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指涉理论对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启示

2014-05-29 20:31尹颀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听力语音事物

尹颀章

摘要: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是与英语读写教学处于并重位置的教学活动,视听说的过程实际上是二语习得者对目标语信息输入和输出的一个过程。基于此,对语言学习者试听说过程中的技术性和非技术性,言语和非言语障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语音输入的角度对语义三角进行分析解读。在语义指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视听说教学的建设性建议。关键词:视听说;英语教学;指称论中图分类号:H319.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2-0173-02对于一名语言学习者来说,听力能力无论是在外语的习得过程中,还是在用外语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都占有相当的比重。语言学家克拉申在其著名的言语习得理论中强调语言信息的输入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可以说听力作为语言信息输入的重要途径,在语言学习者的四项技能中居于首要位置。听是说的前提条件,也是强化读与写的必要手段。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良好的听力能力是成功学习一门外语的保证,也是实现与他人充分交流的重要前提。目前在我国各类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听力课程和读写课程的教学处在并重的位置,如何实现对大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突破,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打破哑巴英语,只会读写,不能实现交流的尴尬,对于无论身处一线的大学英语老师,还是那些教育理论学者、专家以及教育政策的制定者来说都是值得反思的。

对于语言习得者来说,语言信息输入过程也是语言解码的过程,如何做到成功地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解码,除了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以外,需要习得者不但要有良好的语言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良好的非语言方面的知识,即目标语及母语的载体—文化知识,并且要有不错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准备。概括起来,这些因素可以分为言语障碍因素和非言语障碍因素。言语障碍因素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笔者对近十年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听力考试中有关虚拟语气的听力选择题进行综合,再对自己所教授的几个班级进行测试,发现即使是那些平时听力良好的学生其得分率很难超过四成。多数学生在答案解析的过程中表示能够完整地获取其表面的语言信息。这都表现在言语知识掌握得不牢靠,即言语知识能力的欠缺上。固然部分同学表现在心理准备不充分、信心不足方面。在听力过程中的非言语障碍因素主要体现在文化知识障碍和心理障碍方面。其中文化知识障碍又体现在习得者无论是目标语还是本土语的文化知识的不足,以及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1]。一个语言习得者,无论拥有多么丰富的语言词汇,多么系统的语法知识,如没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能力,就不能算是真正地懂得一门语言。英语听力亦然。另外,非言语障碍因素还包括认知心理障碍因素,具体表现为心理准备不充分,出现焦虑紧张,动机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在这里笔者可以以一个图表来对这些阻碍信息输入解码的因素来加以分类(见图1)。在语义三角理论出现以前,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语言和现实的关系的思考,其大致经历了语言等同于现实到语言与现实的区分两个阶段。哲学家雷格斯(Grice)在其《论意义和所指》中首次引入了意义,并把符号、意义、所指三个要素用三角形联系起来,形成语义三角的雏形。其后,英国学者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在《意义的意义》中提出语义三角理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语言涉及的三个因素进行了区分,也就是把客观世界的现实事物、概念(现实事物在人脑中的范畴化)与词语(即先期进入人脑的意识内容的具体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符号、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它强调语言符号是对事物的指代,指称过程就是符号、意义和事物发生关系的过程。概念或者意义是在客观事物基础上的范畴化,要通过词语表达出来。语音则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客观存在的[2]。在语义三角理论出现以前,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语言和现实的关系的思考,其大致经历了语言等同于现实到语言与现实的区分两个阶段。哲学家雷格斯(Grice)在其《论意义和所指》中首次引入了意义,并把符号、意义、所指三个要素用三角形联系起来,形成语义三角的雏形。其后,英国学者奥格登(Ogden)和理查兹(Richards)在《意义的意义》中提出语义三角理论并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语言涉及的三个因素进行了区分,也就是把客观世界的现实事物、概念(现实事物在人脑中的范畴化)与词语(即先期进入人脑的意识内容的具体化)三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符号、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它强调语言符号是对事物的指代,指称过程就是符号、意义和事物发生关系的过程。概念或者意义是在客观事物基础上的范畴化,要通过词语表达出来。语音则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是客观存在的[2]。实际上,是语言学习者接受语言信息输入,完成信息解码的过程中还要运用自身的感觉器官和意识来感受外部信息,即有很客观的语音进入人脑中,这种信息才能在认识主体中进行重构,形成对事物的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语义三角就重新形成了语言形象、事物印象、实际语音、客观事物的语音四角(如图3所示)。语言听力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客观事物通过实际语音的形式输入到人脑中,与之前存在于认识主体内部世界的语音形象发生作用,完成重构,形成事物印象。事实上,存在于人脑中的语音形象,与外部世界的实际语音是存在差别的,这种差别的量决定了信息输入对象的语音解读能力。所以说,听力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内部世界的语音形象和事物印象,与外部的实际语音以及客观事物之间存在偏差的逐步缩小的过程。结合以上对英语习得者对于信息输入解读的障碍性分析,以及对语言涉指理论的研究和解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建议。

