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和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比较分析

2014-07-05 11:41尚宇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17期
关键词:溶栓治疗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

尚宇

[摘要] 目的 分析尿激酶和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治疗,治疗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8%、94.9%;死亡率分别为7.7%、0%;出血并发症率分别为30.8%、17.9%,两组比较,治疗组血管再通时间早、再通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6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64.1%、溶栓后9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4.9%、溶栓后12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的再通时间早、冠脉再通率高,且药物维持时间长,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一种高效、安全的溶栓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尿激酶;瑞替普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7-0059-0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ibrinolytic therapy effect of urokinase and reteplase at enzym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SHANG Yu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Xifeng County First Hospital in Liaoning Province, Xifeng 112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fibrinolytic therapy effect of urokinase and reteplas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who had bee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1 to April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on the average,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urokinas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reteplase treatment, then the blood vessels in the pass rate, mortality and complications, and so on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 vascular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of patients were 53.8%, 94.9% respectively; And the mortality rates were 7.7%, 0%; the bleeding complications rate were 30.8%, 17.9% respectively, the recanalization tim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early, the recanalization rate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 vascular rate of thrombolysis after 60 min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was 64.1%, the blood vessels of thrombolysis after 90 mins was 94.9%, and the blood vessel of thrombolysis after 120 mins was 97.4%,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Reteplase has earlier coronary artery recanalization time, higher coronary artery recanalization rate, longer drug maintenance time and less adverse rea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t is a kind of efficient, safe clinical thrombolytic drugs, so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endprint

[Key words] Urokinase; Reteplas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ibrinolytic therapy

尿激酶和瑞替普酶作为当前临床普遍使用的溶栓药物,为了比较分析这两种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1],本文选取我院近两年采用尿激酶和瑞替普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中有关AMI的诊断标准,且没有溶栓禁忌证。排除有脑出血病史、脑血管结构异常以及颅内恶性肿瘤的患者;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体质患者(除月经来潮)[1,2];严重高血压、活动性溃疡及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终末端肿瘤患者等。将7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前都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加减剂量。在溶栓结束(5~12) h之内给予低分子肝素0.6 mL,每隔12小时进行皮下注射1次,连续给药(5~7)d,依据患者自身病情进行止痛、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效公司生产的尿激酶治疗,其国药准字号为H44024035,将150万U的尿激酶融入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在半小时内静脉输注。给予治疗组北京爱德药业有效公司生产的瑞替普酶治疗,该药总剂量是20 mU,先将10 mU融入10 mL的注射用水中,其注射所用时间不低于2 min进行静脉推注,待30 min后再把10 mU行重复静脉推注。两组患者均连续应用(5~7)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胸痛缓解程度及缓解时间,在溶栓开始之前或者溶栓后3 h内每隔30 min记录一次18导联心电图,进行严格的心电监护,记录所有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情况,并记录实施再次关注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在患者发病后每隔4个小时监测1次心肌酶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出血症状及体征。

1.4评定标准

溶栓再通的评定标准:运用间接指征:(1)胸痛2 h内基本消失;(2)在2 h消失内出现再次灌注心律失常现象;(3)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提前发生癌发病14 h内,只要符合上述三项中的其中两项及其以上者评判为再通,但是(1)和(2)两项组合不能评定为再通。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从表2可知: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8%、94.9%;死亡率分别为7.7%、0%;出血并发症率分别为30.8%、17.9%,两组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溶栓后不同时间段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从表3可知: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6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64.1%、溶栓后9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4.9%、溶栓后12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7.4%,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管再通时间早、再通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溶栓后不同时间段血管再通情况比较[n(%)]

3讨论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之上,其冠状动脉血供发生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从而导致其相应的心肌出现比较严重且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引起部分心肌发生急性坏死,即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随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以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常可危及生命。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以及持续性缺血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为了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保护心功能以及降低患者病死率,到目前为止,临床中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溶栓治疗,其对降低病死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溶栓制剂有三代,第一代溶栓药物主要以尿激酶为代表,它是从人尿或者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双链丝氨酸蛋白酶,可直接将患者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转变成活性纤溶酶,通过激活人体内的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最后溶解冠脉内血栓,是一种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2-4]。第二代溶栓药物主要以纤溶酶原激活剂为代表,它对纤维蛋白具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够选择性激活血凝块中的纤溶酶原,具有局部抗栓功效。第三代溶栓药物主要以瑞替普酶与替奈普酶为代表,目前在国内只有瑞替普酶上市,该药物是经过基因工程改构形成的“缺失型突变体”,具有较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其血浆半衰期延长至11~19min,非常便于静脉给药,适宜用在弹丸式静脉推注[5-8]。

