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体表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2014-06-02 10:49付中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海绵状体表瘤体

付中华

当体表血管异常发育形成良性肿瘤时临床即称为血管瘤。血管瘤可在人体体表各个部位出现, 主要分为三种, 分别为蔓状、海绵状、毛细血管型血管瘤[1]。目前主要是通过手术进行诊断, 而手术作为一种有创诊断方法, 有一定的局限性, 尤其是在门诊时患者会有复发的可能, 或者由于出血较多而使手术被迫中止, 诊断出现一定的困难, 这就使术前诊断更加重要。此次研究以本院30例体表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超声诊断,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自2012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体表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8例, 女12例,2例患者术后3年复发, 有2例患者在门诊手术时出血住院。年龄为2个月~29岁, 平均年龄为21.5岁, 且所有患者经病理以及手术均证实为血管瘤。

1.2 方法 将本院自2012年4月~2013年2月收治的30例体表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将线阵式的变频探头的频率设置为5-7.5-10 MHz,为了发现血管病变的情况, 病变的深度、大小、范围、血管官腔的变化, 可通过切面扫查对病变的血管以及病变区周围的组织进行检查, 为测定血管内阻力指数、血液类型以及血液流速, 可进行血流显像技术[2]。对患者行超声检查, 进行相关诊断。

2 结果

蔓状血管瘤内主要为动脉血流, 最大血流速度为36cm/s;19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通过二维超声检查, 5例患者在其病变区域出现钙化回声和静脉石。3例患者血流速度最低为4cm/s, 最快速度为25cm/s。瘤体在加压时缩小甚至消失,并观察到瘤体内溢出血液, 以蓝色为主, 瘤体在减压时复原,血流以红色为主, 表示血液回流入瘤体(即为超声加压试验阳性[3]);8例毛细血管瘤均为婴幼儿, 其中1例患者在其边缘处可见到静脉血流, 血流速度最快可达3cm/s。通过超声检查并记录研究对象的各检测结果, 可知患者血管瘤类型,出现的部位、大小、以及各类型的特点, 见表1。

表1 超声诊断结果

3 讨论

当血管内皮损伤或者是血管出现增生、扩张等情况时,血液可冲击入血管各层次之间, 使血管内皮之间形成腔窦或是间隙, 同时脂肪组织以及纤维组织逐渐填充对腔隙产生支撑和间隔的作用[4]。患者出生不久即可形成, 并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形成较大的血管瘤[5]。在进行诊断检查时, 临床主要是通过造影、体检、穿刺等方法进行判断, 从而观察血管瘤的大小、范围、深度、具体部位。而以上检查多是有创性操作, 操作过程繁杂, 对患者有较大的影响, 且患者不适感较强, 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手术后复发或者是因术中出血过多而中止手术[6]。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相对于以上检查方法, 操作简单易行, 对患者伤害较小, 并能进一步检测血流状态。针对临床多见的三种血管瘤, 通过超声检测可观察到更多的细节[7]。真皮内增生扩张时可使毛细管血形成毛细血管瘤, 为结节样的肿物, 突出于皮面。因被炎细胞浸润、管壁纤维化造成管腔的闭塞, 可显示为无血流。内部呈筛网状, 超声形态规则, 有清楚的边界;当皮肤的皮下组织或是真虚深层形成血管瘤时为海绵状血管瘤, 血管扩张、延伸, 出现海绵状的腔隙, 一些病例呈现钙化, 并形成静脉石。边界不清晰, 质地较柔软, 血流速度较慢, 超声加压试验表现为阳性, 网格状或是蜂窝状的不规则形。当新生儿的小静脉或是小动脉弯曲吻合时可形成蔓状血管瘤, 有不规则的血管扩张, 动静脉血流丰富, 且管壁增厚, 阻力低。经过病理和手术证实30例患者均为体表血管瘤, 其中蔓状血管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19例, 毛细血管瘤8例。通过超声诊断结果准确。由以上研究可知, 利用先进的超声技术, 可以较为明确的将体表血管瘤的各病理组织类型, 血液动力学、病变深度、范围、大小判断出来, 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明确的依据。超声对体表血管瘤的诊断准确,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应在临床加以推广。

[1]张缙熙, 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173-193.

[2]冯玉华, 袁君君, 陈超群.HHE的超声影像学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0, 4(30):99-100.

[3]王玉红.HHE彩超诊断的价值分析.当代医学, 2010, l6(7):68-69.

[4]李镇超, 唐荣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肢体局部肿物定性诊断的应用研究.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 26(9):1126-1128.

[5]邱双健, 樊嘉, 陈培.HHE的影像学诊断.肝胆外科杂志,2008, 16(6):407-411.

[6]王增, 孔建忠, 樊志坚.比较影像学诊断价值分析.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4):641-642.

[7]邱双健, 樊嘉, 陈培.肝脏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肝胆外科杂志,2008, 16(6):407-411.

猜你喜欢
海绵状体表瘤体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对比经结膜入路开眶术和内外联合开眶术摘除视神经内侧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纵隔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对比分析(附4例报告)
显微手术在矢状窦镰旁脑膜瘤中的治疗效果
《牛阴茎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图版
体表软组织巨大神经纤维瘤的手术治疗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腹膜前脂肪瘤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