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尾闻前顶与命门后顶(1)

2014-06-09 18:18范秀英
搏击·武印文踪 2014年6期
关键词:右掌中正命门

范秀英

作为杨氏太极拳二十多年的习练者,我发现有拳友在打拳时,很多动作前趴突臀塌腰,外形不雅,影响了太极拳的质量,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我的师父教拳时说过:蹬脚分腿时重心须前移。对这句话我通过反复体悟,发现蹬脚分脚时,尾闾向前顶就移了重心,尾闾前顶,命门会自然后顶,这就解决了前趴、塌腰、突臀的问题。而在行拳中做到了尾闾的前顶和命门的后顶,则不仅能解决前趴塌腰突臀之现象,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太极拳质量。也合乎拳论打拳时要中正、无使有凹凸处、缺陷处的要求。行拳中的每一式都离不开尾闾的前顶和命门的后顶。

下面举例说明尾闾前顶、命门后顶在每一式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杨氏太极拳一起势就应该有尾闾前顶与命门后顶的意识。从揽雀尾的左棚、捋、挤、按说起,不能有低头、前趴、塌腰、突臀等现象,关键是做到尾闾前顶,才可使身法中正安舒。

如左拥腰带右脚开450后,尾闾前顶,命门自然顶出屈右腿,臀才能中正松坐,命门自然后顶,左腿轻松迈出,此时逐渐使脊背拔展拉长,棚左臂,腰由于背的舒展,才会轻松由正南转向正西,这样打出来的左拥才会中正不偏,才容易做到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尾闾中正等。如果尾闾不前顶,命门则无法后顶,一出腿就走在一条线上,左弓步足与膝就不合,一转腰足膝就更不合了。打出来的左拥不会规范。

右棚:当左棚打完,环腰变虚实后,尾闾前顶会使腰N-~a-,臀松落顶出命门,使右腿轻灵迈出;右臂由下而上随着前顶的尾闾逐渐拥出,同时命门自然顶出,能使气血劲由脚而腿而腰窜脊背上两臂,拥劲十足。右棚打完后是捋,重心后移,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尾闾还要前顶,命门还须后顶,上肢才能中正不移,腰才能松活转动,棚出的两臂才会圆活地用缠丝劲由右捋到左。如捋移重心时,尾闾不前顶,臀肯定会突,而且有前趴的现象,腰也转动不灵活,两臂会无力,而且捋不到位,缠丝劲也用不上。

挤和按的尾闾前顶与命门后顶基本差不多。捋完后是挤,有些拳友挤或按往往用两臂向前挤和按,根本不管尾闾及臀部前行,所以造成前趴、塌腰、突臀,有的还脚后跟欠起,这就等于把根拔了起来,不用对方拉或推自己就快倒了,谈何技击?

挤按时:(两臂成挤状或按状)环正腰后,意领气血劲到脚,由脚而腿;当行到尾闾时,尾闾前顶,带臀前移,命门自然后顶,气血由命门通腰窜脊背而上百会,同时行两臂两掌,劲力十足地挤出或按出。

揽雀尾到单鞭的过渡式。此式虽是过渡,但在103拳式里频频出现,是式与式的连接,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此式腰的转动充分,两臂转2250脚扣1350,这在别的拳式是没有的。这种转动,必须是在尾闾前顶,命门后顶的前提下来完成,否则不但起不到健身技击的作用,而且外形也极其难看。有些拳友揽雀尾打完后,不移重心,尾闾不中正,臀突起两臂连形棚也做不到,棚意就更没有了;有腰用不上,而是用臀来转动,没有腰的带动,脚也扣不到位,两臂也转不到2250;有的腰倒是转了,但两臂没拥,那么腰等于白转,起不到技击的作用。这种打法不合太极拳的要求,打多久也收效甚微。做到命门后顶,给腰以充分转动的机会,才能使腰高质量地转动,才能带动四肢运动才能敛臀,使气血劲畅通无阻地贯通。单鞭的姿势正确与否和腰的松、柔、活分不开,腰的松柔活更离不开尾闾的前顶和命门的后顶。尾闾能前顶,能使命门自然后顶,腰才不会塌,腰部才会拉松,而后才能柔活转动,有了转动的空间,才能灵活带动上下肢做出正确的动作。所打的单鞭在尾闾前顶和命门后顶与腰灵活带动下,打出的单鞭决不会出现前趴、塌腰、突臀的现象。

下面说说尾闾前顶,命门后顶对分脚、蹬脚、金鸡独立的作用及影响。分、蹬脚时能尾闾前顶,重心才会前移,才会托起丹田,利于气沉丹田,能使丹田气足,下盘自然会稳,分、蹬出去的脚才会有劲,而且劲会窜脊而上,上百会,通两臂掌。

金鸡独立,如能使尾闾向正前方顶出,命门后顶,两胯松,臀松沉,腿会轻松提起,把丹田托起,同样利于气沉丹田。提起的膝盖会高,上托的掌成弓形,肘尖易与膝尖相对,站立的腿也会沉稳,形成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三尖相对。没有尾闾前顶和命门后顶的意识,臀不会松沉,下肢不能沉稳。腿勉强提起一点,膝也不会提到腰隙,托起的臂掌也不会成弓形,因找不到膝,所以肘与膝决不会合。当然手足、肩胯也不合,三尖难以相对。没有尾闾前顶命门后顶就做不到虚灵顶劲,沉肩垂肘,这样打出来的金鸡独立后造成站立不稳,左右摇晃,腿难以提起,难以做到外三合。