AMI的黄金抢救时间是患者冠状动脉闭塞后3~6h,这段时间患者的内心肌组织是可逆的病理性改变,在这段时间内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可让患者血管再通,进而灌注梗死心肌,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率,大大缩小梗死面积,缓解患者不良症状[9-11]。并且最新的溶栓药物采用的是弹丸式注射给药方式,尤其适宜在县级医院及院前溶栓治疗时使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8%、94.9%;死亡率分别为7.7%、0%;出血并发症率分别为30.8%、17.9%,两组比较,治疗组血管再通时间早、再通比例高(P<0.05)。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6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64.1%、溶栓后9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4.9%、溶栓后12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符。采用溶栓治疗其具有较高有效性,其中其冠脉再通率高达94.9%,同时如果想要对其再通率进行提高,还可以实施院前溶栓。虽然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有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治疗率进行提升,但是也需要积极的做好健康教育,逐渐提高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从而加大对更多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以能够让梗死相关血管早日再通,以此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远期预后效果。同时在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1周之后,最好建议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能够进一步实行PTCA术,解决患者的冠脉狭窄问题,以此对其再次发生梗死问题进行防止,有效的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提升。

总之,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的再通时间早、冠脉再通率高,且药物维持时间长,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一种高效、安全的溶栓药物,特别适合用于院前溶栓急救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士梅.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30例疗效观察[J]. 安徽医药,2010,4(8):133-134.

[2] 钟石生,何健.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9(3):152-153.

[3] 叶世华,魏振华.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8):71-72.

[4] 白福新.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8):42-43.

[5] 宋毓青,陈威,胡宏宇,等. 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5):1049-1050.

[6] 王建军,李志民,方洁. 急诊应用瑞替普酶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12, 32(5):124-125.

[7] 李珂,秦英姿.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比较[J]. 西部医学,2013,25(9):1374-1376.

[8] 叶君明,黄文军.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应用瑞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2011,6(2):352-353.

[9] 刘小珍,杨伟杰.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 广东医学,2012,33(12):247-248.

[10] 吴嘉鸿. 尿激酶、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 安徽医药,2013,17(7):1226-1227.

[11] 刘冬梅. 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 河北医药,2013,35(3):62-63.

(收稿日期:2014-01-02)endprint

[Key words] Urokinase; Reteplas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ibrinolytic therapy

尿激酶和瑞替普酶作为当前临床普遍使用的溶栓药物,为了比较分析这两种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1],本文选取我院近两年采用尿激酶和瑞替普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中有关AMI的诊断标准,且没有溶栓禁忌证。排除有脑出血病史、脑血管结构异常以及颅内恶性肿瘤的患者;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体质患者(除月经来潮)[1,2];严重高血压、活动性溃疡及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终末端肿瘤患者等。将7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前都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加减剂量。在溶栓结束(5~12) h之内给予低分子肝素0.6 mL,每隔12小时进行皮下注射1次,连续给药(5~7)d,依据患者自身病情进行止痛、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效公司生产的尿激酶治疗,其国药准字号为H44024035,将150万U的尿激酶融入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在半小时内静脉输注。给予治疗组北京爱德药业有效公司生产的瑞替普酶治疗,该药总剂量是20 mU,先将10 mU融入10 mL的注射用水中,其注射所用时间不低于2 min进行静脉推注,待30 min后再把10 mU行重复静脉推注。两组患者均连续应用(5~7)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胸痛缓解程度及缓解时间,在溶栓开始之前或者溶栓后3 h内每隔30 min记录一次18导联心电图,进行严格的心电监护,记录所有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情况,并记录实施再次关注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在患者发病后每隔4个小时监测1次心肌酶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出血症状及体征。

1.4评定标准

溶栓再通的评定标准:运用间接指征:(1)胸痛2 h内基本消失;(2)在2 h消失内出现再次灌注心律失常现象;(3)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提前发生癌发病14 h内,只要符合上述三项中的其中两项及其以上者评判为再通,但是(1)和(2)两项组合不能评定为再通。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从表2可知: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8%、94.9%;死亡率分别为7.7%、0%;出血并发症率分别为30.8%、17.9%,两组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溶栓后不同时间段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从表3可知: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6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64.1%、溶栓后9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4.9%、溶栓后12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7.4%,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管再通时间早、再通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溶栓后不同时间段血管再通情况比较[n(%)]

