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RASFF食品安全实证研究

2014-07-07 02:08苗天顺周清杰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通报兽药转基因

苗天顺, 周清杰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北京 100048)

1979年2月,在荷兰“柑橘恐怖”事件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广泛担忧后,欧盟委员会召开成员国食品安全局会议,建议成立食品安全快速预警系统[1].随后,由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和英国等9个欧盟委员会成员国签订了一个“君子协定”,成立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RASFF).该系统旨在及时通报任何有损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信息.

2002年1月28日,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批准理事会规则(EC)NO(178/2002),即《食品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欧洲食品安全局及有关食品安全程序》(也称《欧盟食品安全基本法》)[1].按照该法律的要求,欧盟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建立了针对食品或饲料对人体健康引起直接或间接风险的通报网络,即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危机管理和紧急处理系统.该系统成员包含欧盟委员会、欧洲食品安全局、欧盟所有成员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目前,该系统是欧洲地区保障食品安全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并与全世界12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信息通报联系[2].

1 欧盟RASFF概述

1.1 通报类型及比例

自建立之日到2013年5月底,欧盟RASFF系统已经连续33年发布了共计35000多条通报信息(见图1).从图1中看出,近5年来RASFF每年通报的信息数量大致在3 000~3 500条左右.RASFF系统通报的预警信息既包括人类食用的食品,也包括畜禽饲料和宠物食品.本文重点分析前者,但也涉及到后两类.

图1 欧盟食品风险通报数量趋势Fig.1 Trends of RASFF notifications

欧盟RASFF系统的通报分为预警通报、拒绝入境通报、信息通报和新闻通报4类,在统计通报数量时,新闻通报不计入总数[3].1)预警通报(alert).欧盟成员国在检查出问题并确认有风险的食品或饲料已投入市场,已经采取相关措施后,向欧盟委员会发出通报,然后由委员会向其他成员国发布,成员须立即采取行动.2)拒绝入境(information notification).针对在欧盟边防站检测用集装箱或其他货运工具装载的食品或饲料,被认为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有风险的,应由欧盟相关部门的边境检查站退回,这类通报将分发给欧盟所有的边防站.3)信息通报(information notification).某一食品或饲料被确认存在健康风险,但因为这类食品或饲料没有进入成员国市场,不属于预警,无须立即采取行动.从2010年起,信息通报中又增加了关注信息通报(information for attention)和后续信息通报(information for follow-up)等2类,此类信息现在基本取代了原来信息通报的类型.4)新闻通报(news).与食品或饲料的安全有关,却不属于预警、拒绝入境或信息通报的范畴.

2008—2012年间,每年边境拒绝通报类占当年所有通报数量的一半左右,信息通报、后续信息通报和后续关注信息通报占比1/3,预警通报约占整个通报的17%左右(见表1).

表1 RASFF信息通报类型统计Tab.1 Classifications of RASFF notifications 起

1.2 通报信息的数据来源

RASFF通报信息的数据来源主要有官方市场控制、非成员国官方市场控制、食物中毒、消费者投诉、企业自检、边境扣留货物、边境释放货物和边境待检货物以及媒体报道.

从近5年的通报数据来看,来自边境扣留和边境释放货物的通报数量占整个通报数量的1/2以上,位列第1位.其次是官方控制市场,即来自各成员官方上报的通报数量占1/3,这两者加起来比例高达87%.其他数据来源分别是企业自检8.08%、消费者投诉3.76%、食物中毒1.35%、非成员国官方市场控制0.20%(见图2).由此可以看出其数据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

图2 2008—2012年RASFF通报信息的数据来源Fig.2 Breakdown in RASFF notifications between 2008 and 2012

1.3 通报的食品种类

自成立以来的30多年中,RASFF系统通报的食品种类多达42种,几乎涵盖百姓生活中的所有食品类型.具体而言,2008—2012年,被通报的食品种类最多的是坚果及种子类,总计通报2 836起,占所有通报信息的17.1%.尽管2012年的数据有大幅度的下降,但仍然多达329起.水果蔬菜总计被通报2 723起,占所有通报信息的16.4%,每年以10.4%的速度增长,2012年已经达到716起,成为2012年被通报食品种类的第1位.鱼及其制品被通报的数量也超过2 000起,占所有通报信息的12.1%,每年也以400起左右的数量居第3位.前3位5年合计都超过了2 000起.其他如食物接触材料、谷类和烘焙食品、肉及肉制品、调味香料、饲料原料、疗效食品等每年都超过上百起(见表2).

