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论坛:检阅STEAM进入课堂的过程性成果

2014-06-11 09:00大拇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常州学科教育

大拇哥

“为Scratch,为Arduino,更为STEAM。一年一聚,常州见!”这则煽情的广告语,揭开了2014中小学STEAM教育论坛的序幕,也成为本年度论坛的主旋律。

今年的盛会,开宗明义地为STEAM给出了较为精准的定义:一种新的综合学科背景下的教育思潮。这种思潮倡导将各个领域的知识通过综合的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个综合的环境中学习如何在一个项目当中应用多个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在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领域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 Scratch全方位呈现

如果说,2013论坛技术层面的支撑是Arduino的话,作为今年论坛的承办方,常州东道主为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260多名参会者送上的菜单,则充分体现出常州Scratch的靓点。单从活动的节目单,就给人强烈的重心倾斜,尤其是18日这天,除开幕式外,Scratch绝对唱着主角,先是5个有关Scratch的报告及及经验分享,接着是4场公开教学活动。

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Scratch风暴之后,不少Scratch爱好者大呼过瘾!而同时在场的一位天使投资人说的一句话:“Scratch不能当作一个软件来教”,则为大家开启了另一扇窗,也提示着STEM们和STEAM们,STEM和STEAM的应用空间可能远不是我们的三尺讲台所能承载的。需要我们走出教室,借鉴创客文化,形成新的教学创意和教育思考。

● 与STEAM共舞

在这次活动中,来自上海的LEAD创意活动中国区组委会掌门人陈伟新主席的演讲围绕“掌握21世纪的学习方法”加以展开;上海师范大学王旭卿作了《上海创意计算教育的事件与研究》主题报告;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山头中心学校的于方军以“拨开科学的坚果,让学习变得更happy”为题,提出了从BYOB到S2A的自我提升思考;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山外国语小学的吕立晨介绍了“Kodu教育应用研究”;浙江省温州市第四中学的郑祥老师对“温州市STEAM教育研究”作了后续的回顾……

正如陈伟新主席所说,知识是在不断变化的,只有成为知识的探索者才能应变不断变化的知识浪潮,只有从技术教育转变为创新教育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从而让我们的学生与现代科技同步,让我们的学生与当今世界接轨。

● 多元平台支撑

这次活动的演讲嘉宾中,南京师范大学的钟柏昌博士、中国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毛勇博士、少年科学家全国组委会吕荣超副主任等向与会教师详细推荐了他们主导的一系列STEAM相关活动和赛事。

在汇报“中小学机器人的普及教育探索”这一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规划课题时,钟博士引导大家从选题背景开始,探究了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研究结构,将研究内容锁定在多平台的产品质量评价研究、聚类化教学项目设计研究、“四位一体”整体设计、实施和评估等目标。而毛博士所在的中心则在积极推进参与国际机器人大赛的同时,努力促进以提高中国青少年的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素质教育和人格培养为导向,以推广高水平国际学术竞赛与跨文化交流合作为手段的从精英到普及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与再开发局面。

在会议的间隙,相关工作坊也因地制宜地贴出了招贤榜,有DFRobot的图形编程新工具Mind+工作坊、青少年创客空间的头脑风暴等,前沿技术交流中,也能见到奥特森、深圳盛思、武汉联思普瑞、MAKEBLOCK、ROBORAVE等的身影;而不少企业更是组成了客观的队伍前来观战,参与交流,寻找商机。

● 草根不失锋芒

我们姑且不去评价“丐帮大会”的调侃,是自嘲,还是自愈。但有一种气场,是在官方场合绝难见到的,那就是大家都怀着一颗淡泊之心而彼此面对。即使是不同观点,也都能求同存异,彼此谅解。

在会场内外,乃至于会前会后的群帖里面,不乏磊落直言者,也不乏善意点评者,更有同行们当场就展开切磋和商榷,探讨更理想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直接指出不足和疏漏。久违了的学术气氛出现在现场,让人感慨:这是一批靠“玩”来支撑,并玩出名堂,玩出新意,玩出境界,乃至玩出教育的新格局的一批可爱的教育边缘人。

在点评某课的过程中,不少细心的听课教师发现个别上课教师的PPT上有错字,日期也露出了破绽;有教师的教案设计不尽如人意,教学效果也不尽理想,大家都坦诚地给予了指正;大家不仅是直接言称“这是一节令人兴奋又令人失望的课”,更是诚恳地指出了让人兴奋所在,令人失望的原因。更有好为人师者,一边听,一边同身边的教师探讨,替上课教师理出了本节课的主线,并悉心地贡献出了自己的听课数据统计,给出了改进的建议,以方便上课教师回顾反思。

正如老师们在事后的微博里写到的:“这次活动之所以会有这么多老师跋山涉水共聚常州,是因为我们的心中都对STEAM充满了期待,对Scratch充满了信心,STEAM的出现打破了学科之间森严的壁垒,强调了学科之间的融合,追求在学科融合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对原有学科本位思想有着巨大的冲击力,可以想象这一革新的艰巨性,更由于其学科融合性是非信息技术教师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的,所以在这条征程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期待下一届的STEAM教育论坛有更多的思想火花碰撞。我们明年上海见!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州学科教育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超学科”来啦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