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焓值分析的车间温湿度分区控制

2014-06-07 10:03叶宇程赵旭辉
关键词:温湿度稳态分区

叶宇程,赵旭辉

(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应用焓值分析的车间温湿度分区控制

叶宇程,赵旭辉

(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

针对汽车涂装车间温湿度空调恒温恒湿控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焓湿图的焓值分析计算方法,该方法根据设定的目标温湿度将焓湿图分为8个分区,代表不同的环境温湿度状态,结合多模型控制器切换技术,使空调设备在运行中可以根据进风的温湿度状态,实时、自动地切换相应控制策略。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控制系统对环境温湿度波动的适应性问题,改善了多阀门控制间的相互干扰。在某汽车公司的测试效果远优于设计要求,稳态时温度误差小于±0.5℃、湿度误差小于±1%。

焓湿图;涂装车间;空调系统;恒温恒湿控制

0 引言

涂装车间喷漆室的空调温湿度控制有其特殊要求:一是空调进风方式为全新自然风,受外界天气影响很大;二是生产过程中温湿度稳定性要求高,不允许因控制切换产生扰动现象;三是多个阀门的温湿度控制之间存在交叉耦合[1-2]。中国工业上目前大多数的工业洁净空调都采用定风量空调,其控制分为4个单独回路控制,即升温、降温、加湿和除湿4个过程[3];在恒温恒湿类空调工程中,为了控制相对湿度,现有方法基本上是先将空气(新风和回风)的温度一直降低到必要的露点温度以下,以除去其中的水分,然后再行加热升温,以保持室内的相对湿度[4],该方式能耗较大,逐渐被国家的产业政策所限制。针对空调进风温湿度不确定问题,文献[4]分析对比了常见的几种固定露点和无露点恒温恒湿控制方式,引入了变露点串级模糊控制法,以提高空调控制精度和加快调节过渡过程。文献[5-7]提出了通过多模型控制器切换的方法及算法,解决类似的多模型控制问题。文献[8]提出了利用焓湿图(hd图)的多工况分区控制策略,根据不同季节人工切换控制模式,该方法仍没有解决昼夜阴晴等天气变化对控制稳定性的影响。针对涂装车间喷漆室空调恒温恒湿控制的特点与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焓值分析方法,根据控制目标温湿度将焓湿图分为8个分区,在控制过程中根据空调进风的温湿度参数,计算出环境状态,结合多模型控制策略自动切换达到环境自适应控制的目的,分区确定的控制策略简化了阀门控制,改善了多阀门控制之间的相互干扰情况。在河北某汽车公司的涂装车间进行了现场测试,具有较好的效果。

1 系统结构

硬件系统组成见图1。整个空调温湿度控制系统主要分为表冷段、加热段、喷淋段3个控制段。进入表冷段和加热段的冷水量和热蒸汽分别由他们各自管路上的冷、热水调节阀来控制,喷淋段的喷淋量由变频器的输出频率来调节控制。各阀门的控制量由上位机传递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执行,入口和出口的温湿度测量值也经由PLC传递至上位机做为控制计算的参数依据。

图1 硬件系统组成

2 控制原理

2.1 焓湿图分区

分区的方法是根据控制的目标温湿度范围,利用等焓线、等湿线、等温线和等相对湿度线等,通过计算将焓湿图分为8个区。图2为h-d焓湿图的分区示意图,图2中,横坐标为空气焓湿量d,纵坐标为温度t,斜线为等焓线h,包络线为等湿度线,每个区代表不同的环境温湿度状态,用以明确空调系统进风温湿度状态与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图2中第8区为控制目标区,要先根据目标温湿度的设定范围计算出该区边界,计算方法如下[9-10]:

图2 焓湿图分区

空气温度t和相对湿度φ信号由温湿度传感器测得。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q,b计算公式为:

式中,

空气含湿量d计算公式为:

式中,B为大气压力;φ为相对湿度。

湿空气是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物,湿空气的比焓是相对于单位质量干空气的:

确定1区和2区的分界线hd时,对应于空气含湿量d1的露点温度tl要单独计算:

所以hd计算公式为:

由以上公式分别确定出d1、d3、hd、h1、hx后,结合目标温湿度即可划分出图2中8个分区。然后,由进风口的t、φ及对应的h、d,即可随时确定空调工作在哪一个区中。

2.2 多模型分区控制

2.2.1 控制策略

由温湿度的控制目标将整个焓湿图划分为8个分区,代表8种不同环境温湿度状况,对应各控制模型。各控制模型通过不同的阀门组合控制策略实现,在确定分区控制模型时还要考虑温湿度的耦合情况,以2区的加热阀和喷淋阀联控为例,既有温度较高湿度较低的情况,也有温度较低湿度较高的情况,前一种情况加热阀是关闭的,喷淋加湿的过程就附带有降温的功能,后一种情况下,加热的过程也有减小相对湿度的效果。

本系统中,冷水阀在不同分区承担调温和调湿两种不同功能,在控制器中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分别有调温和调湿两套不同的含比例、积分和微分的控制(PID)参数,分别针对各自的控制功能。不同分区的控制策略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论何种情况最多只有两个阀门同时工作,既加强了系统的可控性,也减小了阀门间的相互干扰,有效降低了能耗。

