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实践平台建设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2014-07-05 01:08汪蓉蓉钟晓明
湖北体育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验式体育

汪蓉蓉,钟晓明

教育部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的中心环节。由此,武汉体育学院在积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在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讨和实践。

1 武汉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背景

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大众化的休闲时代正在走近中国。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 046元,我国居民在运动健身方面的人均消费为1 000元左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发展健身休闲体育”。休闲体育不仅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时尚,而且纳入国家规划,成为国家行为,同时也成为当今世界新兴的产业。有资料表明,我国体育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增加值平均每年以超过15%的速度增长,到“十二五”末期,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7%左右,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 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 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休闲体育的发展,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校紧紧围绕社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需求而培育休闲体育经营、管理、指导与推广人才,必须加强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休闲体育专业的建立,在增加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与教育竞争力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我国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需要。2007年2月15日,我校所申办的休闲体育本科专业,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于2007年开始招生 (2007年2月15日 《教育部关于公布2006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专业代码040207S,学制四年,授予教育学学位)。2013年,休闲体育由试办专业转为特色专业,专业代码改为040207T。同时,有更多的学校还在申办休闲体育专业。由此可见,休闲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受到了社会和院校的认可。

2 休闲体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与实践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定要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符合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必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贴近行业、企业生产(服务)的实际为特色,注意“教育性、职业性和技术性”的协调发展。所以,在保证学生掌握适度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设施的建设。而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体现培养实践能力、应用技术能力特色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休闲体育专业建设论证研究,我们深感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不足: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少、条件简陋、项目分散,休闲体育项目及设施明显落后于市场发展,仅能初步满足竞技体育项目运动技术教学工作;近年来虽购置了攀岩、定向越野、拓展训练等器材设备,仍然难以满足已有专业在校学生的学习、训练,部分休闲体育项目需将到校外租赁场地教学、训练,学习效率及成果欠佳,教学成本较高。建立了部分休闲企业校外实习基地,但难以从事模拟场景教学和休闲娱乐场所经营管理实训……休闲体育场地、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休闲体育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如在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势必影响到学院的发展和学科的发展。

3 武汉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创新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武汉体育学院致力于建设休闲体育公共产品供应与休闲体育科技攻关、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休闲体育实践平台:整合拓展训练、攀岩、户外运动、高尔夫挥竿练习(含果领及模拟练习设备)等休闲体育项目资源,打造“休闲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体育休闲公共产品;以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湖北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为基础,建设从事休闲体育资源规划与项目设计的“休闲体育科技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咨询、培训等专业服务。“休闲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与“休闲体育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融教学训练与经营管理、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上岗实践与对外开放服务于一身,既符合我校休闲体育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又满足了我校休闲体育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需要,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市场。为此,设计了3个内容(见表1):①以拓展训练、攀岩、户外运动、高尔夫挥竿练习场为基地的休闲体育公共产品服务;②以攀岩、拓展训练等为基础的体验式教育培训与认证;③休闲体育资源规划与项目设计。

表1 休闲体育实践平台建设内容一览表

3.1 休闲体育公共产品服务平台

我校已建成340m2的拓展训练基地、占地400m2的标准攀岩场地、12 000m2的高尔夫挥竿练习场及可满足60人同时使用的户外运动装备器材,均可为日益火爆的大众户外运动体验提供服务。

3.2 体验式教育培训与认证平台

目前我校取得了国家级体验式培训师(TTT)培训认证资格,并与2012年7月和2013年5月成功举办了2期体验式培训师(TTT)初级培训班教学活动。与经济与管理学院(体育管理学教研室、体育经济学教研室)、湖北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合作,开辟了“体验式培训师培训学校”合作项目。在此基础上,建设体验式教育培训与认证平台,为学生就业服务,同时也面向市场,推广和培育体验式教育市场。

3.3 休闲体育资源规划与项目设计平台

以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湖北省体育产业研究中心”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为基础,建设从事休闲体育资源规划与项目设计的“休闲体育科技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咨询、培训等专业服务。从2006年开始,我校先后为武汉体育中心、湖北省体育局奥体中心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提供支持服务;在高尔夫场地会所规划与场地设计方面,为花山生态新城高尔夫项目建设、孝感北站·高铁新城高尔夫项目规划与设计等进行专修咨询;参与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等;为户外运动公司、户外运动赛事提供户外运动线路策划、产品策划等产品研发服务。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又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素材,还锻炼了学生队伍素质,为学生提供了各种实习实践的岗位和机会。

4 加强休闲体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建议

4.1 强调能文会武,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

随着我国休闲体育服务产业迅速崛起,休闲行业需要大量“手脑并用”、“能文会武”的具有一定休闲体育运动技能、懂经营、擅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休闲体育专业人才不能忽视综合能力培养,一方面,要对社会实践迫切需要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重点进行培训。通过举办“经管大讲堂”等相关专业讲座、开展演讲比赛和课堂情景模拟、拓展游戏,撰写调查报告、策划方案,以及制作PPT进行课堂演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注重素质拓展。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联欢会、才艺展示等活动,提高学员的组织协调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养成锻炼习惯、参加野外训练等形式,培养学员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优良作风和心理素质;通过组织社会考察和校友交流,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增强了社会实践经验。

4.2 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专业认证与就业指导

目前,我校休闲体育专业的特色模块课程就主要围绕于户外探索教育、体育旅游、体验式教育等方面,并且在学生培养上强化职业认证的要求,要求获得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证、运动员证、教练员证、职业资格认证等,由此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水平。我校休闲体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休闲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是户外运动、拓展训练和体育旅游等领域。二是体验式教育,目前我们取得了国家级体验式培训师(TTT)培训资格认证,在此基础上,建设体验式教育培训与认证平台,为学生就业服务,同时也面向市场,推广和培育体验式教育市场。三是休闲体育资源规划与项目设计,主要强调面向社会与市场的科技服务,与武汉体育中心等大型体育场馆服务提供休闲体育资源规划和赛事策划营销等方面的服务。

4.3 校内外相结合,采取实践基地校企共建机制

借鉴国外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人才培养规格与专业设置模式,在我校原有的与休闲体育企事业单位共建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兴建集约式休闲体育实践基地,形成“以学校实践基地为主、社会实践基地为辅”的校内外共建机制。以市场为导向,拓展休闲体育项目建设;以社会人才需求规格为标准,强化学生能力训练,加强模拟场景与实景教学,共同完成休闲体育专业参访见习、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任务,以培养休闲体育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在毕业时既掌握扎实的休闲体育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又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操控能力,在实践中能胜任相关工作。

4.4 加强学生实践指导,打造创新型教学团队

教育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在2007年提出了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并要求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作为一个新专业,休闲体育专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无现成的教师队伍,无成型、系统的专业教材资料,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基本上是“白手起家”。能否迅速集结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有效开展学生的实践指导工作,是培养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实践能力的关键。为此,当务之急在于:根据学科发展特点,在教学团队内涵分析基础上,结合武汉体育学院近年申报、建设休闲体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情况,构建创新型教学团队,并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和研究,提高教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加强教师的社会实践和兼职,提高对学生实践指导水平。

[1]藏亚欣,王浩伦,高 勤.搭建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平台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3):111-112.

[2]吕新颖,卞会泉.体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学校体育工作改革互动的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1-74.

[3]王守森.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综述[J].第一健身俱乐部,2009(10):15-17.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验式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2016体育年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