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7月4日至7日在意大利切塔尔多市举行了第四十一届中世纪、文艺复兴国际音乐研讨会(Med-Ren Music Conference),此次大会的主办方是意大利14世纪新艺术研究中心。为了纪念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乔瓦尼·薄伽丘诞辰七百周年以及文艺复兴作曲家卡洛·杰苏阿尔多逝世四百周年,今年的会议增加了两个特别研讨主题即:薄伽丘和音乐、卡洛·杰苏阿尔多·达·维诺萨与其时代。笔者有幸参加此次会议,特做简略报告。
中世纪、文艺复兴国际研讨会于1972年在英国诺丁汉大学第一次举办,每年一次,迄今共举办了41届,举办的地点每年在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之间交替。此次会议的组委会由英国剑桥大学的玛格丽特·本特 (Margaret Bent)教授、诺丁汉大学的彼特·怀特(Peter Wright)教授以及意大利14世纪新艺术研究中心的阿格斯迪诺·奇诺?穴Agostino Ziino?雪教授、阿布鲁赛斯音乐史研究所的佛朗西斯科·奇美?穴Francesco Zimei?雪教授等担任。7月4日上午的研讨会开幕仪式在佛罗伦萨的韦奇奥宫举行,除了主办方及组委会成员以外,佛罗伦萨和切塔尔多的市长也分别为会议致辞。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免费自由参观韦奇奥宫,下午3点大会成员乘坐大巴回到切塔尔多市开始会议。研讨会安排在一个中世纪教堂举行,共分为四个会场同时展开交流和讨论,根据不同的主题共分为52场。此次参会人员共两百多人,除了众多欧美学者,还有来自澳大利亚、以色列、南非,来自亚洲一共两名,即笔者和另一名日本学者。
本次会议展现了不少新的研究成果,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四方面做简略报道:
一、薄伽丘和音乐 为了纪念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乔瓦尼·薄伽丘诞辰700周年,第一场的主题就是:“薄伽丘和音乐”。会议由意大利14世纪新艺术研究中心卡普托教授(Rino Caputo)主持,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因顿教授(Susan Boynton)在她的文章《〈十日谈〉的叙事诗与中世纪浪漫传奇的抒情插笔》中以琼·瑞纳特的《Guillaume de Dole》和马肖的《Dits》这两首作品为出发点,来讨论十日谈中每天最后几首叙事诗中的抒情插笔。在这些作品中的歌曲和舞蹈以叙事为中心,歌词主题中的叙述又插入抒情,从而不断地赋予表演者新的虚构身份,抒情插笔加大了歌曲和故事之间的紧张度。博因顿教授提出,在这两个法国作品以及《十日谈》中,男女声部的互动在表演中是十分重要的。虽然中世纪法国罗曼史的抒情插笔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已经被广泛地研究,但是《十日谈》叙事诗中相关的叙事背景的表演方式还有待研究。
美国德保罗大学的伊莱亚斯教授(Cathy Ann Elias)宣读了《薄伽丘的模仿者:对音乐表演和趣闻轶事的深入解读》,作者通过对两位受《十日谈》影响非常深刻的文艺复兴文学家——菲伦佐拉(Agnolo Firenzuola,1493—c.1545)和卡塔内奥(Silvan Cattaneo,1514—1553/64)的作品进行深入研读,发现在他们的作品中经常提到音乐表演并对其进行论述。作者认为,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推测音乐的概念早在1600年前的意大利就已经具备了我们当今风行的娱乐功能。通过比较14世纪至16世纪的各种文学资料,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拼凑当时不同的音乐活动。目前,在我国关于薄伽丘的研究多见于外国文学的研究领域,从音乐学的视角来探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还是较为罕见。
二、中世纪音乐 美国加州大学的普兰查特教授(Alejandro Enrique Planchart)在会议上提交了《爱尔兰和马德里的11世纪贝内文托升阶经碎片》一文,主要论述了其对原始手稿的考证发现。作者于2011年考察马德里的国家历史档案馆时,发现其中一页1503年抄写的升阶经与他在1988年爱尔兰方济会图书馆中的一页11世纪手稿非常相似。通过比较,发现两页手稿不仅都是贝内文托文体,而且其边页加注的继续咏也使用相同的记录方法。作者推测,这些手稿都是从自意大利中部蒙特卡西诺修道院流传开来的。英国班戈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汉密尔顿(Elina G. Hamilton)宣读了《失败与错误:英国中世纪时期的记谱错误及处理》一文,作者鉴于中世纪晚期英国出现了很多关于有量记谱法误用的背景,在文章中探讨了当时英国的理论家们为了寻求正确处理方案所采取的方法,以及理论与表演之间的相互影响。德国雷根斯堡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布林克(Danette Brink)在《圣海伦娜:欧洲之旅》一文中主要论述圣海伦娜崇拜仪式的起源以及它是如何在欧洲传播。