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视域中人文关怀的运用与价值

2014-06-30 13:36庞承智
教育界·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运用

庞承智

【摘 要】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个体、家庭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目前对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的重视尚有不足。高校对人文关怀的运用不仅是让贫困生更好地步入社会,更重要的是让贫困生再将这种人文关怀回馈于社会。这是对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价值的根本体现。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成长教育 人文关怀 运用 价值

近年来我国已建立起以奖学金、助学金、特殊补助、学费减免、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多方位的帮助高校贫困生的政策体系。这些资助体系基本达到了不让一名大学生家庭贫困而失学的标准。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对贫困生成才教育中的人文关怀重视不够。高等教育工作者应始终注意对贫困生成才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的运用,并提高对此过程中人文关怀价值的重视程度。

一、高校贫困生中人文关怀的运用

1. 将经济资助与心理救助结合运用是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最佳途径。贫困生相对于非贫困生而言,更易有抑郁与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自卑感、独立和封闭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多由经济贫困而产生,故称这一现象为“心理贫困”。首先,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 并借此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地对贫困生开展工作。高校应提高对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建立相应的机构,设立专项经费保障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开展。其次,在高校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贫困生掌握心理卫生的相关知识,消除贫困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一些偏见和认识上的误区,掌握心理调适和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最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2. 提高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等工作人员对贫困生人文关怀的意识。相对于其他学生,贫困生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情感投入。这也决定了对高校贫困生的成才教育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而是渗透了爱心的情感交融。所以在进行贫困生困难认定时,高校工作者应积极地深入地了解学生,发现某些贫困生的难言之隐。同时对贫困生的个人隐私做好保密工作,以免伤其自尊影响贫困生的正常生活。

3. 针对贫困生弱势群体的特点,开展勤俭、励志和感恩教育等,引导贫困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能吃苦和积极向上的有用之人。学校不仅应通过介绍一些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奋斗拼搏、改变命运的典型人物及事例,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要积极引导贫困生利用各个地方德育资源优势,建立爱心奉献基地,促进其道德品质的进一步优化。这样才能使感恩情结、回馈社会的理念在贫困生心中生根发芽。他们成才后对社会的回报又会成为典型激励更多的高校贫困生。

二、对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的价值

1.对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可使其尽快走出“心理贫困”,这是贫困生成才的心理基础。家庭环境使贫困生肩负的不仅仅是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改变整个家庭的重任。一些贫困生片面地认为自己的贫困主要是社会、政府及体制等方面造成的,从而滋生不平衡心态。而人文关怀正可弥补这些贫困生的心理缺失,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由此人文关怀具有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贫困”的重要价值。

2.人文关怀在贫困生成才教育中具有持久性和高效性,它是贫困生成才教育中的重要途径。现阶段的资助方式无论是直接的经济援助或间接的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若无人文关怀始终伴随其中则只能帮助贫困生一时。因为这种外在的经济资助并不能完全激发贫困生的内在成才动力。除此之外,缺少人文关怀的经济资助还会加重贫困生的心理负担,进而降低经济资助在贫困生成才教育方面的效率。甚至有些贫困生为了避免泄露家庭信息而放弃申请资助。由此可知,单一的经济资助在贫困生教育中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人文关怀在贫困生成才教育中却具有持久性和高效性。它不仅可以激发贫困生成才的内在动力,达到持久性的效果,还能照顾贫困生的自尊心,使其更好地融入集体,使贫困生教育具有高效性。

3.人文关怀的价值还在于让贫困生懂得关怀,这是贫困生成才教育的根本目的。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才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明白要“感恩”,懂得关怀他人。对贫困生的成才教育更应注重感恩。无论贫困生进入社会后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他们懂得感恩社会便是有用之才。人文关怀不仅是对贫困生个体有积极作用,最重要的是使贫困生能将这种人文关怀回馈社会。这些均不是简单的经济资助所能达到的,而人文关怀可以从心理上影响贫困生,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人文关怀,而且也使其学会这种关怀。由此,可使贫困生走上“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轨道,这是对贫困生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人文关怀价值的最大体现。

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不仅是注重经济资助,更重要的是重视高校贫困生的人文关怀的价值。通过人文关怀在高校贫困生成才教育中的运用,使贫困对高校学生的积极作用达到最大,消极作用降到最低,最后达到利于个体、家庭及社会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乾熙.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体系的构建[J]. 管理科学文摘,2007(7).

[2]李瑞学. 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成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 教育探索,2005(11).

[3]邓志斌. 对高校“五困生”的人文思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运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后续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探究中医四诊合参理论对于高校贫困生的鉴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