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中职学生操作技能素质培养之我见

2014-06-30 05:14朱怀清
教育界·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产学结合一专多能操作技能

朱怀清

【摘 要】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一批同时具备理论基础和操作能力的人才,而操作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结合操作能力的形成过程,从实践教学、产学结合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培养中职学生操作技能素质的有效措施,从而满足中职学生就业需要并提高其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生 实践教学 产学结合 操作技能 一专多能 师资队伍 措施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在进行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技能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技术改革的瓶颈。中等职业院校作为培养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在这一社会巨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培养中职学生的操作技能素质,使之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从教学心理学角度分析,中职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认知阶段,是学生认知所要学习技能的阶段。对所学技能的认知要在教师示范、言语描绘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学生通过这一过程了解与掌握各种技能和其他技能之间的联系,以及操作技能的关键和重点,从而理解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与此同时,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要逐一了解每一项技能的操作要求、操作工具、工作方法、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预防安全问题等。

第二阶段:联系阶段,是学生将所有技能及子技能联系起来并融会贯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联系等,逐渐减少对视觉的依赖,强化肢体间的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减少多余操作动作,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内化阶段,是学生将所有操作技能熟练运用的过程。在大量的针对性实践教学和操作练习下,学生熟练运用各种技能的基本操作动作,逐步提高动作质量,提高肢体协调性,使之成为身体的自觉化动作,慢慢成为一种发自本能的行为。同时,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能力亦会增强。

二、操作技能的培养措施

实际上,操作技能主要是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中职生,衡量其是否具有一定的从业能力,主要看其是否具备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是否具备一定程度的操作水平,以及有没有吃苦耐劳、兢兢业业工作的职业道德素养。为了培养中职生的操作技能,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工作者,中职院校要立足于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从办学理念出发,逐步推进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与实训环境,从而让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满足企业的岗位需求。

(一)推进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性、职业性特点,决定了中职院校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要求来安排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对此,中职院校要社会各行各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准确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动向,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课程及其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关系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关系着毕业生离校后能否顺利就业、后续发展等问题,因而要特别重视课程内容。

首先,编制本校教材,补充统编教材的不足。统编教材由于修订不及时,内容陈旧,又过于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针对性和目的性严重不足,为此,中职院校全力动员教职员工的能力编制有本校有特色的校本教材,以补统编教材的不足。在编制上,遵守基础课以“够用”为度、专业课以“适用”为准、实践课以“实用”为本的基准,尽量使课程内容贴近社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其次,合理安排课时比例。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操作技能,理论课和技能课的课时比例要保持1∶1的比例,甚至技能课的课时要多于理论课的课时,尽量满足学生实践操作练习的需要。

再次,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结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想方设法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改变“填鸭式”“满堂灌”等陈旧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模拟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最后,改革考核方式。在考核上要尤为注重能力测评。中职院校在考核上大多都以笔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过于落后,也不能客观而全面地测评学生的操作技能是否合格。对此,中职院校要改变过去落后的考核方式,除了笔试之外,还要增设口试、答辩、现场测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并减少笔试比重,从而提高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

(二)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同时,还要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中职院校要加快各专业的教学改革步伐、加强师资建设、增添实训设备等,从各个方面入手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由于教育经费不足或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中职院校的实训设备和场地一般都比较老化、陈旧,满足不了教学实训的需求。中职院校要积极向教育部门申请教育经费,及时更新实训设备,力争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实验室,除此之外,还要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方式设立校外实训基地,从而实现课堂与岗位的对接、学习和实践的对接,从而让学生多一些实践操作的机会。

就目前看,多数中职院校都已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最主要的是加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现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所谓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综合利用双方的资源优势,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说白了,就是中职院校为某些企业专门输送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使得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也高,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四)增强师资力量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中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对中职院校来说,“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搞好实践教学;既能教书育人,又能参与实践,解决实践中的技术难题。简单说,又是教师又是专业技术人员,放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胜任。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上,教育部门要加快中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限定专职、兼职教师比例,而学校要制定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相关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聘请企业技术员到校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三、结论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要通过不断的教学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师资力量的增强来逐步提高教学实践质量,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素质,使之提高就业竞争力,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温明剑.企校合作提升中职生职业能力[J].教育,2011(12).

[2]林晓亮.以人才市场为导向,加强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

[3]陈建波.中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2010(8).

[4]姚自平.订单式教育——校企联合办学的新举措[J].职教论坛,2003(14).

[5]吴萍.以“三全育人”大德育观为指导营造高品质育人环境[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3).

[6]张清慧.坚持高职教学方向,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学结合一专多能操作技能
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分析
关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省级测试的思考——以高中生物学为例
浅谈中职体育教师如何有效向高职教师转型
产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探索
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打造“一专多能”复合型村(社)干部
北京再办塔机司机操作技能竞赛
PDCA循环在护生中医操作技能培训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