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林的革命人生——《民国明信片见证革命青年爱情》补遗

2014-06-10 03:32吕佩春
档案与建设 2014年6期
关键词:淮阴明信片抗日

吕佩春

(淮安市清河区承德公寓A幢南201室,江苏淮安,223001)

胡剑明写的《民国明信片见证革命青年爱情》一文,刊登在2014年第2 期《档案与建设》杂志上,3月30日被《扬子晚报》转载。文中留下悬念:男主人公陈霞林在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时被释放,自此不知去向。

3月31日,陈霞林的侄外孙、现居住在淮安市清河区的笔者看到该文后,告诉在上海的舅舅——陈霞林嗣子陈兆俊。经多方联系,辗转找到现保管陈霞林寄出的十张明信片的许燕吉儿子魏忠科,从魏忠科处拿到了十张明信片的复印件。谜底终于解开。

陈霞林,江苏淮阴人,1911年6月生。1928年来到上海,在中共创办、陈望道任校长的中华艺术大学上学。1930年1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与司晓南相识相知,建立了“革命同志”式的姐弟恋爱关系。1930年6月,任中共淮阴北区区委书记的陈霞林,与同志共同组织领导了大兴庄农民暴动。暴动失败后,到徐州做过矿工、店员,任共青团徐州中心县委书记,后任中共淮盐特委委员、宣传部长。1933年3月任中共淮盐特委书记。11月他去上海向中共江苏省委汇报工作时被捕,被苏州高等法院判处12年有期徒刑,关押在南京中央军人监狱。

在狱中陈霞林一面与敌人斗争,几度被加戴上手铐脚镣,一面又刻苦学习日文。同时他向司晓南寻求支持,希望她提供日文书籍与字典。他在一封明信片中写道:“你不要来看我,因为这是没有必要的,而且我觉得拿好几块钱买五分钟的见面不值得,所以我希望你能够买些书(书在现在成为我的生存要素之一了)。”在另一封明信片中,陈霞林激情地写道:“我已恢复了健康,又能有系统的来亲近我的书本了,我再自由的归到你的身边时候,姐姐,我将以我的‘博学’向你炫耀哩!”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后,国共第二次合作,8月陈霞林结束了四年的监狱生活,按照组织安排北行。他连家都没回,只请人带回口信:已平安出狱,现经徐州去陕北。9月抵达延安后,被安排到山西临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新军)晋南队工作,同时在临汾民族解放大学任教。后在山西抗日牺牲同盟总会工作,在薄一波领导下从事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1939年11月,国民党决定实行军事限共。12月阎锡山发动“晋南事变”,集中大量兵力,进攻决死队。经过激战,决死队转入晋西北和太岳抗日根据地。陈霞林在太岳根据地从事农民运动,任三分区农会主席。解放战争时期任《岳北人民》报社社长、中共太岳地委办公室主任。1949年3月调南下工作团,随部队南下。

1949年5月末,南下工作团进驻上海大同中学,因工作繁忙陈霞林竟无时间写信回家。他遇到淮阴籍剧作家陈白尘,托陈白尘带口信回家报平安。到1949年6月21日,相隔12年之久,方给家中寄出第一封信。信中写道:“过去所以未给家中去信,因为我在敌后,又因在解放区,除邮递不便更因家中为敌占区,恐因来往信件,使家中受累到。中国革命已经成功,以后当能在解放了的我们的世界里自由的写信,不会再长期间不给你们去信。”

1950年2月,陈霞林在福建省委政策研究室负责人任上,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去世,至此他仅给家中写过5封信。1949年6月22日他离沪去福建时,给家中寄回一件皮大衣,信中说:“我由北方带有自己穿的皮大衣一件,以后恐没有什么用处,我寄到家中。你们用不着,可以变卖给母亲用。因解放军不可能有很多钱,也无法解决家中困难,这一点心意望能体谅。”这是陈霞林在20年革命生涯中唯一的给家中的物质支援。他在信中反复强调,只要母亲生活能维持,不让老人家饿死的前提下,就不要给人民政府添负担。1950年1月12日,他在给家中最后一封信里写道:“快过阴历年了,寄回相片一张,当作纪念吧!”谁知一语成谶,这张相片成了给家中留下的唯一影像了。今日重读这5 封来信,这位共产党员忘我忘家、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崇高形象历历在目。

陈霞林在任《岳北人民》报社社长期间,认识了山西籍女通讯员李蔚良,于1947年初结婚,此时陈霞林已是36 岁的大龄青年了。在南下行军途中,李蔚良因病在苏州切除输卵管,故两人没有子女。

应该说,司晓南是一个目光似炬的奇女子。陈霞林这个弟弟,是个对敌斗争英勇且酷爱学习的人,也是一个怀瑾握瑜的好弟弟。陈霞林进入太岳根据地,而司晓南辗转于抗日大后方,每到一地必登报寻人,但无发生信息交集的可能。退休后,她又遍访各革命老区,均未获结果。她不知姐弟俩早在1950年2月就已成隔世了。

据魏忠科介绍,司晓南在南京工作近50年竟未回过近在咫尺的泗阳老家否则,她可能早就从清江市委党史办、淮阴地委党史办了解到陈霞林的相关信息了,她在有生之年一定会去福州北门外屏山陈霞林墓前献上一柱心香,悼念英年早逝的弟弟了。可以想像,司晓南对弟弟刻骨铭心的思念,不知伴随她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念此不禁令人唏嘘叹息再三。正如许燕吉女士的一句诗——“义重情深未团圆”。

真是:过半世纪寻未果,太岳敌后音难通。近在咫尺留遗憾,天国姐弟情谊衷。

猜你喜欢
淮阴明信片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淮阴:母爱之都
明信片
淮阴:活跃着一支“老兵”调解队伍
神奇的明信片
抗日英烈马威龙
背水一战
爷爷的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