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报刊上的音乐书籍史料

2014-06-03 17:05李静
人民音乐 2014年3期
关键词:乐歌唱歌书籍

“报刊”是近代西风东渐以来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而在“救亡”、“启蒙”背景下所产生的近代音乐文化,既是对中国传统“乐教”理念的继承,又呼应着新时代的各种脉动。所以,音乐栏目或一些有关音乐的题材就成为晚清报刊特别愿意刊载的内容。经过百来年的战火和社会动荡,近代音乐文献留存下来的部分已经不能充分展示近代音乐发生的原貌。因此,检索近代期刊中的有关史料就成为研究者还原历史现场的必经之路。近年来,笔者在翻阅这些晚清报刊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比较稀见的有关近代音乐书籍的史料,特搜集整理以供研究者使用。

一、沈心工的两则稀见史料

沈心工先生是近代音乐大家,被称为“学堂乐歌之父”。笔者曾于《女学生杂志》中查找到一些有关沈先生的资料。

《女学生杂志》创刊号出版于宣统二年(1910年)庚戍三月。在这期杂志中,有一页“中国图书公司出版”的书籍广告。广告内容如下:

《初等小学唱歌课本》,上海沈庆鸿著,吴县沈恩孚校,第一册一角。

是编共分四册,每册七十课。每星期教授二课,计一年毕一册,可供初等小学唱歌科四年之用。首册之曲,从两个音入手,逐渐增加,至半学年之后,始成一阶音。至练音之初步,必在事前预备,如第四课将增一音,即先于第三课温习时预备之。所撰歌词,俱极浅显,歌中应用之游戏,多附图说。凡此皆编者经教授之实验,而吻合于儿童之心理者。

关于广告中提及的沈心工先生所编之《初等小学唱歌课本·第一册》,中国近代音乐的研究者从未提及,就连沈心工先生之哲嗣沈洽先生所编之《沈心工年谱》①中亦未著录。此条资料可补“年谱”中1907至1911年之间的空缺。

据笔者推测,《初等小学唱歌课本》一书大概未及出完(或只出此一册)便遇到辛亥革命。出于新时代之考虑,此书之设想很可能被先生后来所编之《重编学校唱歌集》和《民国唱歌集》所取代。然先生“首册之曲,从两个音入手,逐渐增加,至半学年之后,始成一阶音。至练音之初步,必在事前预备,如第四课将增一音,即先于第三课温习时预备之”的教育理念似未见他处记载,此条广告可以为研究沈心工先生之音乐创作生涯提供一新的线索。

另,《女学生杂志》创刊号上另一页之“中国图书公司出版”的广告中,介绍了余沅所编之《小学儿童唱歌》:

唱歌一科,足以陶写儿童性情,于德育最有关系。是编歌词浅显,文言一致,所用之曲,选自他国学校唱歌集,均与题旨不背。编者经教授上之实验,悉合儿童心理,共十八课,合初等小学及高等小学一二年程度之用。

根据这份广告可知,此书曾经沈庆鸿(心工)先生校阅。研究者一方面可以据此考订沈心工先生的交游范围;另一方面,广告中宣称《儿童唱歌》之特点是“歌词浅显,文言一致”,此亦可见沈氏乐歌创作风格之影响。

二、曾志忞创编之音乐书籍

曾志忞亦是晚清音乐教育的开创者之一,梁启超曾在《饮冰室诗话》中对其大加称赞。笔者在一份晚清留日学生所办之杂志《醒狮》的第4期(1906年4月24日)上找到一页《曾志忞音乐书之用法》的广告:

四版《教育唱歌集》、再版《国民唱歌集》、再版《唱歌教授法》、再版《乐典大意》、再版《风琴习练法》、初版《简易进行曲》、新编《教育唱歌集》(不日出版)

根据该广告页可知,早在1906年,曾志忞已经出版了6种音乐书籍,其中包括学堂乐歌集2册,有关音乐教育者1册,乐理1册,乐器使用法1册,以及进行曲乐谱1册。曾志忞在近代音乐史上之功绩于此可得佐证。

