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武术要讲究思维方式

2014-06-09 18:18罗富庆
搏击·武印文踪 2014年6期
关键词:心念习武技击

罗富庆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经数千年发展,门派众多,高人辈出。它与西方技击技术不同,而是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形成的宇宙观,人生哲学,人体生命学为基础,吸收了传统医学及仿生学等,以技击的形式表现出来。

做为我辈习武之人,更要好好的向前辈学习,从具体的套路入手,随着习武时间增长及习武兴趣的增强,练几个套路已经满足不了自己的要求,就产生了想全面深入地了解武术的真谛及某一拳种的风格特点,并渴望学习武术理论及拳理拳法,由自己所练习的套路中参悟其拳理,理与法相辅相成,互相印证,以增长见地,开阔眼界,就像吃下食物而转化成了身体所需的能量、物质。在武术中也是这样,首先要有悟性,只有领悟了武术的道理,才能更好地消化,并转化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才能在套路及实用中更好的表现出来。光靠练死功、死练功是行不通的。这就像某著名的魔术师所说:“灵巧的不是我的手,而我的大脑。”虽然表现在魔术师的双手上。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法理互参,通过具体的套路演练弄懂其理,并不断地增加自己的理论素养。另外,我们不要单单将武术仅仅做为技击,而要将它当做一门学问,一种文化来看待。

武术又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技击中的应用,所以要想练好武术,就有必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学习传统经典、拳理、拳法、口诀及天文、地理等知识,建立起全新的思维结构,并以此来认识事物,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或拳理特点。

为什么说思维方式很重要呢?因为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俗话说:“心念一转,生活就不一样了。”这个“心念一转”就是你懂得了换一个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并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而你所以能“心念一转”则是由你的思维结构决定的,中国式思维是中国人依据所处的自然及社会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生存反应模式,这种思维方式或文化,形成于远古,而至今未断。这是区别于西方的一种“引导生存”。既讲物质实体性,但重在说明关系实在性。它以天人感应为原理,以阴阳、五行、六合、八卦、干支等为表达符号。最终形成包括了传统武术在内的中华文化奇葩,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生命学”,所谓“生生之谓大德”。 读书是提高认识,训练思维,增加悟性的好方法,要学好传统经典就要弄懂阴阳、五行、八卦等表达符号,并能熟练掌握,運用这些符号来读懂经典表述的含义、内容等。但千万不要拘泥这些符号,所谓“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犹设象指意,悟其意则象损。”所以不泥象执文,这些符号(语言)不过是渡河之舟,既已渡河,则舟河皆可忘亦。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们的“导存”方式也要改变,所以要充分学习和利用现代科学知识为发展武术做贡献。

其实,习武的过程,也是认识的过程。在习武的实践中,我们还要学会起疑情。即不断提出问题,多问一些为什么。并带这些问题向老师、朋友、书本请教。开阔眼界,提高认识。并把这些认识运用道武术实践中,这就是法理互参。广义的武术也应该是性命双修,深合传统儒、道、医之性命之学。

传统的武术扎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土壤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作为一种广义的文化载体,希望每一个武术爱好者为中华武术事业的传承、发展与振兴做出努力。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孔之见,还望专家斧正。(本文作者为北京市武协八卦掌研究会副会长)

猜你喜欢
心念习武技击
意聊
身体可随心念改变
清凉一下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习武与自强不息之精神研究
我有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小周恩来习武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