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分析

2014-06-02 10:49王玉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骨膜腓骨肌腱

王玉玲

踝关节骨折较为常见, 人们在日常生活及运动场上均易发生, 属于骨科常见并发症。踝关节骨折在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时, 在治疗期间较为复杂和困难。现选取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192例患有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92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 均符合踝关节并下胫腓联合分离诊断标准[1]。男112例, 女80例;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42.5±3.8)岁;102例右踝关节骨折, 90例左踝关节骨折;致伤原因:128例交通伤, 42例高处坠落伤, 15例重物砸伤, 7例其他伤。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及致伤原因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骨膜移位方式, 切开患者伸肌支持带, 向外牵拉伸肌腱, 找到外踝前动脉主干的初始部位,同时也找到腓动脉穿支的降支, 取条形状骨膜瓣[2], 采取向下翻转操作方式, 与下胫腓韧带紧密重叠, 然后逐步缝合。患者下胫腓韧带损伤时, 需及时修复。最后要有效止血, 关闭切口。

对照组采取短肌腱移位方式治疗。由患者的短肌腱近端部位处将外侧半肌腱进行游离, 直到踝关节上侧0.5cm部位,从腓骨前后缘间钻出骨髓道。采取丝线引导编织处理游离部分组织。编织处理后的肌腱末端要与踝关节前侧关节囊紧密缝合一起, 同时与周围软组织缝合保持紧密性, 然后重建下胫腓韧带。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优:患者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日常活动和行走中不会受到阻碍, 无疼痛感, 经X线片检查, 踝穴形态完全正常;良:患者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长时间日常活动和行走会出现疼痛感, 经X线片检查, 踝穴形态基本正常;可: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 受限程度约在15%,行走期间存在疼痛感但可坚持行走, 经X线片检查, 踝穴形态未出现骨性关节炎病变, 但外踝出现<2cm外移;差:踝关节屈伸功能受限程度>20%, 存在负重痛现象, 需借助拐杖行走, 经X线片检查, 踝关节间隙不均匀, 外踝出现超过2cm的外移, 发生骨性关节炎病变。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得数据均采取SPSS14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 采取χ2检验, 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患者通过治疗, 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性, 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折时间对比 对照组手术时间在(81.5±2.8)min, 骨折愈合时间在(88.7±4.1)d;研究组手术时间在(61.5±3.2)min, 骨折愈合时间在(61.5±2.8)d。研究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时, 在将踝关节正常解剖关系恢复的同时, 也要将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进行恢复。在治疗腓骨骨折时, 要尽量解剖复位, 保证内固定的牢固性。MaiSonneuve骨折有着独特性, 通常在腓骨约四分之一部位, 并且腓骨骨折呈螺旋形, 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骨折短缩和移位现象, 在处理时无需采取手术方法。

据相关资料显示, 在修复内侧结构比较特殊的三角韧带损伤时, 有一定困难性。三角韧带解剖位置和结构较为复杂,因此在修复三角韧带时, 不能采取常规方法将三角韧带进行显露和修补。通常情况下, 当腓骨和距骨解剖复位足够牢固,并将内侧解剖关系进行有效恢复时, 可以促进三角韧带愈合[3]。另外, 三角韧带在进入关节内后, 对距骨复位造成阻碍,这时三角韧带的指征会得到显露。当踝关节内侧和外侧结构的完整性得到恢复后, 胫腓联合及踝关节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和稳定性也得到恢复时, 可以有效促进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

在本组研究中, 对照组采用短肌腱移位方式治疗, 研究组采用骨膜移位方式治疗, 研究组患者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操作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可见, 在固定处理下胫腓联合分离时具有显著疗效。骨内膜内部含有丰富的间充质细胞, 并且骨膜面积较大, 在切取时较为容易。同时分布较多的节段血管, 具有充足的血液供应, 可提高手术操作的灵活性。另外, 骨膜在1 d内会发生增生和肥厚症状,新生血管会深入骨膜深层, 促进纤维结缔组织细胞的增殖,改善骨膜转位的微观环境, 增强了局部血供能力, 并加快了骨折处韧带恢复速度。因此, 应用骨膜移位方式对患有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1]胡文忠.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12(1):102.

[2]于明昌.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诊断与治疗.山西医药杂志, 2010, 10(6):79.

[3]李凡.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意义.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 23(7):545.

猜你喜欢
骨膜腓骨肌腱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崴脚千万莫忽视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