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4-05-29 20:35许玉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母语文体写作能力

许玉兰

摘要:英语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学生缺乏写作热情,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加上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导致写作能力低下。鉴于此,通过培养写作兴趣,夯实语言基础,加上循序渐进的训练和对有关知识的积累,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写作能力;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H319.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2-0183-0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对学生的词汇、句型、语法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能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轻言语和表达技能的训练,重阅读技能的提高而忽视写作能力的培养[1]。教师在教学中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甚至放弃了对写作能力的训练,这是导致学生写作能力低下、进步缓慢的主要原因。如何应对目前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这种状况,加大学生英语写作应用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包括听说、翻译、阅读、写作等综合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造成我国当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通过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师生双方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为摆脱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一些建议。一、写作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的作文批改、错误分类、问卷调查、意见征询及分析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写作缺乏热情和兴趣

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对写作有畏惧感,而这种畏惧首先源自对写作这一技能的生疏和自知无法驾驭的心态。由于英语学习是除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说读方面尚存在一些困难,写作似乎更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因此缺乏兴趣和信心。另外,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这更导致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学生不愿在写作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缺乏对知识和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在写作训练中遇到的很多题材都是贴近他们现实生活的东西。如口头通知、书信、日记或者是针对某个话题展开讨论。在阅读、听力和短文改错中他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相似的题材,可是学生做不到有意识地搜集和积累,一看题目挺熟悉,可一动笔又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写什么?怎么写?看着题目,心中似乎有万语千言却不知该如何述诸笔端。

(三)句式结构重复单一,语言单调干瘪,思想空洞无物,乏善可陈

英语写作最忌简单重复,它要求句式结构要灵活多变,用词要富于变化,并能适时地出现一些遣词造句的闪光点。可学生受母语思维习惯的影响,只把文中的中文提示要点逐字逐句地翻译过来,或者是信马由缰,想到什么写什么,没有整体计划和安排,再加上求快求稳的心理,不敢大胆地去突破、创新。导致写出来的文章读起来非常枯燥、单调,味同嚼蜡。

(四)基本功欠扎实,错误随处可见

学生在写作中进行单词的简单堆砌,而不考虑句子语法结构的正确性。写作中遇到一些生词、术语,往往会令学生无从着手。此时学生往往会根据中文的思维习惯将单词简单机械地堆砌在一起,而不考虑它搭配的准确性,读起来往往令人啼笑皆非。

长期以来,在众多学生的眼中,用英语写作文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是一项毫无乐趣可言的沉重负担。造成这种抵触情绪的原因,除了学生自身在写作能力上的严重不足外,当前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所普遍采用教学模式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教学法上的问题外,教师对写作教学不够重视也是学生写作能力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在英语教学中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很普遍。透过以上分析,便不难看出导致当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的症结所在。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从师生双方同时入手:一方面,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应用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能真正熟练地运用英语中的词汇、句型、语法、文体等项目;另一方面,大力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重点从已写成的作文转到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一篇作文上来。只有通过这样双管齐下的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解除当前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进而使得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得到真正提高。二、写作教学中的应对策略针对以上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循序渐进的训练,以及对有关知识的积累。从词汇教学、遣词造句到文章的篇章结构逐步提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解决办法,以供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一)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培养兴趣,增强自信心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卡芬顿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出了“自我价值论”,他指出,肯定个人的自我价值是人的主要需要。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教师对学生的成绩要及时表扬,写作之初忌批评打击,教学中要循循善诱,启发学生主动写作的积极性。可采取多种形式,避免枯燥和单一。只要肯动手就值得表扬,鼓励学生勤动手,帮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多动手写作,哪怕是三言两语。先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可让学生每天做课前的小报告,或是分组开展一些小讨论,再或是给学生展示一些漫画、小幽默,让学生来描述自己的看法,先集体后小组,再由学生自己下去整理成书面文字,通过这样的互动氛围和集体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克服紧张的心理,在轻松的氛围中来提高写作能力。

(二)夯实基础,鼓励学生扩大英语阅读量

我们在调查分析中发现,尽管学生存在不了解、不熟悉作文的写作要求、格式、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的使用方法等问题,但上述问题只需教师在课堂上稍加点拨,学生即可很快掌握,而真正影响他们写作水平提高的瓶颈并未真正触及,这就是基本功的训练[2]。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词汇的积累是最基本的要求,词句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五种简单句的基本句型及从句、复杂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句式结构和基本用法,都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讲解和训练,从而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阅读是写作的先导,英语阅读量不足也是中国大学生写作水平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英语写作。endprint

(三)精讲作文课,介绍常见文体的写作模式

英语作文的文体不同,对写作的要求也有所区别。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各种文体的写法,如书面通知和口头通知的区别,日记的格式及时态选择,书信的基本格式和要求,求职信、推荐信和简历的特殊要求,议论文的三段论模式等等。让学生了解并熟记各种文体的写作模式。拿到一个题目首先给它定位是一种什么体裁,然后再在头脑中搜索该文体的格式,这样的仿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学生依葫芦画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惯思维,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篇章策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需要,适当地引入一些篇章分析策略[4],根据刘辰诞的定义,英语的篇章主要有五种类型:(1)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2)主张→反主张模式;(3)叙事模式;(4)提问→回答问题模式;(5)概括→具体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来选择不同的写作模式,在实际运用中,有时在一些较大篇章中有可能包含多种模式,学生若能学会灵活运用以上结构模式,在写作中一定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减少母语负迁移,强化英语学习的“正迁移”

学习者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及学习态度会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学习的迁移。有促进作用,其效果是正向的,叫作“正迁移”;起干扰作用,其效果是负向的,称之为“负迁移”。外语学习者容易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母语习惯套用在外语上,那些母语与外语不同的地方就往往会用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向学生介绍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习得的理论,使学生了解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这样,学生可以从理论的角度来认识母语负迁移的性质及如何克服的方法,从而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写作中的错误。鼓励学生在遇到任何层面上的写作问题时,要学会查询权威资料,如词典、原版书籍、网络资源等,不能闭门造车。三、结语

诚然,我国的大学英语写作教与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是,解决以上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任务,灵活地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除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笔者希望以上的几点建议有助于促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并坚信教师好的方法的引导加上学生的勤学苦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一个较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1]蔡慧萍,方琰.英语写作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9).[2]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47.[3]沈红.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Genre-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Teaching[J].海外英语,2013,(11).[4]张应林.语篇分析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母语文体写作能力
母语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母语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