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4-06-12 09:37傅升华
关键词:心绞痛冠心病炎症

傅升华

(泰安市精神病医院,山东 泰安 27102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急性心肌梗死(AMI)三种类型。多项研究[1-3]表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如血清前白蛋白(PAB)、血浆纤维蛋白原(FI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在冠心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就PAB、FIB、hs-CRP三项指标在冠心病检测中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本院心内科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36~81岁,平均(60.5±11.9)岁,其中SAP18例,UAP23例,AMI24例。病例均符合WHO的CHD诊断标准。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20例,年龄39~76岁,平均(65.2±10.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史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12 h内采集静脉血,将收集的血液标本一部分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得血清采用BechmanCX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公司)检测PAB,正常参考值为170~420 mg/L;hs-CRP检测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仪器为美国贝克曼特种蛋白仪IMMAGE 800,正常参考值为0~3 mg/L;一部分枸橼酸钠抗凝, 2500 r/min离心10 min ,采用凝血酶法测定FIB含量(正常值2.0~4.0 g/L)。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PAB、hs-CRP及FIB水平比较 冠心病组患者PA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1),hs-CRP、FIB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AB、hs-CRP及FIB比较

2.2两组患者水平相关性分析 hs-CRP与PAB之间呈负相关(r=-732,P<0.01);hs-CRP与FIB之间呈正相关(r=0.297,P=0.016);PAB与FIB之间呈负相关(r=-0.344,P<0.01)。

2.3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PAB、hs-CRP及FIB比较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hs-CRP、PAB及FIB水平差异显著,见表2。

表2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PAB、hs-CRP及FIB水平

注:与UAP比较,*P<0.05;与AMI比较,∆P<0.01,☆P<0.05。

3 讨 论

目前,众多证据提示冠心病的发病是一个慢性的炎症过程。作为炎性反应的一个重要的敏感性标志物,hs-CRP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动脉粥杨硬化斑块破裂[4], 成为冠心病的一个主要危险预测因子。实验结果显示, AMI组、UAP组hs-CRP浓度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说明hs-CRP是一种重要的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AMI组hs-CRP浓度显著高于UAP组,说明随着病情的发展加重,hs-CRP浓度逐渐增高,并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文献报道一致[5]。因此,高敏C反应蛋白是心血管疾病诊治及危险性高低分类极为有用的指标,检测冠心病患者hs-CRP对了解其炎症活动情况、预测心绞痛的发生及对心绞痛的分型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血清PAB是一种负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炎症、应激等情况下含量降低,是目前国际上评价营养状况和监测营养支持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组资料显示,CHD组PA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呈下降趋势,提示血清PAB可用于反映CHD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评估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诊断及预后的指标。其下降原因可能与炎症对肝脏细胞损伤阻碍PAB合成、自身消耗、营养不良造成等因素有关[6]。

FIB是血浆中一种可溶性的糖蛋白, 对凝血、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都有较大的影响。现已证实FIB与CHD的发病密切相关,是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3]。本资料显示,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FIB水平明显增高,提示FIB可作为反映CHD严重程度、评估冠心病心绞痛分型及预后的指标。这与血浆中FIB水平升高能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相吻合。

相关性研究显示CHD组中PAB与hs-CRP呈负相关,提示CHD患者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增加炎症反应,从而加重冠心病形成恶性循环。hs-CRP与FIB之间正相关提示FIB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与研究[7]显示FIB在机体受伤或炎症时,其浓度成倍增高,并参与炎症反应相吻合。PAB与FIB之间负相关性,推测CHD患者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凝血障碍。

[1] 彭雪梅,安永为,张武宁,等.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及对比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7,5(7):6.

[2] 林锦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A和hs-CRP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5(2):131-133.

[3] 张萍,张怀勤.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9(4):262-263.

[4] Verma S, Li SH, Badiwala MV, et al.Endothelin antagonismand interleukin-6 inhibition attenuate the proatherogenic effectsof C-reactive protein [J].Circulation, 2002, 105 (16) :1890- 1896.

[5] Arroyo-Espliguero R, Avanzas P, Cosin-Sales J, et al.C-reactive protein elevation and disease activ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Eur Heart J, 2004, 25( 5) : 401- 408.

[6] 何宇东,罗娜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cTnI 的检测及其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8):3867-3868.

[7] Mahmoudi M, Curzen N, Gallagher PJ: Atherogenesis: 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J].Histopathology, 2007, 50:535-546.

猜你喜欢
心绞痛冠心病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