1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

学生作为认识主体,其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在听力能力提高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的自主性听力练习在其提高听力水平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大师的听力能力不是教师在听力课堂中教出来的。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听力教学中,教师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的角色只是一个领导者、组织者,或是合作的一方。学习者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良好学习动机、充分的心理准备及信心直接决定听力学习的效率值。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比如课堂的设计、听力材料的选取、在课堂中的预备知识的铺垫及趣味性的引导都显得十分重要[3]。endprint

2目标语文化与语言技能的并重

英语的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是互为基础、相互倚重的,听说和读写两者合为一体。良好的听说能力要以英语读写能力为基础,同时听说能力提高的同时,学习者读写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综合技能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如语音、语调、词汇、句法,这些基本的语言知识要有全面的提高,在学习者已经习得的这些语言知识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存在于人脑中的语言印象,应该无限地接近目的语或者是所谓的来自外部世界的实际语言,缩小语言印象与实际语言的标准差。在良好的语言技能获得的同时,对于目标语文化及与本土语的跨文化差异的学习和认知应该提到与语言技能学习并重的地位。从广义的角度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的角度来讲,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互为渗透的。狭义上的文化即指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交礼仪、宗教信仰等。笔者认为,习得一门外语,掌握语言技能和深入了解该国文化知识背景就如同人的两个胳膊,缺一不可。从语义理论的角度而言,了解其所学语言的载体——文化,实际上也是对来自外部世界的客观事物通过一定手段进行内化,形成事物印象的一个过程,抑或是缩小外部世界客观事物与已经储存在人脑中的事物印象的过程。这对于听力信息输入的准确理解尤为重要。在英语听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看英语电影,国外一些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播放的英语纪录片,对于一些经典的电影、热播的肥皂剧,可以反复地看、多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可以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社交礼仪等,进而增强文化感悟[4]。

3课堂中事物印象的预设和铺垫

教师在听力课堂的LEAD-IN部分要做到有的放矢,要对即将展开的听力练习所涉及的素材和内容做整体性的引导和铺设。这些铺垫不光是语言知识性的,同时也有非语言知识性的,比如语言词汇方面的知识,非知识性方面比如说即将讨论的话题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独特的外国风土人情。这些预备知识信息不断能够缩小实际语音与印象语音,客观事物与事物印象之间的差距,同时对于学习者而言,也是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过程。这些对于听力课堂的成功或对于学习者听力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听力技巧的培养

对于技术性障碍而言,是外语学习者面临的一个难题,帮助学习者提高听力技巧也是作为听力学习的引导者的教师的责任所在。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听力技巧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听力材料的选取方面做到一个量的把握。

英语视听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式过程,作为外语学习者,要面临各种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障碍,这些非技术性障碍中,非言语性因素是二语学习者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新的语音四角关系为这些试听障碍的解决提供了合理解释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John I. Saeed. Semantics[M].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0.[2]胡壮麟,姜望奎.语言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ZK)[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4]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

2目标语文化与语言技能的并重

英语的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是互为基础、相互倚重的,听说和读写两者合为一体。良好的听说能力要以英语读写能力为基础,同时听说能力提高的同时,学习者读写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综合技能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如语音、语调、词汇、句法,这些基本的语言知识要有全面的提高,在学习者已经习得的这些语言知识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存在于人脑中的语言印象,应该无限地接近目的语或者是所谓的来自外部世界的实际语言,缩小语言印象与实际语言的标准差。在良好的语言技能获得的同时,对于目标语文化及与本土语的跨文化差异的学习和认知应该提到与语言技能学习并重的地位。从广义的角度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的角度来讲,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互为渗透的。狭义上的文化即指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交礼仪、宗教信仰等。笔者认为,习得一门外语,掌握语言技能和深入了解该国文化知识背景就如同人的两个胳膊,缺一不可。从语义理论的角度而言,了解其所学语言的载体——文化,实际上也是对来自外部世界的客观事物通过一定手段进行内化,形成事物印象的一个过程,抑或是缩小外部世界客观事物与已经储存在人脑中的事物印象的过程。这对于听力信息输入的准确理解尤为重要。在英语听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看英语电影,国外一些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播放的英语纪录片,对于一些经典的电影、热播的肥皂剧,可以反复地看、多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可以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社交礼仪等,进而增强文化感悟[4]。

