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扩招等因素的出现,当今的音乐学专业教学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有时虽然教师和学校确实花费了心力,严格要求,但学生的学习成绩仍不理想,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学生的专业素质或学习愿望不高。
一、问题分析
以前,在我国音乐学专业创立时间不长、学生人数很少的时候,实施的是精英教育,主要培养从事音乐学研究和音乐学专业教学的高精尖人才。但如今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音乐院校及艺术院校音乐学专业的教育性质已由过去针对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向既包含精英教育也包含针对较多数人的大众教育方向发展。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已并不完全是将来从事音乐学研究和专业教学的人才,而是除此之外还包括大、中、小学内非音乐学专业的音乐(理论)教学、音乐编辑和记者、音乐行政管理等多种类型;另一方面,目前就读音乐及艺术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学生,有不少人实际上不适合从事音乐学研究和教学的工作,或者学生自己就没有这种意愿,而从作为人才需求市场的社会来看,其实也没有提供这么多的此类工作岗位。
虽然如今面对的教育形势和学生状况跟以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变化,但精英教育的观念在一些音乐学专业教育从业者中仍然习惯性地有着或多或少的延续。当今的音乐学专业教育应该怎样妥善处理和平衡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保六望九和学术论文的质量层次
在新的形势下,如果我们还是使用较高的学术标准,一心培养高精尖人才,教学将会出现问题。一方面学生很难达到要求,学习压力过大;另一方面教师也会很累,教学进行得很不顺利。但是如果过于降低教学标准,将会损害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不可取。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适当的分寸。
本文认为,“保六望九”的理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保六望九”中,六即百分制的60分,表示及格;九即百分制的90分或更高的分数,表示优秀;保六望九即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确保及格,争取优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就音乐学专业能力和成果的主要体现,也是音乐学专业学生毕业的主要考核形式——学术论文而言,其质量和水平的表现包括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内容方面的要求主要是创新,具体说来包含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即学术材料、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①;形式上的要求包括表述的严谨、清晰、规范、简洁和行文风格等方面,其中严谨、清晰、规范属于基本要求,简洁和行文风格属于扩展要求。
根据上述论文质量和水平的诸项构成要素,可将论文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划分为从低到高、从形式到内容的四个层次,即形式—学术材料—研究方法—学术理论。前两个层次属于低端层次,后两个层次属于高端层次。如下表所示:
以上层次的高低划分是就总体而言,在形式部分的扩展要求中也包含有较高的层次,如行文风格中的文笔优美、格调高雅等,这些也是不易做到、能够体现水平的。
虽然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文体主要是学术论文,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论文以外的其他音乐文体(如综述、教材、音乐评论、音乐新闻报道、音乐散文)及其特点告诉学生,还应该把论文质量及水平的不同层次告诉学生,使他们拥有开阔的音乐学视野和清晰的学术层次感。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分别采取两类有所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三、确保及格
对于专业素质不太高或学习愿望不强的学生,采取的教学要求可以较低。在其论文(包括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缺乏创新都没有关系,只要达到论文质量和水平的低端层次,即符合论文形式的严谨、清晰、规范等基本要求和学术材料有所创新即可。对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不同阶段的学生,学术材料创新所要求的程度、数量、质量并不相同。但无论哪种阶段的学生,这种论文质量低端层次的要求都是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达到即可通过,达不到就是不合格。不过只要认真对待,达到这种标准即使对于这类学生来说也并不是很困难的事。
以往的教学中,常常是不管对于哪类学生,都较多地强调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的创新,而过于忽略论文的形式。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的创新具有很大难度,并不是教师多讲和学生努力就一定能实现的。而且学生论文带有习作性质,很多学生连深入了解和熟练运用已有的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都未必能做到,更遑论创新!因此导致以往教学中出现了令人迷惑的矛盾现象:一方面大谈论文必须有创新,特别是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的创新(尤其针对博士研究生),但大量获得通过的学位论文(包括博士论文),却实在缺乏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的真正创新(国外或其他学科时兴理论和方法的套用倒很常见)。
在以中国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的学位论文中,很多都是选取一个音乐品种进行整体性研究。这类论文除绪论、结语之外的主体框架结构和章节顺序通常是:文化背景(包括自然背景、人文背景)—历史发展—社会运用(包括组织体制、仪式程序)—音乐形态—文化内涵。由于这种结构框架应用的普遍性,有人对采用此框架的论文在学术理念和基本研究方法上的模式化和缺乏创新提出批评。但这种整体性研究模式有其优点,它不仅对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完整的分析探讨,而且其中包含了音乐形态、文化内涵、历史发展诸方面内容,有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训练和掌握音乐学研究的各方面基本技能,在没有更好的研究思路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较为基本和可取的研究模式。对这种模式缺乏创新的批评在论文评价体系中属于高端要求,而不是基本要求。
与内容创新被过分强调相伴而行的是对论文形式的过度轻视。不少论文形式粗疏,表述不严谨、不清晰,不说明内容出处而导致抄袭剽窃嫌疑,格式不统一、不规范,句子不通顺,错别字太多等问题大量泛滥。然而人们似乎觉得这些问题属于细枝末节,无关大局。当事者自己毫不在意,别人连提出都觉得是小题大作、不好意思。然而实际上,这样的论文往往是不仅高端要求没有达到,而且连低端要求也没有达到,真实的质量和水平可想而知!endprint
如果对具体、实在、小规模的成就不重视而奢谈远大的抱负,最后往往是大事小事都干不成。上述论文写作中的现象正是这种做法在音乐学领域的反映。以往这种对论文形式基本要求的过渡松懈造成了论文质量的明显下滑。我们在论文评价中应加强这方面因素的比重。即使是有错别字、句子不通顺等最为初级和细小的问题,如果数量超过一定限度,论文就不应该通过。
只要教师和学生采取低调而务实的态度,适当降低高端层次的要求,把时间和精力较多用于关注低端层次,则不但能减低教学难度,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写出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严谨、精致、规范的论文;而且这种注重基础和细节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细致、踏实、有序的行为习惯,能够提高素质、塑造品德,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大学教育、公众素质教育目的,其意义不可低估。
四、争取优秀
对于专业素质较高和学习愿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较高的教学要求。在保证达到论文质量和水平的低端层次,即形式和学术材料的相应要求的基础上,可适当鼓励、引导其迈向高端层次,对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进行较多的思考和钻研。
但在艺术学科的音乐学领域,要在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需要大量扎实的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积累,需要长期的专业实践,或许还需要天分和运气。在学术研究的高端层次取得成就,对专业教师和学者来说也并非易事,对学生而言就更是如此。所以关于研究方法和学术理论的创新,应采取清醒而豁达的态度。我们除了告知学生学术研究的阶梯和高峰并精心培育之外,更多的只能是希望和等待。学生能够进入学术研究的高端层次进行探索,已经很令人欣慰了。
总之,采用保六望九的理念,可以使我们具有较为全面和可行的人才培养体系,使音乐学师生的教和学减少一些沉闷呆板,增添几分轻松活泼。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既便于适时地培养出高端人才,又能够实实在在地提高大量的普通人才的教学水平,从而使音乐学教学达到良好的状态。
①荣仕星、徐杰舜主编《人类学本土化在中国》(序),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邹诗鹏《学术原创的三个层面》,学术批评网:http?押//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芽Newsid=7025&type=1008,2005年11月;蔡际洲、许璐《中国传统音乐研究30年——关于学术规范的审视与学术创新的反思》,《黄钟》2011年第4期,第191—202页。
褚历 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刘晓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