3讨论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之上,其冠状动脉血供发生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从而导致其相应的心肌出现比较严重且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引起部分心肌发生急性坏死,即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随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以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常可危及生命。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以及持续性缺血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为了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保护心功能以及降低患者病死率,到目前为止,临床中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溶栓治疗,其对降低病死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溶栓制剂有三代,第一代溶栓药物主要以尿激酶为代表,它是从人尿或者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双链丝氨酸蛋白酶,可直接将患者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转变成活性纤溶酶,通过激活人体内的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最后溶解冠脉内血栓,是一种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2-4]。第二代溶栓药物主要以纤溶酶原激活剂为代表,它对纤维蛋白具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够选择性激活血凝块中的纤溶酶原,具有局部抗栓功效。第三代溶栓药物主要以瑞替普酶与替奈普酶为代表,目前在国内只有瑞替普酶上市,该药物是经过基因工程改构形成的“缺失型突变体”,具有较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其血浆半衰期延长至11~19min,非常便于静脉给药,适宜用在弹丸式静脉推注[5-8]。

AMI的黄金抢救时间是患者冠状动脉闭塞后3~6h,这段时间患者的内心肌组织是可逆的病理性改变,在这段时间内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可让患者血管再通,进而灌注梗死心肌,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率,大大缩小梗死面积,缓解患者不良症状[9-11]。并且最新的溶栓药物采用的是弹丸式注射给药方式,尤其适宜在县级医院及院前溶栓治疗时使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8%、94.9%;死亡率分别为7.7%、0%;出血并发症率分别为30.8%、17.9%,两组比较,治疗组血管再通时间早、再通比例高(P<0.05)。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6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64.1%、溶栓后9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4.9%、溶栓后12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符。采用溶栓治疗其具有较高有效性,其中其冠脉再通率高达94.9%,同时如果想要对其再通率进行提高,还可以实施院前溶栓。虽然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有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治疗率进行提升,但是也需要积极的做好健康教育,逐渐提高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从而加大对更多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以能够让梗死相关血管早日再通,以此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远期预后效果。同时在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1周之后,最好建议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能够进一步实行PTCA术,解决患者的冠脉狭窄问题,以此对其再次发生梗死问题进行防止,有效的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提升。

总之,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的再通时间早、冠脉再通率高,且药物维持时间长,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一种高效、安全的溶栓药物,特别适合用于院前溶栓急救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士梅.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30例疗效观察[J]. 安徽医药,2010,4(8):133-134.

[2] 钟石生,何健.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9(3):152-153.

[3] 叶世华,魏振华.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8):71-72.

[4] 白福新.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8):42-43.

[5] 宋毓青,陈威,胡宏宇,等. 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5):1049-1050.

[6] 王建军,李志民,方洁. 急诊应用瑞替普酶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12, 32(5):124-125.

[7] 李珂,秦英姿.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比较[J]. 西部医学,2013,25(9):1374-1376.

[8] 叶君明,黄文军.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应用瑞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2011,6(2):352-353.

[9] 刘小珍,杨伟杰.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 广东医学,2012,33(12):247-248.

[10] 吴嘉鸿. 尿激酶、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 安徽医药,2013,17(7):1226-1227.

[11] 刘冬梅. 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 河北医药,2013,35(3):62-63.

(收稿日期:2014-01-02)endprint

[Key words] Urokinase; Reteplas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ibrinolytic therapy

尿激酶和瑞替普酶作为当前临床普遍使用的溶栓药物,为了比较分析这两种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1],本文选取我院近两年采用尿激酶和瑞替普酶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及治疗指南》中有关AMI的诊断标准,且没有溶栓禁忌证。排除有脑出血病史、脑血管结构异常以及颅内恶性肿瘤的患者;活动性出血或者出血体质患者(除月经来潮)[1,2];严重高血压、活动性溃疡及二尖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终末端肿瘤患者等。将7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前都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加减剂量。在溶栓结束(5~12) h之内给予低分子肝素0.6 mL,每隔12小时进行皮下注射1次,连续给药(5~7)d,依据患者自身病情进行止痛、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效公司生产的尿激酶治疗,其国药准字号为H44024035,将150万U的尿激酶融入100 mL的生理盐水中,在半小时内静脉输注。给予治疗组北京爱德药业有效公司生产的瑞替普酶治疗,该药总剂量是20 mU,先将10 mU融入10 mL的注射用水中,其注射所用时间不低于2 min进行静脉推注,待30 min后再把10 mU行重复静脉推注。两组患者均连续应用(5~7)d。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胸痛缓解程度及缓解时间,在溶栓开始之前或者溶栓后3 h内每隔30 min记录一次18导联心电图,进行严格的心电监护,记录所有患者是否出现心律失常情况,并记录实施再次关注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在患者发病后每隔4个小时监测1次心肌酶变化,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出血症状及体征。