2 欧盟RASFF系统通报的风险源分析

引发RASFF通报的具体风险因素有26种.2008—2012年,被通报的食品风险因素排在前4位的依次为霉菌毒素、致病微生物、农药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见表3).

表2 RASFF系统通报的项目(前20类)Tab.2 Breakdown in product categories of RASFF notifications between 起

表3 RASFF系统通报的风险因素Tab.3 Breakdown in hazard categories of RASFF notifications 起

2.1 霉菌毒素

2008—2012年,霉菌毒素类信息通报合计高达3 423起,占当期所有信息通报比例的20%以上,5年中有4年排在第1位.

从表3可以看出,近5年由霉菌毒素引发的通报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通报数量924起,占当年的30.47%.2012年,通报数量下降到525起,降到15.32%.值得注意的是,其绝对数量仍然超过500起.按毒素类别分,黄曲霉毒素污染是霉菌毒素污染问题的主要构成(见图3).

图3 霉菌毒素通报数据的构成Fig.3 Components of mycotoxins hazard notifications

2008年,霉菌毒素的通报924起,其中黄曲霉毒素通报895起,占霉菌毒素通报的96.86%.尽管每年由霉菌毒素引发的通报数量在逐年下降,黄曲霉毒素的数量也不断下降,但是每年由黄曲霉毒素引发的通报数量仍然占当年黄曲霉毒素引发的通报数量的 90%以上,2008年 96.86%,2009年95.94%,2010年95.58%,2011年92.86%,2012年92.19%.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近年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动物饲料通报数量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2008年,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动物饲料通报数量只有11起,但2011年和2012年分别激增到96起和76起.另外,由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水果和蔬菜通报数量也呈现增加的趋势,由原来的每年平均70起左右,2012年增加到137起,增幅高达77.63%.

数据还表明,坚果及其制品和种子极易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其通报数量往往是其他食品的数倍,具有远高于其他食品种类风险的特征(见图4).

2.2 致病微生物

RASFF通报的致病微生物很多,主要有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杆状菌、弯曲杆菌、阪崎肠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诺娃病毒、肉孢子虫、弧菌、宋内氏志贺氏菌和肉毒杆菌等10多种.由致病微生物导致食品通报的发生率一直处于高位波动.2008—2012年各年通报数分别为447,469,538,601,593起,每年占通报比例平均为16.02%.

图4 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种类2008—2012年Fig.4 Food types of aflatoxins hazard notifications between 2008 and 2012

沙门氏菌是影响最大的致病菌,导致食品通报占比达68.88%,说明沙门氏菌引发的通报所涉及的食品种类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饲料原料(19.68%)、家禽肉及其制品(16.06%)、肉及肉制品(14.75%)、水果蔬菜(11.24%)、调味香料(10.20%)、宠物食品(6.69%)、坚果及种子类(6.09%);其次是李斯特菌,占比15.29%,主要涉及鱼类及其制品(46.67%)、牛奶及其制品(23.21%)、肉及肉制品(17.78%);大肠杆菌位于第3位,占比7.85%,主要涉及双壳类及其制品(52.88%)、肉及肉制品(22.60%)和牛奶及其制品(5.29%),详细信息如图5.

图5 致病微生物通报数据的构成Fig.5 Components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hazards

2.3 农药兽药残留

农药兽药残留是指农药、兽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兽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4].农药兽药残留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RASFF系统通报数量排在前3位的风险因素,每年占比在8.6%左右.

2003年,欧盟委员会发布2003/0052/COD指令,将发布农药最大农药残留限量(MRLs)、实施农药残留监控的职能统一调整到欧盟委员会.2005年,欧盟委员会发布395/2005/EEC指令,整合和调整了对植物及动物源食品和饲料中农药残留管理指令,明确界定了MRLs适用范围、申请审批程序和数据要求、农药的使用授权、MRLs分类、残留监控、信息公开、预警、紧急事故处理和处罚等各环节的法规要求,形成完整系统的农药残留管理法律体系.395/2005/EEC指令于2008年9月起正式实施.

