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的听说训练

2014-07-03 14:59胡爱良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语文

胡爱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91-01

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重要标准,其中听说训练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既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进行交际和日常生活的需要。长期以来,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是“重读写,轻听说”,而学生则出现“能看不能听,会写不会言”的瘸腿人才。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课堂听说能力训练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感悟:

一、改变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重在教师的讲授,教学方式则是“粉笔+讲解”,而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这个舞台真正交到学生手中,为他们创设一个最佳的语言环境。比如:我们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见解,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自由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此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旁引博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说话的本领。如上《愚公移山》一文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接着给他们介绍《谈谈神话》,使学生兴趣大增。

二、运用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听说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爱听、想说的积极性,教学的形式要活泼多样,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环境中自主训练。如上《犟龟》时,可以让学生分别表演小乌龟、蜗牛等,围绕文章主旨“很遗憾,我不能这样,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这个观点是否可取进行小型辩论赛,这样有趣的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开展成语接龙、改编课本剧等形式各异、风格活泼的听说训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听说训练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单凭日常的随机训练是不够的,这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听说训练要求。

1.在讲读课的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以提高说话的能力。如《故乡》一文中景物描写非常精彩,教者可从两方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1)朗读课文中第二段和十二段的这两段文字,思考:这两段景物描写衬托出了故乡的什么特点?让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并发言。(2)教师朗读一遍第12自然段,然后让学生合上课本进行记忆性听写,看谁默写的多。通过训练便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听说训练的提高。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用听说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听清楚教师的问题并发现疑难,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3.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听说训练。写作教学中可进行音响写作训练、综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比如播放《渔歌唱晚》,可以作简要的提示:“这首乐曲以舒缓、优美、宁静的旋律,让人们眼前展现出这样地画面:太阳快要下山了,它的余晖照在开阔平静的江面上,泛起了粼粼金波,几片白帆隐隐可见,渔人们驾着小舟归来了”。然后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情境,完成写作构思,阐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听说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四、善于观察生活,丰富学生听说素材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听说训练的内容。所选内容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是他们所关注、关心的话题。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听、多想、多写,将生活中人们关注的时事、趣闻一一记录下来作为课堂听说训练的素材,这样在课堂训练时,学生既有话可说,又训练了学生笔述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如口头作文课上,我拿出一张交通事故的照片,让学生置身相关的情境之中,暂时变成情境中的某个角色:可以作为车中的乘客、司机、路过现场的行人……要求各人以不同的角色、角度进行观察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的听、说训练就落到了实处,而思维认识上也出现了顿悟。

五、组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听说兴趣

作为教师,除了在课内要进行有计划地听说训练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才能有效地保证听说训练的效果。如可以通过朗读、口头作文、故事演讲等比赛活动来培养学生练习听说的兴趣,从而收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