在楊氏太极拳103式里,搂膝拗步非常重要。在搂膝拗步行功时,是由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来完成,更须尾闾的前顶与命门的后顶,否则所打出的搂膝拗步不会规范。就从白鹤亮翅过渡到搂膝拗步说起,当白鹤亮翅打完后,头额前上方的右斜立掌,须环腕为掌心朝里,掌与上肢、臀随着右腿屈下坐,右掌从面前抽拉下,下采的左掌顺势上托;当胯臀松落到位,两臂掌通过一下拉一上托也都到腰隙,迈出左腿,足跟着地。这时尾闾须微顶,腰松柔带两臂掌左环,环正后,尾闾前顶,突出命门随着前弓的腿,意领由脚而腿到臀,尾闾托着丹田,伙同会阴,提肛逐渐前移,气血劲通脊上两臂掌,一切均须在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松腰落胯中进行。同时带动右臂掌立掌坐腕,随着前移往前打,左掌配合右掌先搂后拉,当腿完全弓出,所打的右掌以劲力十足击出,左掌也抽拉到膝旁,做到了尾闾前顶和立身中正,顶出命门增强了脊背的弹性,促进了下盘的稳定性,劲力会浑厚,解决了低头前趴、塌腰、突臀等现象。

高探马、提手、手挥琵琶、肘底捶、白鹤亮翅、退步跨虎等均属于高虚步,但尾闾前顶与命门后顶有它的共同处,也有不同点,打法、用法各有不同。如高探马,单鞭打完后,前脚收半步,意领气血劲由脚跟上行到尾闾,尾闾前顶时,会阴、肛门也有上提之意,命门后顶,气血劲贯腰给两肾,使右肾前顶左肾后顶,达到两肾互换,同时意领气血劲通脊背到两臂掌,随着两肾的互换左臂掌抽拉,收于左腹前,右臂掌带劲向前拥探,此式是须在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松腰胯中进行,同时,顶探的臂掌与命门、腰脊要对拉,而且形成上下对拉前后对拉,做的尾闾中正、立身中正,对拉劲形成后,会精气神十足,对技击、健身起到很好的作用。

提手上势与手挥琵琶,提手是合劲,手挥琵琶是采捌劲。两式在行拳的过程中均须尾闾的前顶和命门的后顶。提手,单鞭打完后,腰带左脚内扣45°到东南角,左臂掌随腰环到东南角与左足合,松开右勾手在西南角与右足合。重心移向左腿,用意使会阴、肛门微上提,伙同尾闾向前顶,心意帅领东西的两臂及右足同时向南合,右臂掌在上立掌坐腕,大拇指与鼻尖对正,左臂掌护右肘合于右肘下方,顶出命门,臀前收,顶出的命门有撑意,与前边的两臂掌有对拉意,形成了上下对拉,前后对拉。由于尾闾的前顶与命门的后顶脊背的拔展拉长而后顶,使臀内敛,除了气血劲能畅通无阻的贯通,而且打拳备五弓,形成了腰脊一大弓。

手挥琵琶是由搂膝拗步下接的,当打完搂膝后,尾闾微前送,右腿顺势上半步、松右臂右掌放平前送,带动腰臀随着前送,重心后移,右臂掌往回抽拉,会阴、肛门微上提尾闾前顶,右腿屈蹲,臀松沉落,顶出命门,提左腿顺势向前伸出,足跟着地,命门、腰脊有后撑之意,同时挥出左臂掌捌,抽拉回的右掌采于左肘下方,两臂掌与命门对拉,松腰胯,松臀前收,使脊拔展拉长,用意贯通,百会与命门、会阴对拉。

肘底捶的尾闾前顶,命门后顶与手挥琵琶其本差不多,只是过渡与用法不同。手挥琵琶大部由搂膝拗步过渡而肘底捶是单鞭以棚手、采手通过腰的转动而过渡,这过渡确是肘底捶的关键,只是尾闾前顶,腰才能松,脊骨才能松,富有弹性的直起,不至于前趴,拥手与腰脊命门对拉掤圆,腰才会松柔转动,带动右采手由右后环向东南,右腿摆到东南,松会阴、肛门上提与尾闾高质地前顶,臀松沉落,顶出命门,同时右采手变捶,左掌上托,带左腿伸出足跟着地,右捶击向左肘下方,有利于抓住对方之腕托起对方之臂,打击对方之肋,尾闾的前顶与命门的后顶相辅相成,没有尾闾的前顶、命门绝不会后顶,缺一不可。没有命门的后顶,松腰松不到位。

(本文作者为大同杨氏太极拳协会理事、辅导站站长兼教练)

猜你喜欢
右掌中正命门
吴式太极拳37势以意行气要诀暨内功行气感应
中正平和——王栋山水画中的古意
Investigation of the fast magnetosonic wave excited by the Alfvén wave phase mixing by using the Hall-MHD model in inhomogeneous plasma
易筋经(七)
顷刻生阳于命门之内——说说脱证的中医急救
宜兴市中正化工有限公司
无人机的“命门”
抓住“命门”练太极
永别了,我右掌之子,挚爱的男孩
关于铅酸蓄电池中正极板栅溶解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