图3为多模型控制的分区识别与自动切换功能框图,按空调系统的进风空气温湿度,计算判断其所属分区,再依照多模型控制器切换规则,切入相应的控制器。图3中各控制器为不同的阀门控制组合,均为增量式PID控制,执行机构的累积功能采用软件实现(利用算式u(k)=u(k-1)+△u(k)程序化来完成),各阀门控制量为0~100的开度值,由PLC换算为实际的执行机构控制信号。

表1 分区控制策略表

图3 多控制器切换控制方案

2.2.2 控制程序

依照分区方法、分区策略及切换规则,本文编程实现了对空调系统的温湿度自动控制。开发软件为VC2008,控制程序和空调设备之间通过PLC交换温湿度传感器数据和阀门开度指令,与PLC的数据交换采用RSLinx OPC服务器访问方式。控制程序运行界面上部为进出风和控制目标的温湿度及焓值显示,还有各个阀门的PID控制参数;左下部为图形划分区显示,可在分区图上用红色五星动态标记空调进风所在分区;右下部为系统温湿度监控界面,程序运行时后台记录的数据不仅有进、出风温湿度,还有各个阀门的开度。界面上二次加热阀作为辅助加热装置只是在部分空调设备上才有,在2区、4区、7区加热需求较小的时候,替代一次加热阀工作。

3 试验

本文算法与控制程序,在河北某汽车制造厂涂装车间做了设备运行试验。该厂涂装车间共有16台空调机组,其中4台带有二次加热装置,用于喷漆室温湿度控制,其他为车间送风空调,由于企业正在生产中,只有车间送风空调允许试验,本文的试验对象为13#车间空调机组,没有二次加热阀。试验时间为冬季(1区,一次加热与喷淋同时工作)。

图4为实测的一个温湿度控制试验结果,目标温度24℃、湿度55%,采样与控制周期为1 s。温度约110 s进入稳态,稳态误差保持在±0.5℃以内,湿度约150 s进入稳态,稳态误差保持在±1%以内,远优于设计方案中(温度小于±1℃,湿度小于±5%,30 min进入稳态响应)的技术要求。

出于安全与节能运行的考虑,在保证温湿度情况下,企业还要求控制过程中阀门动作要尽量平滑,通过对PID控制算法与参数的调整可以很好地改善阀门的动作平滑性。图5是温湿度响应与图4基本相同的前提下,不同控制算法对阀门动作的影响,图5中曲线分别是喷淋阀和加热阀的阀门开度,图5a为控制周期1 s的效果,图5b是控制周期2 s且输出滤波的效果,图5c是控制周期2 s时含比例、积分的控制(PI)效果。由图5可看出:适当的控制量输出滤波、加大控制周期和PI控制都可明显改善阀门动作平滑性,但对控制精度有一定影响,需要综合考虑设备性能和控制指标要求,最终采用的方案是2 s控制周期,输出控制量滤波。

图4 温湿度控制曲线

图5 不同情况下阀门动作对比

4 结论

采用焓值分析的方法,根据设定的温湿控制目标将环境状态焓湿图分为8个区,既实现了控制分区与控制目标动态关联,又涵盖了全部环境温湿度条件;多模型控制器切换技术,使空调系统能根据进风口的温湿度,实时确定环境状态,自动适应环境变化;不同的阀门控制组合和调节策略,细化了温湿度的调节过程和控制策略,简化了控制对象,使控制更平稳、节能、高效。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3 min内进入稳态,比原系统的7~9 min的时间效率提高一倍多,且能保证温度稳态误差小于±0.5℃,湿度稳态误差小于±1%,显著优于原来±1℃的温度稳态误差和±3%的湿度稳态误差。

[1] 罗祖宪,覃振.涂装车间喷房温湿度控制[J].自动化博览,2010(8):106-110.

[2] 张川,曲银燕,马力.涂装工艺空调设计与控制若干问题分析[J].上海涂料,2009(4):41-44.

[3] 马利英.洁净空调自控系统温湿度解耦控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4] 马福.洁净中央空调系统温湿度度控制及其节能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5] 付主木,高爱云,费树岷,等.集装箱桥吊多模型参考切换双闭环防摇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11,47(23):161-166.

[6] Katkovnik V,Foi A,Egiazarian K.From Local Kernel to Nonlocal Multiple-model Image Denois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2010,86(1):1-32.

[7] Wang X H,Yang X Y,Qin Z.Hierarchical 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 Algorithm Based on Improved Current Model[J].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10,21(6):961-967.

[8] 李春旺,吴义民,何钧.汽车涂装车间温湿度高精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6):51-54.

[9] 薜殿华.空气调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10] 刑振禧.空气调节技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TU83

A

1672-6871(2014)04-006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904023);国家航空科学基金项目(2011014200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3T60670);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基金项目(13HASTIT038);河南省科技攻关基金项目(132102210247)

叶宇程(1968-),男,河南洛阳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测控技术.

2013-12-27

猜你喜欢
温湿度稳态分区
可变速抽水蓄能机组稳态运行特性研究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碳化硅复合包壳稳态应力与失效概率分析
电厂热力系统稳态仿真软件开发
基于AT89C51的数字型蚕用温湿度计的设计
元中期历史剧对社会稳态的皈依与维护
基于DSP的多路温湿度监测系统
基于温湿度控制的天气预测装置
浪莎 分区而治
蒸发冷却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