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4-06-30 13:12李小芳
教育界·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订单式订单职业

李小芳

【摘 要】“订单式”培养是职业教育中一种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在阐述“订单式”培养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对职业学校教学和管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进而针对目前“订单式”培养存在的局限,提出若干发展建议。

【关键词】订单式 培养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在职业学校悄然兴起。探索和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已成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订单式”培养的内涵和意义

一般认为职业教育的“订单式”培养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的基础上,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有效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三赢”,是高层次的产学合作形式。

“订单式”培养要求学校按照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不仅重数量,更注重质量,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上的量体裁衣,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订单式”培养模式架起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拉近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订单式”培养,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订单式”培养,由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以契约形式确定了人才供求关系,使招生与毕业分配结合,培养与就业挂钩,因此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有保证。

二、“订单式”培养对中职学校的影响

(一)“订单式”培养模式使学生评价标准更加科学,极大地提高了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的适配性

传统上中职学校一般以学业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基本标准,由于缺少具有真正意义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参照体系,按现有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从学生到一个合格职场人的巨大落差使他们很难在短期内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增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订单式”培养模式拓宽了学校办学视野,丰富了办学资源

由于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对学生的任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构建未来的岗位环境供学生体验和实践。对于商务性专业,学生需要一个与客户面对面的真实环境,才能将消费心理、销售技巧、商务礼仪等理论课程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素质;对于技术性专业,需要数量极大的实验、实习和生产设备支撑实践性教学活动。但是由于资金、场地等条件的局限,学校往往很难做到这一点,“订单式”培养使得学校可以利用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生产设备作为自己的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如我校定向班的学生有到订单企业4S店实习的过程,根据我们的跟踪回访,通过这一时期的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在以后工作中与岗位的磨合期大大缩短。

(三)“订单式”培养模式有利于建立合理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质量

传统职业教育中,理论课教师比例大,双师型教师较少,特别是专业课老师绝大多数没有从事专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经历,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造成教学与实际脱离,学生与岗位脱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有效地改变了教师队伍的结构,一方面扩大了专业教师的比例,既有专任理论课教师,又有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还有技能型实践课教师,有效地满足了“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多层次师资要求。另一方面促进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进入学校,学校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代职锻炼,体验专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为教学活动积累鲜活的资料和感性经验。

(四)“订单式”培养模式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建设

由于“订单式”培养实际上是在学校、学生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再加上多数学校对订单班实行淘汰机制,因此,相对而言,订单班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学习自觉性强,所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也能得到较好的实施,这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了示范的样板。此外,一些订单班和非订单班专业相同,因此,针对订单班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可以应用到其他非订单班级,进而从整体上带动了学风的建设。

三、“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发展思考

“订单式”培养模式固然克服了传统职业教育的许多弊端,但就其目前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若干缺陷和局限,主要是重技能,轻理论;重企业现实的技能需要,轻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重专业素质,轻综合素质,这些对“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为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对策,才能保证“订单式”培养更好和更深入地发挥作用。

(一)要正确处理“订单式”培养与其他培养模式的关系

“订单式”培养,是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但不是唯一的模式。“订单式”培养,并不排斥其他的培养模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各不相同,客观上要求学校采取不同的培养模式,各种培养模式应当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二)“订单式”培养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

因为“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以企业需求、学生就业为导向,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文化课和理论课尽量压缩,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为学生以后继续深造和向更高等级岗位埋下了隐患。因此,必须保证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教育等最基本的理论课时要求,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切实加强学生个人全面能力的培养,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训练,既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素质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专业技能,为学生今后在蓝领基础上向银领、白领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endprint

(三)需要建立“订单式”教育的校内教学规范机制

课程设置是订单式教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基础,直接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通常中职学校培养方案是由资深教师或专家根据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较为宽泛的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本校办学实际,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企业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这些员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技能,给出的订单目标往往非常具体化和个性化。对于学校来讲,只有规范订单式教育教学机制,根据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和培养规格来重新设置课程,制订教学实施计划,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产销对路”的技术工人或劳动者。编制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有关部门互动,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力求提高教学方案的针对性、实训性和可操作性。培养方案还应当注明企业实习的内容、时间和要求。换言之,学校只有坚持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相贴近,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相贴近,以企业的用人需要规范课程设置,才能避免订单教育的随意性,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需要拓展订单范围

对于职业院校来讲,实施订单式教育前当然要分析订单的具体要求,落实相应的教学培养方案,但不局限于单次订单的内容。注意对比自己所做的市场调研结论,客观分析订单属性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对于符合同类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人才需求规律的,就要着眼于长远,下大力气推动专业建设,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建立起面向同类企业或行业所需岗位的订单式教育体系,将“订单式”培养范围从单一企业拓展到整个行业,使培养的学生成为行业里的“多面手”,一毕业工作即能适应行业的主要岗位要求。

四、结束语

“订单式”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其主要特点为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对学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了取得更大的成果,“订单式”培养模式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路子,找到新途径和新方法,进一步丰富“订单式”培养理论,从而更好地开展职业学校“订单式”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 袁清武. “订单”式人才培养策略浅探[J]. 当代教育论坛,2009.

[2]谭琦耀.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利与弊分析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2010.

[3]刘宁. 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内容研究[J]. 黑河学刊,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订单式订单职业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中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