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流行”之管见

2014-06-09 18:18孙玉奎
搏击·武印文踪 2014年6期
关键词:一气武学中正

孙玉奎

一、广义的定义

“一气”是物质本体,“流行”是运动状态。“一气流行”是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属性和功能,“一气流行”也是古人对生命进化和生命个体新陈代谢的认识。“一气流行”有天地人的生存循环之理。

“太极一气”从内到外,整体旋转,不停地运动。中心又有核聚变的连锁反应,从而频繁地产生“压差流动和温差升降”运动,致使“太极一气”物质之间排列组合发生变化,从而释放出巨大的结构势能,是宇宙万物生化能量之源。譬如信风和台风都是空气的流动,但是内部结构不同,产生的力量也就有巨大的差异;雪崩和积雪的外形没有什么区别,雪崩不需要外界的动力,而是内部雪晶密度发生了变化,而自动产生巨大的力量,造成雪崩,其崩坍时速可高达110公里,而且没有任何征兆!感冒人打喷嚏,可以把病毒喷到10米以外,可见人体内部气血的流动,也是内环境压差的推动!

二、武学的定义

在“起钻落翻、开合伸缩的运动中,时刻保持神意专注(即神意不分处)的状态”,就是武学的“一气流行”!若在“上下传递”上探究竟,则钻入了牛角尖!譬如,俩人推手或散打,都不能想着“劲从脚起而节节贯穿”,从而干扰手上的感觉和扑捉战机!生活中所有的自然动作,譬如走步,其气血的供应和内劲的传递和协同,都是“自律”的!有意念导引,就是“画蛇添足”!现在是信息时代,任何声、色、文字的信息,都是“一组”电位高低(或通断)的电信码(0、1)表达出来的;人体的“神意”也是“一组”电位高低(或通断)的生物电信码显现出来的。这“一组”生物电信码不能拆分,是一个信息整体(也就是神意)。拆分了就是乱码,不能表达信息!所以说“神意不分处”就是“神意专注”的又一表达形式,“神意不分处”是所有生命的固有属性。

传统说法:“一气流行”为人之“心动”,在内,藏而为“意”;在外,显而为“神”。科学地说:“神意”为相关脑区的“指令”,走相关外传(运动)神经纤维,专线定点传递到终端,与肌纤维以“突触”连接,而产生运动和神态。证明“神意”本质是“一气”的流动,始终都不可分离!

“神意不分处”和“一气流行”都是同义表达!如捕猎动物,神意皆在猎物身上;熟练的司机,神意只在前面的路况上;枪手射击的神意,都在靶点;战场上的肉搏,神意皆在彼我的枪尖上,一“分神”必然丧命。这些道理也说明“神意”只有一个,关于气血怎么供应,力量怎么协调,全是身体“自律”而为!

三、武学践行

“一气流行”是“意念”功夫,基本原则是:“时刻专注,尊重自律;中和自然,时位精正!”

“拳练千遍,拳理自见”。证明大脑的指令区域,随熟练的程度和思维的广泛而扩大;所有生物进化的道理,都说明“功夫”的积累,可以变成“本能”的先天!

顶沉肘膝,能导引出缩胯、提肛、塌腰、拔背、松肩、竖项、顶头等武学要领!经络在左右肘膝上的12个合穴,有经气深入脏腑的全息机制。意到肘膝,就等于启动了肩胯胸腹的自律功能!

大道至简,三体式的后膝和足掌垂直,臀胯有自动垂直脚踵的机制!既节能又保护膝关节,还有支撑的稳定和借地的力量;三体式的前膝和足跟后缘垂直,也能保护膝关节,又有斜撑而加固稳定的作用;手肘和心平行(如崩拳式),其肘关节有最佳的受力状态,能发出最大的打击力量;肘内夹角不小于90度,既有撑固保卫的阵地,又有易于出拳打击的时机。总之,手足肘膝的定位、时机和顶沉意念是“练与打”最重要的功夫!

腕踝肘膝是人体最主要的随意屈伸关节,虽有特殊的高强韧带包裹,但常有脱臼和韧带被拉伤的事故。其原因,就是祸出不意!譬如黑夜崴脚,就是没有看见;白天走在乱石滩上,多不会崴脚!这个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武学的练打,在手足肘膝上,时刻有“顶沉松张”的意念专注!既能健身,又能赢人!

好“车把式”一甩鞭子,能打倒牲口。证明鞭子劲,消耗能量最小,传递效率最高!其结构特点:“鞭把”有刚性、“鞭杆”有弹性、“鞭绳、鞭梢”有韧性。

人体的臀胯把骨盆、尾椎和骶骨连成一个整体,有全身最大的骨骼结构,和全身最厚最长最强的肌肉群连固,犹如鞭把,能主宰全身的运动无疑;

臀胯以上的脊柱,包括腰椎、胸椎和颈椎,共24节椎骨,以韧带连接成弹性结构,和鞭杆一样,只能传递,不胜主宰;若勉强为之,多造成椎间盘炎症、突出和畸形等常见病。

两臂,犹如鞭绳,使用时,要放松拉长,肘窝和肘尖要顶沉、裹撑;两手如鞭梢,掌根和掌指既要滚钻,又要松张顶沉;以上协同作用,就能像鞭子一样,产生巨大的打击力量!