除了考察其拉丁文本的结构和内容,还比较了特里尔、明斯特、埃斯泰戈尔三个版本的旋律特点,并用历史的视角为他们定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青年教授库斯伯特(Michael Scott Cuthbert)在其论文《用计算检索和识别新艺术音乐资料》中提出,虽然近几十年来发现的新艺术时期音乐的手稿不断增加。然而,任何学者都不可能浏览、阅读完所有的资料,纵使是最勤奋的学者也难免把一些分散的、同时具有联系的手稿忽视掉。计算机数据库不仅具有储存和转录手稿的作用,而且还能在大量的资料中找到作品之间的联系。作者在报告中展示了通过使用两个计算机程序——EMMSAP?穴中世纪音乐资料电子档案工程?雪和21Music?穴一个数字音乐学的工具?雪,如何在纷繁的手稿数据库中找到其背后的联系。从以上简报中可以看出,西方的学者们非常重视原始文献的研究。一方面努力发现新的材料,另一方面通过对资料的梳理得到启示和联系,在对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就国内的整体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学者对于中世纪的音乐研究相对古典主义时期之后的音乐研究颇显薄弱。但是,近三十年来学者们对于这一时期音乐的研究兴趣还是呈上升趋势,上世纪末以蔡良玉研究员发表的《欧洲中世纪的音乐》为代表,新世纪比较有影响的论著有姚亚平教授的著作《复调的产生》、伍维曦副教授的博士论文《纪尧姆·德·马肖的〈圣母弥撒〉》以及诸多有关中世纪宗教音乐和中世纪音乐美学的论述。值得一提是余志刚教授的译著《欧洲中世纪音乐》为广大学者了解和研究中世纪音乐提供了很好的素材。endprint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研究 葡萄牙里斯本新大学音乐社会学和美学研究中心的阿尔瓦伦加研究员(Jo?觔o Pedro d'Alvarenga)宣读了《16世纪中晚期葡萄牙教堂音乐的表演——埃武拉教堂的礼拜》。作者通过考察文献,展示了16世纪中下叶葡萄牙埃武拉教堂典型的音乐表演形式,并集中论述了声乐和器乐的组合表演形式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美国哈佛大学的爱德华兹博士(Scott L. Edwards)提交了《16世纪晚期欧洲中心的混杂和身份的宣扬》文章背景是16世纪晚期的布拉格,这个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罗马帝国的中心地区,整个欧洲的商人、艺术家、外交家们史无前例地聚集到这个波西米亚首都。音乐家和作曲家也成了这股移民大潮中的一部分,他们在布拉格共同展现了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其中,文化碰撞中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语言的混杂。由于哈布斯堡皇室,这些分散在帝国土地上的奥地利语、德语以及意大利语所组成的文化网络才得以在这里形成。当时在布拉格的音乐家以为混合各国语言的歌词配乐而称著。作者通过考察这些混杂的语言,试图去理解这些实验性的混合语言和流行曲调是如何反映布拉格的新身份。作者认为这种混合不仅是作为一种应对国际文化的反射,而且是一种跨国际的身份象征。
爱尔兰国立大学的霍尔顿博士研究生(Jannifer Halton)宣读了《表演作为社会报道:对1539年梅蒂奇大婚中音乐活动的角色考察》,作者主要考察了1539年梅蒂奇和托莱多在佛罗伦萨婚礼上音乐活动,从而论述其社会政治功能。作者认为,早期的婚礼就如同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的事件。在16世纪欧洲宫廷中,这种场合不仅是对崇高的权利和威望的庆祝,同时也是款待那些有意奉承的宾客。同时,潜藏在美学表面之下的每个表演都承载着、反映着其所赋予的政治、社会的含义。文中分析了当时的音乐是如何生动地表现那些特别为婚礼而撰写的歌词,同时也涉及了其他一些相关问题:当时观众的反应如何?婚礼庆典的音乐活动在多大程度上与社会政治的变化相关?作者通过探析梅蒂奇的婚礼庆典中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认为音乐表演在现代欧洲早期被视为一种具有说服力的政治工具,文章最后进一步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视觉来阐释这个作为政治工具的音乐活动。
西班牙国家研究委员会的马苏埃拉安吉塔博(Ascensión Mazuela-Anguita)提交了《文艺复兴时期审讯笔录中的女性、音乐和巫术》,文中首先提到在16世纪至17世纪早期的鬼神研究论述中,把音乐和舞蹈视为巫师魔鬼化的夸张行为。因此,宗教法庭起诉的巫术通常涉及到那些参加音乐活动的女性,如唱歌,弹奏乐器以及跳舞的中下层女性。审讯档案中记载着这些女人道德低下、罪有应得。作者通过女性非正式的音乐教育这条线索,追溯当时的女性所参与的音乐活动,继而分析女性和音乐之间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一个音乐学的角度来考察审讯笔录、音乐插图以及神鬼学的论著,探析那些被看作是巫婆的女性所表演的音乐,器乐和歌词。