3课堂中事物印象的预设和铺垫

教师在听力课堂的LEAD-IN部分要做到有的放矢,要对即将展开的听力练习所涉及的素材和内容做整体性的引导和铺设。这些铺垫不光是语言知识性的,同时也有非语言知识性的,比如语言词汇方面的知识,非知识性方面比如说即将讨论的话题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独特的外国风土人情。这些预备知识信息不断能够缩小实际语音与印象语音,客观事物与事物印象之间的差距,同时对于学习者而言,也是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过程。这些对于听力课堂的成功或对于学习者听力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听力技巧的培养

对于技术性障碍而言,是外语学习者面临的一个难题,帮助学习者提高听力技巧也是作为听力学习的引导者的教师的责任所在。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听力技巧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听力材料的选取方面做到一个量的把握。

英语视听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式过程,作为外语学习者,要面临各种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障碍,这些非技术性障碍中,非言语性因素是二语学习者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新的语音四角关系为这些试听障碍的解决提供了合理解释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John I. Saeed. Semantics[M].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0.[2]胡壮麟,姜望奎.语言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ZK)[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4]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

2目标语文化与语言技能的并重

英语的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是互为基础、相互倚重的,听说和读写两者合为一体。良好的听说能力要以英语读写能力为基础,同时听说能力提高的同时,学习者读写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综合技能应该得到全面的发展,如语音、语调、词汇、句法,这些基本的语言知识要有全面的提高,在学习者已经习得的这些语言知识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存在于人脑中的语言印象,应该无限地接近目的语或者是所谓的来自外部世界的实际语言,缩小语言印象与实际语言的标准差。在良好的语言技能获得的同时,对于目标语文化及与本土语的跨文化差异的学习和认知应该提到与语言技能学习并重的地位。从广义的角度讲,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狭义的角度来讲,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互为渗透的。狭义上的文化即指目的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社交礼仪、宗教信仰等。笔者认为,习得一门外语,掌握语言技能和深入了解该国文化知识背景就如同人的两个胳膊,缺一不可。从语义理论的角度而言,了解其所学语言的载体——文化,实际上也是对来自外部世界的客观事物通过一定手段进行内化,形成事物印象的一个过程,抑或是缩小外部世界客观事物与已经储存在人脑中的事物印象的过程。这对于听力信息输入的准确理解尤为重要。在英语听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看英语电影,国外一些有影响力的电视台播放的英语纪录片,对于一些经典的电影、热播的肥皂剧,可以反复地看、多看。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可以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行为准则、社交礼仪等,进而增强文化感悟[4]。

3课堂中事物印象的预设和铺垫

教师在听力课堂的LEAD-IN部分要做到有的放矢,要对即将展开的听力练习所涉及的素材和内容做整体性的引导和铺设。这些铺垫不光是语言知识性的,同时也有非语言知识性的,比如语言词汇方面的知识,非知识性方面比如说即将讨论的话题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独特的外国风土人情。这些预备知识信息不断能够缩小实际语音与印象语音,客观事物与事物印象之间的差距,同时对于学习者而言,也是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过程。这些对于听力课堂的成功或对于学习者听力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4听力技巧的培养

对于技术性障碍而言,是外语学习者面临的一个难题,帮助学习者提高听力技巧也是作为听力学习的引导者的教师的责任所在。听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听力技巧也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听力材料的选取方面做到一个量的把握。

英语视听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式过程,作为外语学习者,要面临各种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障碍,这些非技术性障碍中,非言语性因素是二语学习者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新的语音四角关系为这些试听障碍的解决提供了合理解释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John I. Saeed. Semantics[M].Blackwell Publishers Ltd,2000.[2]胡壮麟,姜望奎.语言学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ZK)[3]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4]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听力语音事物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奇妙事物用心看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