更为重要的是,曾志忞所编之《国民唱歌集》久未被研究者寻获,可能已经亡佚,这页广告为我们提供了一点重要的相关资料。根据广告可知,曾志忞对《国民唱歌集》的定位是:“《教育唱歌集》习学继用此书,以习线谱之法。”即此书是《教育唱歌集》(出版于1904年)的“续篇”,以为进一步修习音乐所用书。且该广告中提及,《国民唱歌集》是线谱、简谱并行的,且收录了乐歌“凡十四曲”。

三、倪觉民《女学唱歌集》的再版与遭禁

倪觉民所编之《女学唱歌集》是近代最早的专为女子所编的学堂乐歌集。该书先后有两个版本:初版本于1905年10月由上海教育馆出版;第二年,倪氏就出版了该书的“再版改良”版并改由上海文明书局出版。

倪氏为何对前一版不满意,后一版之编辑思路究竟又作了怎样的调整呢?由于这两版书均未有序言等表明作者编辑旨趣的文字,故研究者对于倪觉民思想之演进颇为茫然。笔者有幸于《月月小说》第6号(1907年3月28日)上见到了该书“再版改良”的广告,似乎可以为研究者了解其编辑思想提供一些线索。广告内容为:

吾国女界黑暗如地狱,故近年海内外志士,均以振兴女学为唯一之宗旨。而唱歌一科尤与修身相统合。此编前列乐典举要二十二则,删繁撮要最便初学。后编乐谱,均采自东西名人唱歌集中,如《女军人》、《自由结婚》、《平权》、《女国民》诸什,尤足提倡平等,鼓吹自由,为女界一洗数千年之恶习,诚二万万女同胞志士不可不读之书也。

所谓“提倡平等,鼓吹自由,为女界一洗数千年之恶习”等语实在已经是“革命”气味十足了。

因“改良版”思想激进,所以刚一出版就成为清廷的禁书。笔者曾于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初七日(1907年4月19日)的《大公报》(第1712号)之“提学司示谕”一栏见到了该书的查禁警示:

出示严禁事案奉学部札,开查文明书局所改《女学唱歌集》,内有“自由结婚”歌云“记当初指环交换,着平生最敬爱的学堂知己”,又云“可笑那旧社会,全凭媒妁通情”等语,与中国之千年相传礼教及本部《奏定女学堂章程》均属违悖。且查法国之制,男子二十五岁以(下——笔者注),女子二十一岁以下结婚者,不能不经父母。即男子二十五岁以上,女子二十一岁以上者,亦须请命于父母,或请命于尊长。法国久尚自由,然于婚姻之道犹复周详慎重如此。兹如该局此书所言,实属有伤女教之课本。新书应即分别禁止,以维风化。endprint

学堂乐歌因其受众为莘莘学子,且以其影响力大,因此成为新旧思想争夺的阵地。学堂乐歌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传播手段,于此可见一斑。

四、三篇已亡佚的乐歌集的序言

近代出版的各种音乐书籍的“序言”,是研究近代音乐文化最为重要的文论资料。张静蔚先生曾于其所编之《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1840—1919)》中大量收集。书中收录许多从近代期刊中寻找到的近代音乐论著文章,如该书之163页,就刊载了一篇来自于《云南教育杂志》1913年第二卷第三号上的钟正所编之《德育唱歌》之《序言》。该乐歌集至今未能被研究者寻获,所以此篇《序言》则成为研究者了解此乐歌集的唯一资料。类似这种情况,在晚清期刊中多有所见。笔者特别辑录了三篇未被《中国近代音乐史料汇编(1840—1919)》收录的学堂乐歌集的绍介文章:

1.何公旦《中学唱歌教科书初集·绪言》

该文登载在《月月小说》第5号(1907年2月27日):

