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体形态及年龄的特征分析

2014-07-05 01:17高秀华詹晓梅李亚坤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项群全能田径

高秀华,詹晓梅,于 飞,李亚坤

“得田径者得天下”,作为奥运会的“金牌大户”,当今田坛竞争激烈,运动员要创造更好成绩,除运动训练这一主要因素外,还和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作为最基本的形态指标在田径运动员选材中尤为重要。此外近年来优秀运动员的年龄特征也在发生变化,年轻运动员不断涌现,老将运动员也不甘落后,为了更好科学合理的选拔训练运动员,通过对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年龄进行分析,为新世纪竞技体育的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30届伦敦奥运会田径比赛43个单项男、女前8名的316名运动员,其中男159,女157人。(个别项目的运动员因没有个人信息的不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等查阅文献,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1.2.2 数理统计法

收集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高、体重、年龄数据并计算其克托莱指数。

1.2.3 归纳法

对统计结果进行逻辑归纳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竞技运动项群划分的标准较多,依据田麦久等人的研究,按运动项目所需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为一级分类标准,田径运动项目均隶属为体能类项群;以田径运动项目所需竞技能力的各自表现形式为二级分类标准,又可将其分为速度性、快速力量性、耐力性、综合性4项亚类,这4种亚类又可分成若干子类(表1)。本研究对世界优秀田径选手在不同项群项目间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及年龄进行分析(表2),表明其基础形态条件在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及综合性项群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有着重要的生理学意义。

表1 奥运会项目的项群分类

表2 优秀田径运动员在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中的身高、体重和克托菜指数均值变化表

2.1 身高特征

身高反映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水平,尤其是纵向发育水平的主要形态指标[1]。从表2可以看出,在亚类项目中男女的身高均呈现出投掷项目>跳跃项目>短跨项目>中长距离项目>超长距离项目的特点。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竞高类的投掷项目,在不考虑空气阻力条件下,影响投掷项目成绩的因素,主要是投掷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在初速度和出手角度相同情况下,出手点越高,投掷距离越远。而器械的出手高度与人体的身高臂长和最后用力的动作有关[2]。在一定程度上,身高越高,成绩越好。竞远类跳跃项目,身材高则重心高,可以预先获得高度、腾空幅度及提高握杆点的位置。而对于竞速项目,主要是受步频和步幅两大因素影响,虽然身材高大有利于提高步幅,但相对于快速力量性的项目,身高因素在成绩中比重较轻。因此,投掷项群运动员的身高较其他项群高,呈现出高大化特征。

2.2 体重、克托莱指数特征特征

体重是反映运动员肌肉、骨骼横向发育状况的一项形态指标。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kg/cm)×1 000,其运动员体重和身高的关系。由于身高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体重则受环境、训练等后天因素控制,因此用克托莱指数评价运动员的肌肉发展程度及肥胖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克托莱指数与其体重呈正相关,即运动员体重越大,克托莱指数越高。

从表2看出,不同项群男子的体重特征表现为投掷>全能>短跨>跳跃>中长>超长,女子体重特征表现为投掷>全能>跳跃>短跨>中长>超长。男女田径运动员在不同分组项目中克托莱指数依大小排序均为:投掷项目>全能项目>短跨项目>跳跃项目>中长距离项目>超长距离项目。

从项目肌群工作特点看,田赛项目的工作肌群是一次性爆发性收缩快速用力完成动作;径赛项目的工作肌群则是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地高速度地完成收缩;而全能运动是由跑、跳跃、投掷等的七个单项组成,所以要求运动员的体重既不能太轻,也不宜过重,只有比例适宜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同时有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与其体重密切相关,从中得知快速力量性的田赛项目对体重要求较高,不论男女运动员其克托莱指数也是最大的。

2.3 年龄特征

年龄,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经验与成熟,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心智越成熟、心理越稳定。现代激烈的田径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分析优秀运动员的年龄特征十分必要。

2.3.1 不同项群的年龄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男子运动员的年龄结构的项群特点即快速力量项群>耐力类项群>全能类项群>速度性项群,女子则为快速力量项群>全能类项群>速度性项群>耐力类项群。根据选材学的观点,各运动素质的增长都有其自身规律,素质增长过度到稳定阶段有先后顺序为: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这相应的决定了素质的消退顺序。由于不同项目对各项运动素质的要求不同,因此各项目的年龄大小也就不一。

2.3.2 不同年龄阶段特征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岁以下的共8人,占前8总人数的2.53%,获得金牌的仅有1人,占金牌总数的2.44%,其中最小的为18岁;20-24岁这个阶段前8名的共84人,占总数的26.6%;25-30岁这个阶段共171人,占总数的54.11%,其中获得冠军的27人,占金牌人数的65.9%,另外从图1中也可看出,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在25-29岁之间,在北京奥运会中,这一阶段共有135人进入前8名,占总金牌数的39.24%[3]。从多项研究中表明25-30岁这一年龄段是多数田径项目运动员出成绩达到高水平的最佳年龄段,这也表明该年龄段运动员渐渐成为奥运会主力军[4];31岁以上的共53人,占16.8%,与北京奥运会这一年龄阶段的6.97%相比有所上升。通过对这四个年龄阶段的分析,可以看出优秀田径运动员表现出的最佳竞技年龄区间为25-30岁,其次为20-24岁之间,再者为31岁以上,并且此阶段运动员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同时可以看出31岁以上的老将获得奖牌的数量明显多于19岁以下的年轻人,18-19岁是初露锋芒的年龄,个别运动员虽然表现出很高的运动水平,但在需要丰富的比赛经验、稳定娴熟的运动水平和激烈竞争意识的奥运会上还是很难稳住一席之地[5],说明参赛经验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田径比赛中的重要作用。

表3 年龄结构与获奖牌情况

图1 前8名运动员平均年龄走势

2.3.3 不同性别的年龄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获得奖牌的男女运动员年龄都不同程度的上升,24岁之前男运动员人数多于女运动员,但25岁之后女运动员人数明显增加。从表4中得知,男子26.67岁,女子27.18,男女年龄相差0.5岁,说明女子运动年限相对延长。

图2 不同性别各年龄阶段的人数分布

表4 伦敦奥运会运动员平均年龄表

4 结论

1)亚类项目中男女的身高均呈现出投掷项目>跳跃项目>短跨项目>中长距离项目>超长距离项目的特点。2)不同项群男子的体重特征表现为投掷>全能>短跨>跳跃>中长>超长,女子体重特征表现为投掷>全能>跳跃>短跨>中长>超长。男女田径运动员在不同分组项目中克托莱指数依大小排序均为:投掷项目>全能项目>短跨项目>跳跃项目>中长距离项目>超长距离项目。3)优秀田径运动员表现出的最佳竞技年龄区间为25-30岁,且运动员出现最佳成绩的年龄延长;不同性别的年龄分布不同,女子运动年限较男子相对长。

[1]张玉泉,陈开梅,温 彦.欧亚乒乓球选手年龄、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的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2):35-37.

[2]李溪元.浅谈影响投掷远度的因素[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S1):108-109.

[3]于奎龙,敬龙军.29届奥运会田径项目运动员年龄结构与特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462-464.

[4]刘 学.奥运会优秀田径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6):43-44.

[5]宋广林,孙 健.优秀田径运动员竞技年龄的特征[J].体育学刊,2006(4).

猜你喜欢
项群全能田径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全能小达人
全能小达人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项群训练理论的广泛应用
运动员知识能力培养的项群特点
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