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案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

2014-06-05 15:26王兰卿虞晓玲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置管预见性导管

王兰卿,虞晓玲

(浙江东阳市中医院治疗室,322100)

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案预防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

王兰卿,虞晓玲

(浙江东阳市中医院治疗室,322100)

随着医学事业的高速发展,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广泛应用于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由静脉置管引起的感染称为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它可以表现为局部感染,也可引发全身性感染,即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1]。静脉置管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手段,CRI成为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2]。由于EICU患者自身抵抗力弱,疾病创伤严重,使EICU患者处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高风险之中,国内研究显示,EICU患者CRBSI的发生率为5.43%。预见性护理是根据疾病的发展规律、变化特点预料可能发生的潜在问题,做出准确的护理判断,予以切实可行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的护理方法[3-5]。为有效的控制CRBSI的发生,我科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控制CRBSI的发生,对68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东阳市中医院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EICU患者68例,男43例,女25例,年龄30~69岁,平均年龄(45± 9.7)岁。病种分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脑梗死/心肌梗死18例,高血压脑病16例,外科大手术后并发严重并发症10例,肿瘤9例。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CVC)40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治疗方案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将68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EICU患者按住院日期的单双随机分为两组,单日为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导管维护;双日为观察组34例,除常规护理外在置管前后实施预见性护理方案。纳入标准:(1)病发24 h内入院;(2)所有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均超过48 h;排除标准:置管前已出现发热、入院时已带管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少于48 h的患者。

1.2 方法

1.2.1 置管方法 使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锁骨下静脉穿刺行CVC,经肘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或股静脉穿刺行PICC。

1.2.2 预见性护理方案 (1)风险评估。对EICU患者及置管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6]、白细胞计数、导管类型[7]、穿刺部位[8]、置管时间[9],根据结果预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2)动态管理。对患者置管后变化进行评估,内容包括:体温、输液系统、敷料、穿刺点、留置时间,及时发现感染隐患。(3)并发症监护。对患者置管后并发症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减少渗液、导管异位或堵塞、血管及全身情况,针对易引起并发症加以关注,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

1.2.3 监护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时间:①<10 d;②10~25 d;③>25 d。

1.3 感染判断标准 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3]。

1.4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感染率比较 表1可见观察组的34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了CRBSI,占观察组人数的17.6%;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14例发生了CRBSI,占对照组人数的43.8%,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比较,χ2=5.3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置管时间比较 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置管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置管时间比较(例)

3 讨论

3.1 评估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由于EICU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导管类型、穿刺部位、置管时间是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在每次置管后立即针对上述因素进行系统性风险评估,及时记录患者所处的风险状态,在护理过程中有侧重点,使护理人员能主动发现异常及时排除故障,对认为有发生感染危险的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在第一时间使问题得到解决,将由置管引起的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感染率显著下降,说明预见性护理方案对预防CRI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3.2 实施动态导管管理 在CVC留置过程中实施动态导管管理,每日每班护理人员须仔细检查穿刺点周围皮肤情况,对置管部位出现触痛、不明原因发热或原发性血源感染的临床表现时,应掀开敷料彻底检查置管部位;体温升高反映机体可能存在感染,应做好体温监测;关注和跟踪血培养报告;认真记录置管、拔除导管和更换敷料的日期、时间、操作者和穿刺点变化情况。动态导管管理可以帮助护理人员获得患者置管后机体连续性变化信息,可以动态评估置管治疗效果。感染的预防是持续的、动态的、不断循环的过程[10]。

3.3 关注置管并发症 预见性护理措施能提高置管并发症的预测性,而并发症的预防是提高CVC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有力支撑。减少创口局部残留渗液。纱布敷料48 h更换1次,透明敷料至少每7天更换1次,敷料一旦潮湿、松脱,需要及时更换[11];采用缝线、固定夹、贴膜三重固定导管防止出现导管滑脱或异位;输液完毕后应用肝素稀释液或0.9%氯化钠注射溶液进行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避免引起导管堵塞。通过对潜在问题针对性地监测,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3.4 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本研究中置管时间<25 d观察组29例占人数的85.3%,其发生CRI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根据静脉导管使用原则,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时间不超过25 d。对于EICU置管,每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评估静脉导管使用的必要性,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对发生感染或不需要置管者应及时拔除导管,有助于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降低感染率。

[1] 艾宇航.静脉导管感染//徐秀华.临床医院感染学[M].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0-364.

[2] 林乐清,徐立群,王斌.危重病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调查及防治[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916-917.

[3] 张秋源.应用循证护理对高龄胆囊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34-35.

[4] 陈奕秀,张明学,代永静,等.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血钾浓度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2):216-217.

[5] 袁菊明,王启斌,张疏宜,等.下肢深静脉造影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4):432-433.

[6] 徐秀华,吴安华,易霞云,等.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60-364.

[7] 叶文,张建平,黄国良,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8):505-507.

[8] 许爱国,孙荣青,冯敏,等.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临床分析[J].临床荟萃,2006,21(11):796-797.

[9] RichetH,Hubert B,Nitemberg G,etal.Prospectivemulticenter study of vascular-catheter-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risk factors for positive central-catheter cultur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J].JClin Microbiol,1990,28(11):2520-2525.

[10]丁秀荣,刘素杰.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防治[J].吉林医学,2008,29(5):867.

[11]Infusion Nursing Society.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J Infus Nurs,2006,29(1S):1-79.

R472

B

10.3969/J.issn.1672-6790.2014.02.035

2013-06-14)

王兰卿,主管护师,Email:wanglanqing77@163.com

猜你喜欢
置管预见性导管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