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使阅读学习由枯燥变为有趣

2014-07-03 05:46黄燕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兴趣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黄燕

摘 要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同样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新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其中的有感情绝非是老师或学生完全个性的释放以进行二度创作,而是在理性地深入了解课本内容后,尽可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原文章的本色,通过正确处理停顿、语调、语气,再现文本内容,从而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得心应手。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24-01

语文素养的内容,有字、词、句、篇的积累,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些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显然是源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说穿了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语文,也就是如何听、如何说,怎么样读、怎么样写。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主人翁意识

首先,让学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其次,指导尝试性朗读,并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品评、共同改进,读出句子情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他们有学习的愿望,仿写时积极踊跃,思维敏捷,语句生动感人。

二、阅读的基本方法

1.默读:课标突出默读的提高速度,达到一目十行,增大阅读的涉入量,这一点显然不可忽视,但同时不要忽视了默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功能,养成好的阅读品质。据说有位名人就常到茶馆去看书,那一定是默读无疑,由此训练自己能静下心来,进入忘我的境界如痴如醉,由此可见,练习默读还可修身养性呢。

2.朗读:朗读可以展示文本包含的思想感情,展示读者对其个性化的理解,体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挖掘文本的人性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从而提高一个人的文化品位。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时使用朗读这种方法,将会让学生个性飞扬,感受更为深刻。但这里必须注意到朗读中齐读和自由朗读的适当分配,齐读因其让学生读整齐,所以要思考和初步感受时慎用,因为学生又要读准确,又要读整齐,还要去思考,这一心三用的事恐怕谁都不会完成得很好的。

3.诵读:这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读法,顾名思义应是熟读成诵,这个熟读就是对文章的内容、思想内涵、感情基调、人性品质等方面都有了充分的把握,然后用朗读的形式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带有浓厚的表演色彩,这叫诵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诵读也不是单纯的将情感把握准确,而且在韵律、节奏、轻重缓急上都有深入考虑。所以诵读必须做到对内容要“熟”,理解要“深”,表演要“真”。

三、勤奋阅读,最美的是阅读过程

重视学习过程是区别于以往重视学习结果的“满堂灌、填鸭式”而提出来的。重视学习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者,要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教师只是参与者,要和学生共同探索;教师只是组织者,要使学生活动更有序、更有效率。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成为勤奋的探索者,不断研究、实践、思考,使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行为习惯得以养成。

四、“写”是读的延伸

1.大小结合。即在对学生进行习作要求时,首先考虑学生乐于写作,想写且敢写,但写多写少,写多好不能要求过死,能者写多一点,次者写少一点,大作文、小习作都是学生写作的成果,智慧的结晶,都要赞赏和肯定,切不可小觑。

2.说写结合。在学生初学写作阶段,我们主张灵活理解写的含义,如写一个文具盒、写自己的家庭,可以变成用口语来交流说自己的文具盒,说自己的家庭,其本质是一样的,通过学生乐于表达开始,先说后写或难说则写,难写则说,说写结合,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3.课内外结合。写作实际上是一个思维活动,是一个积累后的再表达,有思维的地方就有写作的欲望存在,这就决定不应只局限于课堂的写作练习,而应将写作变成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养成爱好写作的习惯。如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写留言条、写书信等,既可让学生得到写的训练,又能培养学生读书交往的能力。

4.评写结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通过写作——评议——修改——写作的过程,更好地体现了写作的思维活动的特点,同时培养了学生与人分享写作快乐的情感体验,增进了相互间的沟通与了解。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兴趣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