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后现代特征对教师幽默的启迪

2014-06-06 18:32李丽丽
关键词:网络语言后现代

李丽丽

摘 要:教师幽默是启发、激励、促进学生在课堂快乐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幽默并不是俯拾即是,它与天赋、素养密切相关。在当今这个视听霸权的时代,网络语言和电视节目大量涌现,它们通过对前文本的修正、位移、重构,将古语与今语、雅语与俗语、宏大话语和琐碎话语随心所欲地并置在一起,形成话语大拼盘似的后现代语言,从而产生标新立异的幽默话语。本文通过总结网络语言的后现代特征以及形成规则,希望为教师幽默语言的生成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幽默;网络语言;后现代

中图分类号:H136.4;G6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259-02

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家西尔瓦诺·阿瑞提认为:“笑与幽默由于有益于身体而应受到欢迎。它们能为血液充氧、维护生命的器官、促进消化、放松肌体,产生良好的感受。”课堂上,布道式讲解,会使学生脑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或精神疲劳,或昏昏欲睡,或“神”飞室外,风趣的故事或幽默的话语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同时教师亲近行为与教师幽默有一定的关系,亲近指能够缩短交际者之间距离、促进交际的行为。大量研究证实教师的亲近行为有利于课堂教学,而幽默则被认为是教师亲近学生的一种主要方式[1]。幽默也是情感教学的一种手段,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不和谐,“化干戈为玉帛”,融洽师生关系。再者,幽默语言是以语言为媒介,根据语境,运用轻快而诙谐方式批评和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暗示说话者的思想、启发听话者的思考,从而产生意味深长效果的语言艺术[2],能够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但幽默并不是俯拾即是的贝壳,而是需要精心浇灌的智慧之花,需要在语言实践中逐步养成。本文试图以现代网络语言及电视节目语言为语料,总结分析其后现代语言特点并进行分类,为教师幽默话语生产探索一条新的途径。

一、后现代概念及后现代语言特点

1.后现代概念

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最早与建筑有关,后涉及文化、艺术、历史、政治、伦理、哲学、语言等诸多研究领域,它以逆向思维分析方法批判、否定、超越现代主义文化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3]。后现代主义不是生成于现代之后,而是孕育于现代之中,它不是预测现代之后的后现代,而是反思现代之中的现代性。在现代性全球扩张的过程中,很多学者从后现代主义视野来分析我国现代教育现状。

2.以网络语言和电视节目为语料的后现代的语言特点

在当代,网络已经在中国普及,网络媒体及各种电视节目争相涌入人们的视野,各种网络语言也相应而生。这些语言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色,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是其主要特点。使用后现代网络语言的生力军是生于80年以后的新青年,他们以新人类或新新人类自居,张扬个性,标榜另类是他们最大的特点,在语言方面执着于语不惊人死不休。在后现代看来,网络主体行为具有个性化,这使得语言的使用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网络语言的无厘头特点似乎在有意颠覆现代语言的各种规则,刻意追求语言快感似乎成为语言的首选目标。他们通过对前文本进行位移、修正、重构,来实现语言的标新立异,这样就有了“I服了YOU”这样的惊世之语,把雅语与俗语、古语与今语、宏大话语和琐碎话语随心所欲地安放在一起,组成了话语大拼盘。《爱情公寓》中“逃得了和尚,逃不了方丈”“不要和我比懒,我懒得跟你比”这样的文字的表述,不禁让我们为创造者的幽默喝彩。大量看似古怪的话语随着网络电视节目等潜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怕吵到别人而静悄悄可以说:“怕吵着你们,所以把自己给调了个静音。”(《老大的幸福》);见到蟑螂或碗里的苍蝇大喊:“小强!”听见别人对你说话要说:“收到!”当你认为某人不可思议时,你可以开玩笑地说:“你真是一朵奇葩!”感谢室友的帮助可以说:“摊上你这么好的室友,我上辈子是造了什么孽!”有人威胁你时说:“饶命啊,英雄!”夸人时说:“我对你的景仰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对对方的言行不耐烦时说:“拜托!”[4]对于青年们说的这些南辕北辙、言不由衷、东拉西扯、风马牛不相及的无厘头话语,赞扬者有之,斥责者有之,赞扬者捧之上天,斥责者贬之入地,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其实面对这些无厘头的奇异而复杂的语言文化现象, 厉声呵斥或摇头否定是于事无补的,正确态度是顺应时代要求,对其分析考察,研究总结其形成动因及特点,为我所用。哲学家黑格尔说:“只要存在着不协调和矛盾就存在着可笑性和滑稽性。”加拿大幽默作家利科克说:“幽默产生于事物的本来面目与被扭曲得不成形的不应有的面目之间的对比。”为了同80年后出生的新新人类更愉快的交流,下文通过归纳总结网络语言和综艺节目中的后现代的幽默话语形成规则,为教师幽默的形成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幽默话语形成规则及课堂幽默的生成

