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

2014-07-03 22:28汪景伟崔吉山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材同学课堂教学

汪景伟+崔吉山

中图分类号:G6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09-02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因而,追求“高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堂教学的热点问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语文课堂,尤其农村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仍未摆脱“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

怎样构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课前精心准备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俗话讲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课前的精心准备。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可爱、思维敏捷、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教师具有广博的学识、丰厚的理论和高超的教学技艺,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基础,也是高效课堂对教师的内在要求。它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多研习教育专著,熟悉新课标和教材教法;多学习名师的教育随笔,观看他们的课堂实录,领悟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经验;要勤练三笔字、普通话、课件制作等教师基本功,以提升我们的教学素养。

(二)教师要精心准备授课教案。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备而来”,方能“胸有成竹”。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备教材。备课前,教师应反复通读教材,用心解读教材,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在本阶段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出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切不可在对课文内容还不熟悉的情况下,盲目看教学用书对教材的分析,禁锢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二是备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前应充分考虑到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接受能力等特点差异,关注共性、突出个性、有的放矢。三是备教法。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如何教写清楚,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情和自己的个性特长,选择最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

(三)学生在课前要认真预习。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被大家看重,有的甚至流于形式。1.要落实预习环节就必须做到:要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如:可以开展以预习为主题的班会,让大家谈对预习的认识;在课堂上多表扬认真预习的同学,让这些同学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预习对学习的帮助,引导大家认清预习的重要性。2.要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开学初,教师应专门抽出时间对学生如何进行课前预习进行指导,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3.要落实预习的检查环节。可制一张预习检查登记表,由组长根据预习要求逐项对照检查,由语文课代表和老师临时抽查,负责人对每位同学的预习情况在表上登记,使每位同学每一课的预习情况一目了然。对预习完成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奖励,完成不认真或未预习的同学要提出严肃的批评,督促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自觉性。

二、方法巧妙,提高效率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向45分钟要质量”。我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深入、学得自主的课堂才能算有效的课堂,高效课堂。因此,课堂上方法巧妙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情境

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师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为此,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六个“允许”。即:答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教师错了允许补充;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课堂教学中要减少对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富有个性化、人性化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学习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实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下课堂的主要学习方式,成为教师的最爱。小组学习中的讨论是为了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矛盾型问题,也可以设计假设型问题,还可以设计发散型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操作:请同学们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讨论,然后再把与同桌交流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一定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来的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三、课后持续发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延伸

(一)学生课后的可持续发展。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课后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学习是伴随教学进行的,课后的回顾、思考、总结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写出课堂教学反思。想想哪些环节设计得比较精妙?哪些环节是无效的、可以省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候?一个问题问完后没什么人举手回答是什么原因?我们还可以将课后反思及时地发到教育论坛里,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实现同伴互助。通过及时的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之以恒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最终达到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更明确地说是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够心甘情愿的学习,能够带着兴趣去学习,在欢乐和谐中提高效率,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跃著.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3).

[2]刘金玉.大夏书系 高效课堂八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8).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材同学课堂教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