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调查报告※

2014-06-15 03:36欧阳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必修课专业学位导师

马 婷 欧阳兵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355)

1 调查分析的目的、方法和范围

1.1 调查目的 较为系统地了解我国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思路和依据。

1.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调查问卷分研究生用、导师用和管理人员用三种,问题围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和影响因素展开,以封闭型选择题为主。访谈对象主要为研究生导师、研究生管理人员。

1.3 调查范围 从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高等中医院校中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高校,包括山东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共计11所。

本次调查共发放研究生问卷605份,回收有效问卷583份;导师问卷385份,回收有效问卷276份;管理人员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87份。发放问卷总数为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总数为9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86%,具有一定代表性。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e 3.0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调查内容

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应具有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要求的具体化。调查显示,97.6%的研究生所在专业的课程结构为 “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硕士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包括五门: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外国语、计算机应用 (有的学校为 “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通过部分高校培养方案的调查显示,目前临床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方案中,公共必修课学时超过总学时一半。如表1所示,46.09%的被调查者认为现行课程体系中公共必修课所占比例偏高,经卡方检验,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三者之间无差异 (χ2=8.469,P=0.206)。

表1 现行课程体系中公共必修课所占比例 (n,%)

如表2所示,53.86%和21.27%的研究生认为目前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的宽广度一般和比较窄,45.65%和19.57%的导师认为课程的宽广度一般和比较窄,经卡方检验,两者之间无差异 (χ2=10.278,P=0.113)。

表2 目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宽广度 (n,%)

63.64%和21.61%的研究生认为目前研究生课程的深浅度一般和比较浅,持此观点的导师分别为57.61%和45.65%,经卡方检验,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χ2=7.172,P=0.067),见表3。

表3 目前课程设置的深浅度 (n,%)

在对 “目前教学内容新旧度”的调查中发现,研究生中持 “比较陈旧”观点者居多,占到59.52%;而导师中选择 “比较新颖”者占到41.30%。经卡方检验,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χ2=30.673,P=0.000)。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 “学”与老师的 “教”之间的脱节,老师未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尚不能很好满足研究生对前沿课程学习的需要,见表4。

表4 目前教学内容新旧度 (n,%)

如表5所示,目前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中,30.44%的被调查者认为最欠缺的是人文历史知识,26.65%的认为是专业前沿知识,22.09%的认为是跨学科知识,20.72%的认为是方法论知识。经卡方检验,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χ2=11.784,P=0.067)

表5 目前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哪些知识最为欠缺 (n,%)

如6所示,分别有60.38%和13.21%的研究生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太满意和不满意,46.01%和11.96%的导师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经卡方检验,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χ2=26.260,P=0.000)。这说明研究生对课程设置的期待更高。

表6 对本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n,%)

如表7所示,研究生、导师和管理人员均认为课程考核比较严格,经卡方检验,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χ2=12.441,P=0.053)。虽然课程考核的淘汰率很低,但学校还是实行了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程序规范,基本按照学校规定履行考试制度,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表7 对目前课程考核的看法 (n,%)

外语课在整个中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占有相当比重,如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外语学时占到总学时的20%~25%,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更是占到29%~32%。另外目前大多数学校外语水平都与学位衔接,因此,外语学习成为研究生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如表8所示,60.7%的研究生外语最高水平为通过学位考试,只有5.3%的学生可以参与国际交流。

表8 研究生的外语最高水平 (n,%)

47.40%的被调查者赞成以医古文代替外国语,32.31%的人持反对态度。经卡方检验,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三者之间无差异 (χ2=2.745,P=0.840),见表9。

表9 是否赞成中医学研究生以医古文代替外国语 (n,%)

3 调查结论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的构造形态,是人才培养活动及其模式的实质性要素和体现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部分,体现着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课程设置应反映本专业的基本理论体系,通过课程学习使研究生能够掌握该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课程设置应坚持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涉及到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和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数量多,公共必修课所占学时偏多,尤其是外语课。公共课及中、西医课程比例约为5∶2∶3,实际用于医学基础和临床的学时数仅占50%左右,医学相关课程的学时数过低,研究生实际用于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的时间相对不足。课程体系强调专业和系统,专业过专,相对封闭。课程间彼此脱节,尤其是基础与临床间缺乏相互联系与渗透,缺乏整体优化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在深广度方面不够,本科重复内容多,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认为课程学习对提高自己的科研或临床水平没有明显作用,对课程设置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研究生占到70%以上。

另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讲课—听课—作业—考试”还是主要的考核模式,重学分、轻研究的现象依然存在。临床课大部分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但仍以老师讲授为主,互动少,缺乏生动的教学环境。

猜你喜欢
必修课专业学位导师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鲸宝宝的必修课
“驯龙高手 成为自己的路上,分离是必修课!”
V eraW an g
凉山羊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