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外科手术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4-06-02 10:49李保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坏死性住院费用感染率

李保红

SAP疾病特征为广泛胰腺组织坏死、出血, 该病是普外科中较为常见的急诊病症;该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治疗困难等特点。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该病的治愈率也随之提高, 相关的治疗理念也在不断变化[1]。以往的治疗方法是积极外科手术干预, 目前是以内科治疗为首选方案, 后选择性进行手术治疗。本次试验对河南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研究分析, 详细内容如下文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择2015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 其中男女例数分别为48例和40例;年龄范围在19~68岁, 平均年龄为(45.6±2.4)岁;发病到就诊时间范围在3~32 h之间, 平均时间为(21.5±3.2)h。患者在住院时伴随的症状及例数分别为75例腹痛, 70例腹胀, 65例恶心呕吐, 59例发热, 16例休克,24例皮肤巩膜黄染者, 20例胆结石。本次试验中经检查发现88例患者白细胞稍高及62例患者血清淀粉酶略高, 且住院前2 d进行了腹部CT检查,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8年提出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规范》[2]。将本次试验中的88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行内科综合治疗, 观察组行外科手术治疗, 例数分别为22例和66例, 两组患者在对比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住院之后进行内科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持续胃肠减压, 使用抑制胰腺分泌及胰酶活性的药物;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 并保证血容量充足,改善患者微循环;减少肠道细菌移位, 防止感染, 并调节肠道菌群, 解痉镇痛。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警惕脏器损害发生。

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且根据患者不同病理阶段使用不同胰腺被膜切开引流术, 胰腺部分切除术、坏死组织清除术, 其中行胰腺部分切除的患者2例, 8例患者行胰腺被膜切开松解术, 合并胆管结石患者14例行胆囊切除术+T管引流术+胆总管探查术, 15例患者行坏死组织清除术联合胰腺被膜切开松解术, 27例患者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边进行空肠造瘘, 利于术后营养支持。手术具体操作步骤:将胰腺包膜切开, 将周围的坏死组织、胰腺切除,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松动胰床, 保留活性胰腺组织,游离胰头, 在盆腔内留置1根引流管, 胰体上下位置留置2根双腔引流管, 在手术结束之后对引流管进行充分的清洗。在手术结束后给予患者进行改善微循环、抑制姨酶分泌治疗、抗感染治疗、抑酸治疗, 除此之外给予患者充分的营养支持,进行全胃肠外营养3~5 d, 之后改成空肠造瘘管注入营养液,改善负氮平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输血浆、人血白蛋白等治疗, 从而达到机体内胶体渗透压增高, 配合适当利尿促进炎性水肿消失[3]。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愈率、死亡率、继发性感染率, 并记录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指标[4]。

1.4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所得到的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使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 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继发感染率, 详情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继发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2例患者在住院分别在发病5 d和6 d后住院就诊, 在急救之前的时候见患者按照急性胃肠炎给予止吐、输液等相关的治疗, 来院就诊时临床病情较为严重, 且伴随肾功能不全、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等, 虽给予手术积极治疗, 但在术后仍出现进行性多脏器功能衰竭现象, 最终导致死亡;其余3例死亡患者均经过了48 h、51 h、70 h的保守治疗, 无效后给予手术治疗, 但病情无好转现象, 在术后10 h、11 h、14 h死亡。对照组中的7例死亡患者中, 4例在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反复、多脏器功能衰竭现象, 最终导致死亡。

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详情见2。从表2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对比以上两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0.5±30.4)min、(165.8±59.5)ml;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分别为感染、出血、肾功能不全、胰漏、急性肺损伤, 例数分别为22例、12例、17例、13例、10例。

表1 两组患者治愈率、继发感染率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 )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 )

?

3 讨论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属于重症胰腺炎, 该病发病初期临床特征表现为自身消化、胰腺坏死, 随着病情的发展, 可发展呈全身感染、多脏器功能不全等等。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此类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是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 判断准确病情判断手术最佳时机, 从而提高治愈率[5]。但临床目前对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尚未明确, 即使胰腺坏死病发感染是手术绝对指征, 但临床很难把握胰腺坏死后而感染出现前进行手术的最佳时机。本次试验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治愈率及继发感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早期手术患者患病初期阻断了炎症全身反应及其对机体的不利影响, 减少了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的几率。

综上所述, 给予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提高治愈率, 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1]廖天湖, 舒润喜.手术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4):529-530.

[2]张金文.手术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临床体会.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26):123, 125.

[3]王玉娥, 张利琴.重症胰腺炎术后监护.内蒙古中医药, 2009,28(16):101-102.

[4]卢志坤, 张权锋.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外科干预的时机与预后分析.现代医药卫生, 2010, 26(11):1644-1646.

[5]黄锦洲, 胡刚.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中国农村卫生, 2013(z2):289-290.

猜你喜欢
坏死性住院费用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新生儿肺炎患者(日龄<1 天)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我国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桑植 卫生院住院费用全报销
国家卫计委:2017年实现住院费用异地结算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