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探讨

2014-06-06 13:01熊卓
关键词:社会和谐制度

熊卓

摘 要: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公平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是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教育公平问题,从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分析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对策分析三方面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高等教育公平;社会和谐;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238-02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承担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的重大使命。高等教育公平又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由最早的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方向转变,在此期间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现象,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等教育不公平有违当前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理念,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本文对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一、高等教育公平的内涵

高等教育公平是“公平”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延伸。具体来说,在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享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机会,每一个高等教育机构都应该享有公平的教育资源配置,从而达到满足受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发展的需求和“公平”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以及教育结果公平。教育起点公平是指每个受教育者都享有均等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过程公平指每个高等教育机构都应该向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教育条件(包括教学内容、质量等等),结果公平是指受教育者要具有平等的获得教育成功的机会。在实现上述三个目标方面,教育财政的分配和供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分析

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数量和质量都取得了飞速进步,高校教育也由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下面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方面对教育不公问题加以探讨。

1.教育起点不公

教育起点是高等教育公平的基础,概括起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起点不公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地域差距以及阶层差距三个方面。(1)城乡差距。上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扩招,这增加了每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化体制限制,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城乡间的差距依然明显。据一份201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家重点高校中城乡间生源比例接近4:1,普通本科院校中城乡间的生源比例接近2.5:1。从这两项数据可以看出,当前高校中农村学生的比例依然偏低。(2)地域差距。首先是高等教育资源的差异。根据一份2000年的资料显示,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拥有的高校数量为904所、627所、374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变化,东中西部的比例几乎也没有变化。与此同时,现行的高校招生名额的分配上都以本地学生为基础,因此,东部的学生获得的入学率相对于中部和西部来说要高。另外,985院校、211院校的东、中、西部分配比例也严重不平衡。其次,招生分数线的差异。当前不同省份间的分数差距比较大,同样一所大学,北京、上海地区的分数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说要低很多,这也是教育起点不公的一个重要方面。(3)阶层差异。根据一份调查发现,中等以上收入家庭的子女获得高校入学机会是底收入家庭子女的4.4倍。而当前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低收入家庭子女出现了上不起学和过早辍学打工的现象越来越多。

2.教育过程不公

高等教育过程不公平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机构能否提供给受教育者平等的教学条件,这方面主要包括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两方面。具体来说教育过程不公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重点高校的布局不合理导致教育过程不公。从重点高校布局来看,我国大部分985、211等优质院校都集中在东部,中西部相对匮乏。从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排名来看,一类院校大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中西部地区多以二、三类院校为主。(2)教育经费的投入不公。国家对学校教育经费的投入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实力。当前国家以及各省对学校的投入差异很大,比如教育部直属院校不仅可以得到国家资金扶持,而且可以得到所在省的投资。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为例,每年可以获得教育部18亿的拨款,这是其他一些地方本科院校所无法企及的。(3)课程设置的不公平。我国高校课程一般由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部分组成。由于高校教师水平的限制,一些课程设置上,差别很大,比如选修课,重点高校里面选修课程非常丰富,教师讲授水平也非常高,而一些普通院校选修课程却非常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育结果不公

学生就业情况的好坏是教育结果的晴雨表,同样是接受完四年教育,学生却得到到了不同的结果。当然我们在这里这里讲的不是绝对的公平待遇,而是说,因为学校在专业设置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不到合适工作。当前,很多高校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一些人才需求过剩的专业依然大力招生,或者一窝蜂上热门专业,加剧了学生就业难度,导致教育结果不公。

三、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不公平的措施

1.强化高等教育公平观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不公问题,首先要转变教育公平观。(1)要转变政府的责任观。政府是解决高等教育不公平的主导力量,政府树立责任意识,转变教育公平观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前提。一是关注当前高等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制定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政策,保证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获得相对公平的高等教育权利。二是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政府要加大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要注重区域均衡,力争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三是强化政府对高等教育不公的监督,防止教育公平发展过程中的市场化利益倾向,建立起科学的监督体系,积极解决教育不公问题。(2)强化高等教育公平观念。要坚持“以人为本,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理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并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缩小地区教育差距,保障不同地区学生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endprint

2.建立健全的财政保障制度

造成当前高等教育不公的原因之一是当前不健全的教育财政制度,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并完善的高等教育费用拨付制度。(1)要加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中西部高校,以缓解当前高等教育不公平问题。(2)建立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是一个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一般是指中央政府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方式,将其收入的一部分单方面无偿转移到地方。要按照高校的区域布局、财务情况、学生的构成结构以及地方政府的财务能力等要素科学设计高等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标准,调整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转移支付金融资本总额,适当补偿落后地区教育经费的缺口,确保高等教育公平。(3)完善高等教育的资助制度。当前大部分高校虽然有一些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等,但是奖励措施还不完善,覆盖面也不广。首先要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助学贷款是保证贫困生获得同等受教育权利的有力保障,但是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申请助学贷款难的问题依然突出。为此,政府和高校有必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制度,降低申请助学贷款的门槛,保证个每个贫困生都有能力继续学业。其次,要完善以奖学金为主体的资助制度。国家要继续加大奖学金的投入,并继续完善申请标准,严格按照标准发放,防止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再次,引入社会保障基金。学校要积极开拓社会资源,主动联系企业,加强同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奖学金、助学金,为学校提供更多的社会基金支持。

3.构建终身教育模式

终身教育模式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终身教育将会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它不同于当前的封闭或半封闭的高等教育模式,对一些无法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人们来说,它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而对已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来说,它是一个继续学习的机会。目前,在我国已经运行继续教育、函授教学、在职研究生教育等,都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但是这种教育模式还不完善。终身教育模式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可以贯穿于人的一生,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依托当前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发展终身学习体制,如依托高校建立社会教育学院等。这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资源,也满足了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

〔1〕赵红.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述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5).

〔2〕刘斌.影响我国教育公平发展的制度性分析及对策建议[J].前沿,2009,(9).

〔3〕柴秀波.从马克思的视角看教育公平[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3).

〔4〕崔蓓蓓.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教育公平[J].法制与社会,2009,(21).

〔5〕叶榕.对增进教育公平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6〕靳贵珍.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比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责任编辑 姜黎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和谐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生育文明是计划生育发展的前进方向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传统文化中社会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论让与担保制度在我国的立法选择
制度严格 温柔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