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7-03 14:58游海萍周艳肖慧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困生成员课堂教学

游海萍+周艳+肖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86-02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老师接纳,并且有意识的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得到了活跃,也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但或多或少的还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条分缕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更好开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它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而做好自己分内事的目的就是合作,也是合作的基础。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一个形式,根本不叫合作学习。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必然会有好、中、差之分。对于同一问题,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跟着别人走,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的让困难学生发言;教师只重视每个小组的想法而不关心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认为好学生能够代表其小组;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督促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

(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四)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励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策略

(一)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需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二)处理好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加剧两极分化,使差生更差。为此,教师可首先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举手,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错了也要说出来;其次,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回答,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到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第三,要求他们仔细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听完再动手操作,细致分析一下过程;第四,教师应重点指导学困生学习操作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三)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促进合作学习。不提出过于简单、不假思索就能解决的问题。问题过于简单,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懒惰,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教学乘法意义时,当出现:4+4+4=12,3+3+3+3+3=15,5+5+5+5=20情况时,提出“每个算式的加数都怎么样?”“请仔细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去寻找算式之间的联系,抓住本质,寻找共同点,促进组内交流,有利于合作。

(四)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1.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

2.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体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5.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同时也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6.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间明确争论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大家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责任编辑 曾 卉)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困生成员课堂教学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