司马迁言曰:音以补乐之不足,乐以补教之不足。陈思晖言曰:智者能以声牖人,其然。吾父母之邦,古之乐若是乎炎炎也。相者不作宫徵,颓窳俯视,倾楹淫于南郑,良可悁悁悲也。比者余同学汪君亚存、朱君恢明,欲持桴楔以震汗闾之耳,编《中学唱歌》一集,将贡献于新国民。欲余语以弁其集。余则曰:秦庭瓦缶觥觥,西来之音,扼吭而歌,吾祖自戚,曾不解绕吾梁者,非复九宫三律;移吾席者,乃在裂佾衡韶。则二君于斯编之继,当有所挽正之,亦公旦希望中事。况乎今之吾国民,非皆如文侯之假寐不觉者,至今三月肉味尤甘,耳热酒酣、漠然不动黄帝之子孙,其果能补棡鼓之曲否耶。余目日拭矣。光绪丙午九月九日杭州何颂花公旦氏撰于数理化专修学校。

2.许则华《女学生唱歌集》

《月月小说》第13号(1908年2月)上有一页该书的广告。根据该广告,此书之编撰者为许则华君,代表徐仙儿女士。该页广告的主体部分是徐仙儿女士对刊行这本乐歌集原因的述说:

美术为吾辈女子独具之天性,而于音乐为尤。盖女子于生理上声带之作用天然占优胜之地位。天赋物竞是不可以自弃。仙受音乐于许则华先生,得先生自撰有关于吾辈女学生之歌词数十阙,意多勖勉,是不独为学术上作优美观,且关乎女子德育者不浅。姊妹行谋公诸世,请于先生,先生谦而后许。乃先取单音若干阕,编成初集。又以谋学术之进步,用正简谱表对照,为学者复音入手地步。至其取调铿锵,立意明正,久为姊妹行实验所同认,非溢美也。又经先生撰,附乐理一章,为初学立门径,更觉完美。近年来音乐普及,虽歌本风行者无虑十数种,然专为女儿家立意者实寥寥一二种而已。由前之说,音乐为吾辈女子独擅其长也如彼;由后之说,著述之不发达又如此。且女子与男子势难同科,非惟音调有高下之判,而词意亦各格不相入。是则此书之出有不容已者。用此广告诸姊妹,并为我女学界幸!

许则华,即许啸天,是中国近现代鸳鸯蝴蝶派作家。这则广告为笔者目前目力所及唯一一份证明其曾创作过乐歌的资料。从广告中可知,这本专为女学生使用的乐歌集,其主要创作者虽为许则华,但编辑出版的主要动力却为徐仙儿等女学生。这篇绍介文章即出自徐仙儿女士之手。该文首句即为:“美术为吾辈女子独具之天性,而于音乐为尤。”然后作者叙述了自己“受音乐于许则华先生,得先生自撰有关于吾辈女学生之歌词数十阕”,因为“近年来音乐普及”,但是专为女儿家立意的乐歌集却不多,因此“姊妹行谋公诸世”。最后,徐仙儿女士重申前言,“音乐为吾辈女子独擅其长也。”可见,近代女性对音乐的学习,反过来也在促进她们对近代女子教育的参与,对建设一个文明的新中国的参与。

3.王咏梅《幼稚园唱歌集·弁言》

《宝山共和杂志》第9期(1913年)上有一篇《幼稚园唱歌集·弁言(录丙午代友人作)》的文章。王咏梅不知何许人也,仅据该文知此人曾游学东瀛。抄录原文于此,以便研究者考证:

