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选妙用 别出心“材”

2014-06-24 18:29刘文军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海国图志谭嗣同

刘文军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教材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潮”三个子目,展现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从对课标和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鸦片战争后各个阶级的思想及特点,特别是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作用。教学主题确立为:探索近代中国思想领域的救国探索历程。在该主题的统领下,我整合教学内容,开始设计教学的基本框架,主要筛选了如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海国图志》的遭遇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绅士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300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腐败守旧的清政府眼中,《海国图志》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材料二:一个总督的临终遗憾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去世,临终前,他留有《遗折》,由新任两广总督张之洞代呈皇帝。“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材料三:谭嗣同的“求死”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谭嗣同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狱中,他仪态从容,镇静自若,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通过精选三段材料,以小见大,使学生对近代前期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在本课教学素材的选择中,我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一、典型性与新颖性相结合

本课教学素材浩如烟海,那么教学素材是否典型是重点应该考虑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素材具有典型性呢?我在选取教学素材时着重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符合中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素材;二是能够丰富课文叙述,较全面地反映所考察的历史真相及其本质特征,进一步深化对教材重点、难点知识认识的教学素材;三是富有思想性和人文性,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教学素材。我选择的上述三则材料就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为这些材料既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知识,又把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教学素材除了具有典型性之外,还有其新颖性。例如我之所以选择“《海国图志》的遭遇”这则材料,因为它够新颖,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海国图志》这样一本具有先进思想的书籍,为什么在近代中国会遭此命运,也由此体会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艰难。

二、多样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素材形式的多样性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教学素材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各有侧重,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知历史。同时各类材料的交替呈现,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关注素材与引发探究。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历史文献、影音资料、图画等不同的教学素材。例如,在讲述“师夷长技”的历史背景时,我采用了纪录片《复兴之路》中一段反映中西实力、地位易位的视频。通过视频创设历史情境,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氛围,从而获得较清晰的历史认识和较强的历史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选择生动、形象,接近于学生思维水平,并且最大限度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一般而言,图片素材比较直观,视频素材较有震撼力,而文字素材较为理性。各种教学素材的有效组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开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三、人文性和思想性相结合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教学素材选取必须遵循思想性和人文性原则,要选取那些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元素,以达到“读史育德”的目的。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引用“谭嗣同求死”的材料,设置了问题情境:“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谭嗣同选择‘求死,在国内慷慨就义。而康有为和梁启超却选择出走日本,请同学们谈谈看法。”针对此问题,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的个体反映和应对策略:有的学生赞同康有为和梁启超的选择,他们认为当时的中国敌强我弱,康、梁出走日本是为了保存维新力量,尽可能把牺牲减低到最小的限度,是明智之举。有同学认同谭嗣同的选择,认为当时的中国需要思想的解放,谭嗣同为变法牺牲,目的是用鲜血唤醒后来人,为了国家之昌盛,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段材料从细节入手,创造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使其人文精神得以形成和升华。

四、以教学素材为基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选择好教学素材后,还要善于挖掘教学素材,设置适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解决教材重点和难点的问题情境。因为如果没有问题的启发引导,学生很难找到思考的方向,也难以达到传授知识点的目的。所以设置问题是教学素材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环,直接影响教学的过程和效果。在本课教学中,在引用材料“《海国图志》的遭遇”后,我提出了问题:“《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当时中国士大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守旧官吏为什么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我的目的在于通过材料引导学生对《海国图志》的内容、“师夷长技”思想的特点以及没有实行的原因,入情入境,进行深入思考。

猜你喜欢
海国图志谭嗣同
一部书,两种命运
图志
论谭嗣同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谭嗣同殉难百年祭
300天冤狱谁担责
谭嗣同男女平等思想探析
图志
失败也能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