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联系法在循环生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4-06-28 23:46邹晓琴刘瑞珍
科技视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

邹晓琴 刘瑞珍

【摘 要】循环生理这一章内容多,抽象概念及复杂的机制多。理论知识记忆难、掌握难,往往令学生望而生畏。笔者在循环生理的教学中运用临床联系法,将循环生理知识与临床合理链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服务。

【关键词】临床联系法;循环生理;教学

生理学是医学基础课程中重要的课程之一。打下良好的生理学知识基础既可以帮助医学生在知识构架上关联解剖学、组织学等形态学学科知识,又可以为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服务。因此如何提高生理学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个生理学教师所必须探索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合理、巧妙地运用临床联系法授课,是一条简便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临床合理链接一直是基础医学教学中不断强调的一个重点,也是增加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在生理学课程内容里合理地联系临床,进行讲解和讨论,培养学生运用生理学理论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就笔者在循环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临床联系法教学做一探讨。

心动周期是指心房或心室每收缩或舒张一次所用的时间。其中的特点之一为心房、心室舒张期都大于收缩期。这时我们可以联系临床,告诉学生其意义为:一方面,使心脏有足够时间接纳回流的血液;另一方面,使心肌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持久工作。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率加快,心脏的舒张期缩短。由此联系临床:心脏休息时间缩短,心脏容易疲劳,另外心脏冠脉血供减少,心肌缺血、坏死。

心室充盈和射血过程中,心室收缩与舒张引起的心室内压力变化是造成室内压与房内压、室内压与动脉压之间压力差变化的主要原因。血液顺压力差流动时推动瓣膜关闭或开放,是血液单向流动,从心房到心室,到动脉的关键。瓣膜保持血液的定向流动,瓣膜打开时保证血液流动畅通无阻,瓣膜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并保证室内压迅速升高或降低。瓣膜狭窄或闭锁不全,使瓣膜不能很好完成其单向阀门的作用。对于单纯的瓣膜狭窄可以采用介入治疗球囊扩张的方法,对于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合并有中度以上关闭不全的患者,宜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即瓣膜成型术或瓣膜置换术。

心房收缩对心室充盈的作用并非主要的,但机体在运动和应急状态下,房泵作用的缺失,就可能出现心输出量不足等泵功能的严重损害。房泵使机体得以在动脉血压增高情况下,能够维持适当的心输出量。

后负荷是指心室射血时所承受的负荷,即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升高,心室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射血速度减慢,从而心脏的搏出量减少,但是心室内余血量(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心肌初长度增加,搏出量增加从而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时我们可以联系临床动脉血压持续升高,心肌收缩力持续增强,从而导致心室肥厚。

心肌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距离增大,引起心肌细胞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增大,心肌的兴奋性降低。这时我们可以联系临床:

轻度高钾血症的病人,其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的绝对值是减小的,所以轻度高钾血症的病人其心肌的兴奋性是升高的。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舒张早期。所以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其意义在于保证心脏的充盈和泵血。

窦房结兴奋驱动,所以潜在起搏点的兴奋不易出现。人工起搏时,如因故暂时中断起搏器,在中断之前其驱动频率应逐步减慢,以免发生心搏暂停。

介绍心脏的传导系统时特别强调心脏各部分传导速度不同,其中传导速度最快的是浦肯野纤维传其意义为心室肌同步收缩。其中传导最慢的部位为房室交界,这一现象称为房室延搁。其意义为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才开始收缩,即房室不能同时收缩。房室交界传导速度慢是临床上传导阻滞好发的部位。

介绍动脉血压时,可以联系临床动脉血压的测定。人体动脉血压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测压法,是使用血压计在动脉外加压,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动脉血压的。用压脉带在上臂给肱动脉加压,当外加压力超过动脉的收缩压时,动脉血流完全被阻断,此时用听诊器在肱动脉处听不到任何声音。恰好可以完全阻断血流所必须的最小管外压力(即发生第一次声音时)相当于收缩压。在心舒张时有少许血流通过的最大管外压力(即音调突然降低时)相当于舒张压。

介绍中心静脉压时,可以联系临床中心静脉压的测定。经皮穿刺法较常采用,如锁骨下静脉或头静脉插管至上腔静脉;或经股静脉插管至下腔静脉。

介绍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之一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当循环血量减少或血管系统容量增加时,血压下降。相反当循环血量增加或血管系统容量减少时,血压升高。这时我们可以联系临床:大失血病人,循环血量减少,血量/容积比值下降,血压下降。药物过敏、细菌毒素可导致血管扩张,血管的容积增大,血量/容积比值下降,血压下降。

当人从卧位变直立位时,下肢静脉内血量增加,回心血量减少。这一点可以解释久蹲突站或长期卧床的病人突然站立时,可发生昏厥。

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皮肤贮血量增加,回心血量减少。所以在高温环境中站立不动,可引起头晕甚至昏厥。

压力感受性反射是指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心血管神经中枢的冲动增加,引起心血管交感中枢抑制,心迷走中枢兴奋。产生的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减小,结果使升高的血压回降,称为降压反射。相反,当动脉血压下降时,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的结果是使血压升高,称为升压效应。这时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压迫颈动脉窦可以治疗心动过速?为什么高而硬的衣领、过紧拥抱可能导致晕厥?这两种情况都是因为给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增强,而引起减压发射。

冠脉系统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它们运送血液营养心肌细胞。血液流过毛细血管和静脉以后返回右心房。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它的血压较高,血流速度较快,循环路径短,所以冠脉的血液供应相当充分。冠脉循环的正常运转,保证了心脏能不停地进行泵血。这时可以联系冠心病,其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

长期以来,生理学的教育一直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往往缺乏活力,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厌烦心理。如何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是广大生理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反复思考,笔者认为临床联系法是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与临床合理链接,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渴望通过新知识的学习,以便解决临床所提出的实际问题。为了能做到恰当地把生理学与临床医学合理的相结合,这对我们教师本身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我们在备课时要参阅一些相关的临床书籍,把生理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合理地融合,同时尽量与临床医生多交流,熟悉不同临床专业的特点,了解临床医学的新动态、研究热点等。总之,临床联系法的生理学教学模式很重要,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不断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大年,吴博威.生理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6-131.

[2]王晗,许闽广.以临床为导向的生理学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12-113.

[责任编辑:汤静]

猜你喜欢
教学
「微写作」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读促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听、看、想、说、动”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可以预约的雪》教学探索与思考
对高等数学教学的一些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