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损伤术后应用抗阻力运动联合电刺激的护理

2014-06-27 01:53盛友爱闫苗苗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臂丛患肢上肢

盛友爱,闫苗苗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 手外科,安徽 芜湖 241001)

臂丛神经损伤是手外科常见疾病,是患肢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的拉伤、卡压导致C5~8神经和T1神经损伤,致患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组症状,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的感觉、运动部分障碍或全部障碍,是最为严重的外周神经损伤,常见治疗方法是手术松解、神经移植修复受损神经,由于神经生长缓慢的特点,手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差,直接影响到手术后效果,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心理造成很大影响,一直是专科护理的难题。为寻找该类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护理方法,我们对患者进行了手术后早期抗阻力运动锻炼,配合电刺激理疗、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2月入住我科的臂丛神经卡压性不全损伤患者30例,其中男性24例,女6例,年龄17~58岁,上干损伤3例,下干损伤16例,多发伤致臂丛神经卡压伤6例,牵拉伤5例。

1.2 纳入标准 ①功能明显受限:肩外展<90°,腕背伸<30°;②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排除标准:①带有心脏起搏器;②严重精神障碍;③意识不清;④肢体骨关节挛缩畸形,皮肤溃疡。

1.3 方法 经电生理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的住院患者,按照住院号奇数及偶数分为:实验组14例,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36±14.2)岁;对照组16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39±11.1)岁,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性别、手术、药物治疗无差异性(表1)。实验组患者手术后采用早期进行上肢抗阻力运动训练和电刺激理疗,即手术后第1天开始,被动按摩患肢肌肉,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运动,每天4次,每次30 min,第3天增加电刺激理疗,每天2次,每次30 min,最少坚持2周,同时鼓励患者有意识主动活动非固定关节,每天50~100次,第5天开始进行患侧上肢的抗阻力运动,即不使用健侧手协助活动,仅用患肢克服自身重力作用,做抬高、放下患肢的动作,如果患肢不能抬离床面,也需坚持锻炼每天50次,逐日递增,1周后每天需达到200次,才能达到训练效果。对照组患者按照现有的常规手术后护理:即第3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常规功能锻炼,用健侧手按摩协助活动患侧手的非固定关节,3周后去除头臂固定支架后,再用健侧手协助逐步活动上肢各个关节,做屈伸指、屈伸腕,屈伸肘,提肩等自由方式活动。责任护士每天指导、督促,评估记录各组患者患肢的肌力、感觉、 腕、肘、肩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2周后评估患肢有效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

1.4 诊断标准 参照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与疾病的诊治》中诊断标准[1]:凡上肢五大神经(腋、肌皮、桡、正中和尺神经)中任何两根神经同时损伤, 除外切割伤者均诊断为臂从神经损伤;肌电图明确提示臂丛神经损伤。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5 效果判断标准[1]显效:肌力完全恢复正常达5级,肌电图检查受损神经完全恢复,上肢及手功能完全正常,无肌肉萎缩;有效:肢体肌力提高1、2个级别,肢体功能逐步恢复,能够伸腕、屈肘30°以上,提肩20°以上;无效:肢体肌力提高0级,肌肉萎缩无改善,肢体功能无改善,不能实现伸腕、伸指动作。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由表2可见:实验组即抗阻力运动训练联合电刺激理疗用于臂丛神经受损护理的康复效果比对照组即常规护理效果明显。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抗阻力运动训练可促进骨骼肌细胞体积、数量增加,以及毛细血管分布在骨骼肌上的密度加大等,从而增加骨骼肌的体积和围度,防止肌肉萎缩[2];抗阻力运动直接刺激骨骼肌,使骨骼肌内部毛细血管增多[3];电刺激能改善受损神经局部微循环[4];Politis等认为:电刺激能够使受损伤时轴突再生速度加快、远端再生轴突直径增宽、促进运动轴突与肌肉效益器重新连接,从而加快神经传导速度,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增强肌肉的肌力、耐力,逐步恢复神经正常功能[5];电刺激能够刺激神经轴突再生[6];使肌肉发生强烈收缩 ,当神经恢复支配时,神经肌肉更易、更快恢复功能[7]。抗阻力运动采取锻炼和电刺激理疗二者结合,使患者的肌肉、神经同时得到锻炼和刺激,二者功能互为促进,为缓解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肢神经麻痹、肌肉萎缩所导致的功能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临床护理干预的积极有效途径。

常见臂丛神经损伤多为卡压性损伤,神经移植修复术护理不在此例。本文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抗阻力运动联合电刺激理疗法,护理臂丛神经卡压损伤松解术后患者,临床护理实践提示:该护理方法可行,患肢功能康复效果良好,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可以推广应用。由于神经修复速度缓慢,后续的功能锻炼需指导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手部精细动作的康复锻炼,3个月后复查肌电图[8],了解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该项护理有待于进一步跟踪研究。

(本文得到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手外科姜宗圆主任医师、康复医学科王清华医师协作与指导,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臂丛神经损伤与疾病的诊治[M].2001,8(2):31.

[2] 罗凯,王植元,张迪迪,刘晨涛.抗阻力运动对大鼠股四头肌PI3K和Akt 基因表达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13,32 (4) :31.

[3] 申翘璇,楼青青,张丹毓,等.抗阻力运动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67.

[4] 张力.经皮电刺激治疗外伤性外周神经损伤40例的效果分析[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2,21(2):157.

[5] POLITIS MJ,ZANAKIS MF,ALBALA BJ.Facilitated regeneration in the rat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using applied electric fields[J].J Trauma,1988,28:1375-1379.

[6] 钟艺华,李光勤 ,唐显军.电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突再生的作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 (14):3534-3535

[7] 王云鹤.臂丛神经损伤进行早期康复疗效观察41 例[J].中国社区医学专业,2012,9(14):211.

[8] 韦小玲.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17(36):214.

猜你喜欢
臂丛患肢上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可调节式肩外展支架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