眼睛是自律系统的“玄关”,有先锋和启导作用!神枪手一甩就中;篮球、兵乓球等众多球赛,重在眼功;拳击手能在雨点似的拳击中,找到空隙而击倒对手,更是眼神的作用。孙禄堂大师两眼扫视着两手平托而满满的水杯,绕场而不溢,说明眼睛有调整身形稳定和平衡的作用。

《黄帝内经》日:“目者,心使也”,也即眼睛可以代心而行主宰。探索眼睛“随见而应”的本能,是武学入道和成道的首要学问。

四、仿生及生理

人类的进化,使人类直立起来并增长了智慧,而退化了“有触即应”的力量和本能。孙氏武学目录多有仿生的意境,形前默念目录,可以启发仿生信息,还有和大师沟通心灵的妙境!譬如,乾卦剑“扫月搜根托桃”,坤卦剑“争明赶月反首”,坎卦剑“扫月背剑换影”,离卦剑“争明后探脱壳”,震卦剑“出水探海”,艮卦剑“出洞入洞”,巽卦剑“腋下出剑”,兑卦剑“片撩劈钓”等等。

武学借鉴古人“书论”,也有“它山攻玉”之妙!如《孙过庭书谱》曰:“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贵能古不乖时(古不违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借鉴,有比喻,“一氣流行”的境界和效果就容易显现!选家祖父孙振岱几首短诗附后,其中没有阴阳的大道理,只有实事求是的仿生和比喻,请师友鉴赏!括号内为笔者简注。

其一:足分舟篙连漪里(四蹄功),行似浮叶水面踪(平稳象);气合机轮无间断(有节奏),意存悬磬空谷中(绵绵存)。

其二:临敌如游鱼戏水(从容对),出手似弹灰抛锤(冷打法);彼若抢来我先去(争主动),忽成铁楔人脊髓(透彼背)。

其三:身如桅杆脚如船(身步稳),伸缩如鞭势如澜(赞鞭劲);神藏一气运如球(赞球劲),吞吐沾盖冷崩弹(赞冷劲)。

其四:身如立杆头自踵(中正法),两肩松开如拉弓(开肩法);胸腹虚实斜断桶(无为法),膝胯撑缩卧半钟(稳定法)。

其五:題孙存周先生:拿人如提笔(擎),掷人似插花(放);动静怎无形(快),夺魂一刹那(妙)!

其六:题孙振川先生:八面皆影(旋),四下是风(转);于无声处(定),电裂山崩(开)!

以上管见拜求方家师友教正!

作为杨氏太极拳二十多年的习练者,我发现有拳友在打拳时,很多动作前趴突臀塌腰,外形不雅,影响了太极拳的质量,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我的师父教拳时说过:蹬脚分腿时重心须前移。对这句话我通过反复体悟,发现蹬脚分脚时,尾闾向前顶就移了重心,尾闾前顶,命门会自然后顶,这就解决了前趴、塌腰、突臀的问题。而在行拳中做到了尾闾的前顶和命门的后顶,则不仅能解决前趴塌腰突臀之现象,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太极拳质量。也合乎拳论打拳时要中正、无使有凹凸处、缺陷处的要求。行拳中的每一式都离不开尾闾的前顶和命门的后顶。

下面举例说明尾闾前顶、命门后顶在每一式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杨氏太极拳一起势就应该有尾闾前顶与命门后顶的意识。从揽雀尾的左棚、捋、挤、按说起,不能有低头、前趴、塌腰、突臀等现象,关键是做到尾闾前顶,才可使身法中正安舒。

如左拥腰带右脚开45°后,尾闾前顶,命门自然顶出屈右腿,臀才能中正松坐,命门自然后顶,左腿轻松迈出,此时逐渐使脊背拔展拉长,掤左臂,腰由于背的舒展,才会轻松由正南转向正西,这样打出来的左掤才会中正不偏,才容易做到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尾闾中正等。如果尾闾不前顶,命门则无法后顶,一出腿就走在一条线上,左弓步足与膝就不合,一转腰足膝就更不合了。打出来的左拥不会规范。

右棚:当左棚打完,环腰变虚实后,尾闾前顶会使腰胯松,臀松落顶出命门,使右腿轻灵迈出;右臂由下而上随着前顶的尾闾逐渐掤出,同时命门自然顶出,能使气血劲由脚而腿而腰窜脊背上两臂,拥劲十足。右棚打完后是捋,重心后移,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尾闾还要前顶,命门还须后顶,上肢才能中正不移,腰才能松活转动,掤出的两臂才会圆活地用缠丝劲由右捋到左。如捋移重心时,尾闾不前顶,臀肯定会突,而且有前趴的现象,腰也转动不灵活,两臂会无力,而且捋不到位,缠丝劲也用不上。

挤和按的尾闾前顶与命门后顶基本差不多。捋完后是挤,有些拳友挤或按往往用两臂向前挤和按,根本不管尾闾及臀部前行,所以造成前趴、塌腰、突臀,有的还脚后跟欠起,这就等于把根拔了起来,不用对方拉或推自己就快倒了,谈何技击?

挤按时:(两臂成挤状或按状)环正腰后,意领气血劲到脚,由脚而腿;当行到尾闾时,尾闾前顶,带臀前移,命门自然后顶,气血由命门通腰窜脊背而上百会,同时行两臂两掌,劲力十足地挤出或按出。

揽雀尾到单鞭的过渡式。此式虽是过渡,但在103拳式里频频出现,是式与式的连接,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式腰的转动充分,两臂转225°脚扣135°,这在

猜你喜欢
一气武学中正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全真一气汤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病验案举隅
Investigation of the fast magnetosonic wave excited by the Alfvén wave phase mixing by using the Hall-MHD model in inhomogeneous plasma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宜兴市中正化工有限公司
健康中国背景下南怀瑾武学养生文化传承与发展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教师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