泰东西各国之有幼稚园,最为儿童入学之初,桄养正之基础。其为教科各书,恒取其浅近易晓,随时随事可以指示,而总不越德育、智育、体育之范围。音乐者,盖亦德育之一端,童而习之,足以使之活泼天机,涵养德性,而一切乖戾傲慢之气,自无缘而生。故近世教育家靡不注意于是,采取事实之足资观感者,按诸音律,编成乐歌,久已风行海内,为学界所欢迎。惟间亦有寓意高深,非童稚所能了悟,或能近取譬,而寥寥数阙,几等于片羽吉光,斯亦教育家之憾也。吾友王咏梅君,夙解音律,自游学东瀛,益觇知音乐一科,于蒙学有密切之关系,而其组织方法,每因学级之高下而不同。乃参其用意所在,取所谓浅近易晓,随时随事可以指示,而总不越德育、智育、体育之范围者,辑成是编,名曰《幼稚园唱歌集》,盖即日本小学校令之于幼稚园,所谓唱歌唱平易歌曲者也。抑尝观于近数年来,教育萌芽,渐次发达。吾吴地濒东海,学校林立,尤得风气之先,弦诵彬彬,固已溢乎闾巷,而都人士或病其注重音乐一科,于他科学反不甚措意,未免轻其所重,重其所轻。其说固良是。然蒙窃谓此中畸重畸轻之弊,亦视乎学生之程度何如。寻常中等小学以上学生之脑力日就滋长,则其精神足以注重于他科学,而音学特其余事。若夫甫离怀抱,才及学龄。脑力未尽,多用必损。孰若优游厌饫,导以乐歌,活泼其天机,涵养其德性,第使之知读书之乐,而不觉向学之苦。则其他科学,异日亦必有油然自得之境,而何畸轻畸重之足忧乎。君之是编,盖实先获我心者,爰弁数言,以介海内同志。

五、近代音乐书籍的出版广告

近代是音乐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然而由于此后战火之焚毁以及社会动荡等原因,许多近代出版的音乐书籍都已经不存,这样就对研究者正确估计近代音乐发展、传播的情况有所影响。因此,从晚清期刊上搜集这些音乐书籍的出版信息就成为还原历史的重要手段。

1.《月月小说》上的一整页音乐书广告

近代期刊上最为珍贵的一份音乐书籍出版史料,要算《月月小说》第9号(1907年10月)上的一页上海时中书局的书目广告。说其珍贵是因为该页上刊载的全部是音乐书籍。该页广告的标题是“上海时中书局发行出版各种唱歌书”。页面中间是图画部分:中央是一架风琴,左侧是一些扛枪的士兵,右侧是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船。其他部分则刊登了1907年前后发行的19种音乐书籍的信息:endprint

《(再版校正)东亚唱歌》,价洋:四角二分;《学校唱歌》1\2\3,每册洋二角;《文明唱歌》,洋二角五分;《张宫保唱歌集》,洋五分;《学生唱歌》,洋二角;《国学唱歌》,洋二角五分;《学校唱歌集》初、二、三,每集洋二角;《(六版)教育唱歌集》洋装,洋五角;并制,洋三角;《(三版)国民唱歌集》,洋二角五分;《强国唱歌集》,洋二角;《(新编实用)唱歌教科书草案》,洋八角;《单音乐歌》,洋七角;《乐典大意》,洋二角五分;《唱歌教授法》,洋二角五分;《风琴习练法》,洋二角五分;《游戏教科书》,洋三角;《(再版)简易进行曲》,每卷洋一角五分;《五线音谱》,洋二角五分;《五线谱》,洋一角。

这19种音乐书籍中,乐歌集有12种,其他音乐类书籍7种。根据笔者目力所见,在12种乐歌集中,比较确定曾被当今学者征引的只有赵铭传的《东亚唱歌》、李叔同的《国学唱歌》、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初二三集(《学校唱歌》与《学校唱歌集》分见于此,推测《学校唱歌集》初二三集为沈心工所编辑,而《学校唱歌》则不知为何人作品)、曾志忞的《教育唱歌集》、侯鸿鉴的《单音乐歌》以及《张宫保唱歌集》6种。剩下的6种乐歌集:《学校唱歌》、《文明唱歌》、《学生唱歌》、《国民唱歌集》、《强国唱歌集》以及作为游戏乐歌的《游戏教科书》都未被著录过。

