脸”胸牌的举措,以便于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一次,汪涛到监舍巡查的时候,发现罪犯刘某佩戴了哭脸胸牌,便立即找他谈心,结果了解到刘某是因为老婆要与其离婚,感到心理压力很大。他随即对刘某进行了耐心的教育疏导,让刘某能够正确面对,积极改造。心情变好的刘某,主动佩戴上了笑脸胸牌。因为感受到了汪涛的真诚,很多犯人把汪涛当成了亲人朋友,服刑改造中有什么心事都愿意向他倾诉,愿意和他交流内心的真实想法,使很多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对于老年犯人,汪涛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经验,那就是要顺应他们的性格特点,多和他们耐心的沟通交流。老年人最大的毛病,实际上就是寂寞,汪涛在工作中尽量做到多倾听少指责,积极用好“柔性管理”手段。监区有个非常“顽固倔强”的老年罪犯,快80岁了,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刑15年。刚入监时,他经常在监舍里乱吼乱叫,有时还动手打人。了解这个情况后,汪涛主动每天都找他谈话,听他讲自己的故事,慢慢引导他辨别是非、学法守法。同时,汪涛和同事也在生活上也给予了他适当的照顾。真诚的关心能融化坚冰,这名罪犯慢慢地能听管服教了,几年来都能遵守监规纪律,服从干警的管理教育。

在监区民警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年来监区没有发生过任何监管安全事故,所管理的老弱病残罪犯没有出现过一起非正常死亡,也没有发生过一起罪犯重大违规事件,共攻坚转化危顽罪犯150多名,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在千分之一以内,监区工作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和通报表扬。

“身先士卒”——干警眼中的汪大哥

2008年,永川监狱遭受了特大雪灾,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雪深盈尺,腿粗似的楠竹和电杆电线都被冰雪压断,铁水管结冰爆裂,整个分监区断水断电。为解决300多名干警和在押犯吃水用水难题,汪涛顶风冒雪,走遍了周围的山谷,终于在三里外的竹林深处寻找到了一处没有封冻的泉眼。随后,他亲自带领5名干警和10名改造积极的罪犯组成运水组,担负起分监区的生活饮用水运输任务。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行走困难,汪涛身先士卒,亲自带头挑水,他对其他干警说:“我们要明白,肩上挑的不仅是水,还是责任。”因大雪封山,进山的交通运输中断,为了不让罪犯挨饿受冻,汪涛又带领6名党员干警成立了“党员运输组”,步行到离队部5公里的老鹰岩转运生活物资。他抢先带头,将50公斤一袋的面粉扛在了肩上,看着他佝着腰踏着积雪、一步步往前挪动的背影,同志们都深受感染,大家纷纷扛上面粉,喊着号子紧跟在汪涛身后……

在那次交通受阻的7天时间里,他带领运输组的同志们共往返十几趟,用肩膀为监区扛回生活物资近3吨。为应对雪灾,他带领分监区全体干警放弃休假,克服了重重困难,保障了监区300多名罪犯的正常改造。

“无怨无悔”——灵魂改造师的矢志坚守

汪涛说,作为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熬得住艰苦、扛得住危险,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精彩,自己的事业才能更有意义。为此他牺牲了很多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忽视了应尽的家庭责任,也失去了很多平常人的幸福。这些年来,汪涛没有一次和家人利用节假日一起出去游玩,始终工作在监区工作的最前沿,以监区为家,忘我坚守。

汪涛的奉献和执着,不禁让人联想起那首诗歌:“你是春雨,荡涤肆虐的尘埃;你是秋风,吹拂一季金色的辉煌;你是夏韵,奏响新生命的旋律;你是冬情,轻轻地,轻轻地弥漫起大地的纯洁……无论何时,你都是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汪涛看望老年服刑人员

猜你喜欢
汪涛监区永川
汪涛:到目前为止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都比之前想象的强,下半年将会怎样?
2021年高考数列经典问题聚焦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Impacts of bridge piers on water level during ice jammed period in bend channel–An experimental study *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提升监狱基层监区领导执法管理能力初探
走进艾滋病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