1.移植语句法

直接套用,包括各种引文、口号、经典台词,媒体语言等[5]。当今时代,可以说是“视听霸权”的时代,各种媒介让人应接不暇,而伴随着这些节目长大的新一代对节目里出现的流行语可谓相当熟悉,所以教师偶尔运用这些语言,可以给沉闷的课堂带来一丝活力。例如,如表扬同学回答问题正确,可以引用宋丹丹小品里面的语言,并加之相应的语音语调:“回答的相当好!”“你太有才了!”这种影视小品里的语言,幽默的深浅度与学生对幽默的理解力和接受水平相一致,会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2.词语搭配变异,有意偏离词语某方面规范而获得特殊艺术效果

例如,劝说同学不要吃垃圾食品:“垃圾食品吃一回两回也没问题,要吃也得带着痛恨的心情批判着吃。”吃垃圾食品,是正常搭配,而“带着痛恨的心情批判的吃”,则是超常搭配,带着“痛恨的心情吃”本就不一般,而“批判着吃”更是打破语法语义常规,把对垃圾食品的态度形象地刻画出来,幽默生动。

3.褒贬换用endprint

例如,鼓励同学们要认真对待考试:“得60分多好呀!可以看爸爸表演‘吹胡子瞪眼睛,可以听妈妈演唱‘唉声叹气,还可以整天玩得‘提心掉胆,将来升学了,更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一筹莫展。”“多好”、“得心应手”实为褒义词,却褒为贬用,以此以幽默有趣的方式让学生认真对待考试。再如,学生的做题没有耐心可以说:“面对一道题,有些同学抗干扰能力很强,没看两眼就放弃了。”“抗干扰能力强”也是褒义词,却褒为贬用,这样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4.谐音双关

例如,学生在黑板上默写一首七绝.他很快就把黑板写得满满的,字写得又高又大,该生看着自己的“书法作品”亦颇有得意之色。教师可以说道:“这位同学的默写全对了,但是‘字高字大(自高自大)就不太好了!”针对学生的缺点,没有一本正经地进行批评教育,而是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含蓄委婉地加以提醒,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育。这种语用幽默要依托于一定的、具体的语境,靠语言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产生幽默[6]。

5.设疑

说话时特意暂时不说关键性的部分,以造成疑义,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补说,消除疑义,是语意明了的一种辞格。这种辞格有幽默风趣、甚至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例如:“我终于知道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理解的了?就是没有理解!”“怎么理解?”常规心理预期就是一定有某种理解,但回答是“没有理解”,这给听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从而获得幽默效果。

6.大事化小,小事夸大,从而造成反差产生幽默效果

例如在劝告学生不许吸烟时:“今天我向大家讲讲吸烟的好处:第一,可以防小偷。吸烟会引起深夜的剧烈咳嗽,小偷怎么敢上门呢?第二,可以节省衣料。咳久了就成了驼背,衣服可以做短些。第三可以演包清天,从小吸烟,长大了脸色黄中带黑,演包清天不用化妆。第四,永远不老,因为有资料统计,吸烟的历史越长,越短命,当然活不到老了。”吸烟固然有害,但是“防小偷”、“省衣料”、“演包青天”、“永远不老”等这些表达夸大了吸烟的害处,属于小事夸大的用法,这样就在轻松幽默的气氛中,教育了学生。

7.巧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创造出幽默意境

例如在讲到我国目前的民工流动时:“我国人口由农村涌向城市,这叫‘农村包围城市;从内地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这叫‘孔雀东南飞。”这样,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再如在讲到黄河含沙量高时,不防引用这样一段话:“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它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料约有4000万吨。”如此运用比喻幽默生动地描述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树立环保意识。

8.使用网络流行语

例如面对学生表达混乱时可以说:“混乱的思维还真是给力呀!”面对学生们不积极回答问题时可以说:“你们又不理我了是不是?我上的不是课,是寂寞。”这样就可以轻松地化解某些尴尬,也缓解了学生的紧张。

9.语域变异

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用于乙事物,如方言用于普通话,外语用于汉语,文言文用于现代语。例如提醒同学不要睡觉时可以说:“请你上课时不要摆那么夸张的pose。”面对学生走神可以说:“又坐在那里思考人生了是不是,to be or not to be?”这样的教学幽默可以助老师一臂之力,以轻松的方式教育了学生,也调整了课堂氛围。

10.获用歌词,歇后语,俗语

例如鼓励学生勇敢做某事时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你行滴,你很棒滴,你一定能红头半边天滴。”如此,教师就以一种轻松地方式鼓励更加勇敢的做事情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的语言是教师灵感的外现,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教师幽默品质需要特殊的学习和培养,教师应该努力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留意并搜集网络中或电视节目中的幽默元素,生活中意蕴丰富的俏皮话,学生错误的试题答案,并思考其形成规则,并运用这些规则生成更多的幽默话语。

参考文献:

〔1〕Gorham, J.& D. M. Christophel.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eachers Use of Humor in the Classroom to Immediacy and Student Learning [J].communication education.1990. 39:46-62.

〔2〕李军华.幽默语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3〕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吕晓志.中美情境喜剧性比较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王文江)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后现代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百年孤独》的后现代解读与叙事艺术研究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