从以上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的学者们对于这一时期的研究点较中世纪而言有了更广的延展。从教堂到宫廷,再到贵族阶层以及女性音乐的研究,也足以看出人文主义对这一时期音乐的影响,以及当时社会音乐活动的繁荣。目前我国学者关于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研究,除了对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美学的论述之外,主要侧重于当时流行的创作体裁、作曲家的风格及其作品的基本形式的分析。相对来说,对于当时社会非主流的音乐活动关注较少,而在本次会议上提交论文的西方学者们恰好展现了他们多元的研究兴趣点以及与我们不同的研究视角。
四、单个的作曲家讨论专场 今年是文艺复兴作曲家卡洛·杰苏阿尔多逝世四百周年,关于杰苏阿尔多及其音乐的研讨会一共展开了两场专题讨论。毫无疑问,杰苏阿尔多的牧歌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萨巴依诺教授(Daniele Sabaino)和曼加尼教授(Marco Mangani)联合提交了一篇关于杰苏阿尔多晚期牧歌中对位和调性的研究;英国约克大学的博士生诺里斯(Joseph Knowles)则以《怜悯!我哭泣落泪》(Merce grido piangendo)为出发点,分析了杰苏阿尔多在作品中所涉及的半音化元素;另一些学者以杰苏阿尔多对传统声乐和器乐的影响展开了讨论。
另外,关于文艺复兴晚期代表性作曲家奥兰多·迪·拉索(Orlando di Lasso,1532—1594)的研究也有很多新进展,由于提交论文太多也分为两场进行研讨。奥格斯堡大学的科恩德尔教授(Franz Koerndle)再次考察了拉索的《西比尔的预言》的创作年份;班戈大学的莱特麦尔教授(Christian Thomas Leitmeir)关于拉索的《七首忏悔诗篇》的精美抄写本重新进行了评论;奥格斯堡的博士生凯尔贝尔?穴Moritz Kelber?雪在文中论述了拉索在1566年奥格斯堡帝国大会上作为音乐家、人文主义者、诗人以及外交家建立的关系网。此外,法国作曲家安托万·布律梅尔(Antoine Brumel,1460—1512/1513)也是此次会议中比较受关注的作曲家,学者们在主要围绕布律梅尔的尚松、经文歌的风格和传播以及弥撒的创作特点进行探讨。以文艺复兴英国作曲家约翰·谢帕德(John Sheppard,1515—1558)的创作体裁、风格以及作品的年代表也进行专题讨论。佛兰德作曲家若斯坎的多声部尚松以及弥撒曲的研究也有一些新的进展。
会议期间,一些学者关于古艺术、15世纪、16世纪时期的一些新发现的文献进行了报告。同时也举办了几个展览,展品包括最新的著作、乐谱、唱片以及中世纪、文艺复兴乐谱数据库等。大会还举办了几场音乐会,特别是在切塔尔多的中世纪教堂中举办的杰苏阿尔多的作品音乐会具有很高的水准。总的来说,此次研讨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押1.参会人员以西方学者为主,亚洲和非洲的参会者很少。2.涉及的题目比较集中,主要是围绕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进行研讨,讨论场次分门归类。3.研究视域广泛,除了关注早期主流作曲家及其音乐、注重研究原始材料之外,围绕音乐所进行的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倍受关注。
相比之下,我国学者对欧洲早期音乐的关注度不算太高,而且从目前我国的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学者对于西方音乐研究中总体呈现出“薄古厚今”的现象。这其中除了研究者的个人兴趣各异之外,“薄古”现象也有其客观因素:一是由于研究材料、参考文献的稀缺;二是由于时空的双重距离使得我国学者对欧洲早期音乐及其文化背景的认知和把握增加了更大的难度。笔者谨通过此文对本届中世纪、文艺复兴国际研讨会作简略报告,希望今后我国音乐学学者多多关注、参与一年一届的中世纪、文艺复兴国际研讨会,了解其他国家学者的研究动向、获取更多研究资料,同时分享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兴趣与成果,在交流与探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此,借用刘经树教授在2013年沈阳·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年会中讲过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大意为:中国学者从事的西方音乐研究要想得到西方学者的认可,必须说西方人没说过的话,其前提是要了解到西方人说过什么。①
①2013·沈阳·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年会综述三http?押//musicology.cn/lectures/lectures_8493.html
朱苹 德国哥廷根大学音乐学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张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