上海时中书局在《月月小说》第9号上的广告共4页。书局将自己出版的音乐书籍搜罗出来,列为广告首页,可见对“音乐书籍”的重视,这似乎可以为1907年前后,近代中国音乐文化之盛况作一佐证。而“文明唱歌”、“国民唱歌”、“强国唱歌”等歌集的标题也可以清晰地表明,近代音乐文化对中国进行现代转型与国家建设的参与。

2.《女报》上的女性唱歌集

《女报》第2号(1909年2月)上有一页书籍广告,有关“唱歌”的书籍有:

《女子新唱歌》,商务初二三集;《女学唱歌集》,科学;《女子音乐全书》,同上;《女学堂唱歌》,纬文;《妇孺唱歌集》同上。

近代是女性身份、地位开始大变革的时代。放了足,走出大门,接受教育是女子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女性教育是近代研究的重要课题。受教会学校影响,近代的女性教育中音乐教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②。而探究女子音乐教育,女学唱歌集就成为研究的重要资料。然而,目前近代音乐文化的研究者搜寻到的女性歌集只有倪觉民之《女学唱歌》和叶中泠之《女子新唱歌》(三册)两种③。因此,《女报》上的这则史料弥补了我们对近代女性歌集的认知。除叶中泠所编之《女子新唱歌》外,其他4种女子唱歌集——《女学唱歌集》、《女子音乐全书》、《女学堂唱歌》和《妇孺唱歌集》也曾于1909年之前出版过。

3.金松岑编《国民唱歌·初集》

陈去病、汪笑侬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九月在北京创办了一份以提倡“戏曲改良”为宗旨的报刊《二十世纪大舞台》,原定月出二册,因其鲜明的革命倾向,刊行两期后即被清政府查禁。在其第2期上,曾刊有一则广告:

本社广告·《国民唱歌》

著者最重尚武精神及爱国思想。通计各题如,《祝自由神》、《汽球》、《汽车》、《航海》、《自由车》、《赛船》、《赛马》、《招国魂》、《国旗》、《哀印度》、《吊埃及奴》、《痛亡国》、《从军乐》、《杀敌快》、《海军》、《陆军》、《娘子军》、《国民大纪念》、《日俄大海战》、《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思祖国》等歌,计谱四十余,歌百余首。音节雄壮,半得之东西旧谱,半为自制。诚中国唱歌中空前绝后之作也(明年正月出版)。

广告中提及的乐歌《祝自由神》和《汽车》在该期刊出,署名“爱自由者”。而“爱自由者”即为金松岑的笔名。金松岑是清末的爱国志士、著名教育家、文学家,曾在《女子世界》、《二十世纪大舞台》等晚清期刊上发表乐歌作品。所以,此则广告向读者推介的是金松岑所编创之乐歌集《国民唱歌》,且计划的出版日期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月。

这样看来,近代曾出现过两种同名为“国民唱歌”的乐歌集:一为曾志忞所编,一为金松岑所编。可惜的是,两书均已亡佚。然而,两位编者以乐歌塑造现代国民的目标却藉由这些现存的资料得以展现。

以上这些史料从多个角度展现了近代音乐文化的多重功能与面相。这些音乐书籍有的服务于教育,有的服务于女性解放,有的服务于国民塑造。这些出版信息对研究者还原近代音乐的历史发展,了解近代国人对音乐的热衷程度,判断音乐书籍的目标读者,以及判断音乐教育的普及情况等问题将提供弥足珍贵的历史证据。

①《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第4期。

②李静《娴雅勇健——近代歌乐文化对“新女性”的塑造》,《文艺研究》201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2011年第9期。

③张静蔚《搜索历史——中国近现代音乐文论选编》之附录《学堂乐歌曲目索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眼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编年”(批准号:10YJC760037)阶段性成果。?演

李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讲师

(责任编辑 荣英涛)endprint

猜你喜欢
乐歌唱歌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寄秋声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
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