1.4评定标准

溶栓再通的评定标准:运用间接指征:(1)胸痛2 h内基本消失;(2)在2 h消失内出现再次灌注心律失常现象;(3)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提前发生癌发病14 h内,只要符合上述三项中的其中两项及其以上者评判为再通,但是(1)和(2)两项组合不能评定为再通。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从表2可知: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8%、94.9%;死亡率分别为7.7%、0%;出血并发症率分别为30.8%、17.9%,两组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溶栓后不同时间段血管再通情况比较

从表3可知: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6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64.1%、溶栓后9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4.9%、溶栓后12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7.4%,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管再通时间早、再通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溶栓后不同时间段血管再通情况比较[n(%)]

3讨论

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之上,其冠状动脉血供发生急剧减少或者中断,从而导致其相应的心肌出现比较严重且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引起部分心肌发生急性坏死,即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伴随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以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常可危及生命。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以及持续性缺血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为了能够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心肌灌注,挽救缺血心肌,保护心功能以及降低患者病死率,到目前为止,临床中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为溶栓治疗,其对降低病死率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当前溶栓制剂有三代,第一代溶栓药物主要以尿激酶为代表,它是从人尿或者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出来的双链丝氨酸蛋白酶,可直接将患者循环血液中的纤溶酶转变成活性纤溶酶,通过激活人体内的纤溶酶原,产生纤溶酶,最后溶解冠脉内血栓,是一种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2-4]。第二代溶栓药物主要以纤溶酶原激活剂为代表,它对纤维蛋白具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够选择性激活血凝块中的纤溶酶原,具有局部抗栓功效。第三代溶栓药物主要以瑞替普酶与替奈普酶为代表,目前在国内只有瑞替普酶上市,该药物是经过基因工程改构形成的“缺失型突变体”,具有较强的纤维蛋白选择性,其血浆半衰期延长至11~19min,非常便于静脉给药,适宜用在弹丸式静脉推注[5-8]。

AMI的黄金抢救时间是患者冠状动脉闭塞后3~6h,这段时间患者的内心肌组织是可逆的病理性改变,在这段时间内实施早期溶栓治疗可让患者血管再通,进而灌注梗死心肌,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率,大大缩小梗死面积,缓解患者不良症状[9-11]。并且最新的溶栓药物采用的是弹丸式注射给药方式,尤其适宜在县级医院及院前溶栓治疗时使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8%、94.9%;死亡率分别为7.7%、0%;出血并发症率分别为30.8%、17.9%,两组比较,治疗组血管再通时间早、再通比例高(P<0.05)。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6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64.1%、溶栓后9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4.9%、溶栓后120 min的血管再通率为97.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相符。采用溶栓治疗其具有较高有效性,其中其冠脉再通率高达94.9%,同时如果想要对其再通率进行提高,还可以实施院前溶栓。虽然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有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有效治疗率进行提升,但是也需要积极的做好健康教育,逐渐提高人们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从而加大对更多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和疗效分析,以能够让梗死相关血管早日再通,以此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远期预后效果。同时在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1周之后,最好建议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能够进一步实行PTCA术,解决患者的冠脉狭窄问题,以此对其再次发生梗死问题进行防止,有效的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提升。

总之,采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脉的再通时间早、冠脉再通率高,且药物维持时间长,患者不良反应较少,是临床一种高效、安全的溶栓药物,特别适合用于院前溶栓急救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士梅.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30例疗效观察[J]. 安徽医药,2010,4(8):133-134.

[2] 钟石生,何健.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9(3):152-153.

[3] 叶世华,魏振华.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8):71-72.

[4] 白福新.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2012,14(18):42-43.

[5] 宋毓青,陈威,胡宏宇,等. 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 32(5):1049-1050.

[6] 王建军,李志民,方洁. 急诊应用瑞替普酶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随机对照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12, 32(5):124-125.

[7] 李珂,秦英姿. 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比较[J]. 西部医学,2013,25(9):1374-1376.

[8] 叶君明,黄文军.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应用瑞替普酶及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2011,6(2):352-353.

[9] 刘小珍,杨伟杰. 瑞替普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 广东医学,2012,33(12):247-248.

[10] 吴嘉鸿. 尿激酶、瑞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对比研究[J]. 安徽医药,2013,17(7):1226-1227.

[11] 刘冬梅. 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J]. 河北医药,2013,35(3):62-63.

(收稿日期:2014-0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溶栓治疗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颅内出血的溶栓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D—二聚体在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研究
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