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恰当起始时间分析

2014-06-02 10:49孙伟吴光谦刘超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肠蠕动肠管胃肠道

孙伟 吴光谦 刘超

本研究对辽宁省辽阳市中心医院近3年来收治的确诊手术治疗的100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探讨了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恰当起始时间,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9月~2013年3月本院共收治确诊手术治疗的100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男性患者60例, 女性患者40例, 年龄在34~81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8.3±10.2)岁。在手术类型方面,有71例患者接受了胃癌手术, 15例患者接受了结肠肿瘤手术, 14例患者接受了直肠肿瘤手术。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A、B、C、D四组, 每组25例。四组患者各基线资料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行空肠造瘘或留置鼻肠管, 幽门20cm以下或胃肠吻合口远侧约25cm是该鼻肠管的前段所在。手术之后6 h开始给予A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手术之后12 h开始给予B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手术之后24 h开始给予C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手术之后48 h开始给予D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 具体方法为:首先经鼻肠管将500~1000 ml的等渗葡萄糖氯化钠溶液滴入患者体内, 滴速为30~50 ml/h, 1次/d, 持续1 d。然后运用输液泵将500~1200 ml的肠内营养制剂持续滴入患者体内, 依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对滴速进行有效的调整, 1次/d, 持续5 d左右[1]。同时, 由肠外途径对患者的能量进行有效的补充, 标准为20 kcal/(kg·d)[2]。肠内营养支持后对患者的血压、呼吸等生理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检测, 同时对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等进行定期的检测。

1.3 观察指标 对四组患者的腹部不适发生情况、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进行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运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0.0统计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随着肠内营养支持开始时间的推后, A组、B组、C组、D组患者的腹胀不适发生率依次降低, 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依次延长, 四组患者的腹胀不适发生率、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四组患者胃肠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在各类腹部手术后, 特别是胃肠道肿瘤手术后,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患者的早期肠内功能能够对机体营养的需求进行有效的维持, 使患者的手术创伤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 这样极有利于患者后续的化疗或放疗[3]。目前, 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了肠内营养支持, 但对其合适的起始时间这一问题, 临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本研究结果表明, 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恰当起始时间为手术后6 h。

[1]陈玉明.肠内营养在术后早期应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9,11(3):216-218.

[2]秦新裕, 刘寒.肠内营养与胃肠动力.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 23(2):81-82.

[3]袁军, 江志伟.肠内营养应用过程中的常见错误认识.肠外与肠内营养杂志, 2011, 8(4): 253- 254.

猜你喜欢
肠蠕动肠管胃肠道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有的便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