RASFF系统通报中由农药残留引发的通报呈逐年快速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77%.2008—2012年各年通报数量分别为174,172,282,362,447起,不断创出新高,近4年增加了1.6倍;但是兽药残留自2009年快速下降后,趋势基本稳定.2010年以来,兽药残留通报数量均在60~80波动,见图6.

图6 农药和兽药残留通报数据走势Fig.6 Trends of pesticide residues and residues of veterinary medicinal products

近年农药残留通报的突出问题涉及到上百种农药,主要有三唑磷、腐霉利、杀线威、氧化乐果、久效磷、灭多威、双甲脒、甲胺磷、伐虫脒、硫丹、毒死蜱和多菌灵等12种.这12种农药残留被通报的数量占比60.54%,其中灭多威残留被通报117起,三唑磷残留被通报109起,氧化乐果残留被通报103起,排在前3位.

尽管RASFF系统通报所涉及的农药种类繁多,但是其影响的食品种类相对比较集中.数据显示,农药残留引发的通报食品类型主要是水果蔬菜类和调味香料类等2类,分别占比81.14%和9.52%(见图7).

图7 2008—2012年农药兽药残留的食品构成Fig.7 Food types of pesticide residues and veterinary medicinal residues between 2008 and 2012

RASFF系统通报的数据表明,硝基呋喃残留是引发通报的主要因素,也是兽药残留的主要成分,占兽药残留通报总数的42.98%.甲壳类动物的残留量一直较高,占由硝基呋喃残留引发通报的86.01%.在引发的兽药残留通报主要原因中,伊佛霉素和氯霉素排在第2位和第3位,分别为11.36%和10.91%.伊佛霉素残留近3年被持续在肉类及肉制品中检测出来,尤其是2011年被通报创30次的纪录.氯霉素残留每年都在5~15起波动,主要涉及的食品种类有甲壳类动物、肉类及其制品、鱼类及其制品和蜂蜜及蜂王浆等4类.

2.4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的风险通报一直是RASFF系统的关注热点.2008—2012年,由重金属污染引发的通报数量保持在250~280起,占当年所有通报的7.8%左右,排在第4位.在重金属污染通报中,主要涉及锡、铬、汞、镉、铅、砷、锌、锰、镍等9种金属.其中,汞、镉、铬、铅、镍被通报的比例最高.2008—2012年,上述5种重金属的总通报量分别为425,318,220,207,137起(见图8).

图8 重金属污染通报数据分析Fig.8 Breakdown in heavy metals hazard

不同的重金属引发的食品通报类型各不相同,如居于第1位的汞污染主要污染鱼类及其制品,占汞污染的九成以上.排在第2位的由镉污染所引发的通报主要涉及甲壳类动物及其制品、谷类及烘焙食品和食品接触材料,上述3类占镉污染的七成以上.铬、铅、锰污染在接触类材料通报中占绝大多数,3者合计超过六成.从图8看出,有关砷污染的通报近2年出现增加趋势,通报主要涉及动物饲料、疗效食品和宠物食品等.值得注意的是,近2年来锰污染的通报数量成倍增加,由2008年的3起增加到2012年44起,几乎全部来自食品接触材料.

2.5 过敏源物质

欧盟委员会根据2003/89/EC指令,制定了有关标签、食品描述和食品广告的法规,要求如果食品如牛奶、坚果、菜籽、豆类等含有可以导致过敏反应的食品过敏原,则必须在标签中标明[5].因为食品过敏原产生的过敏反应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肠胃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时可能产生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6].

2009年,由过敏原物质引发的通报数为97起,较2008年的48起增加了一倍,成为近几年的最高点.从RASFF数据分析表明,2009年通报数量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未标明牛奶成分中可能含有食品过敏原这一原因的增加.大部分的通告来自奥地利的抽样调查,都是基于黑巧克力产品中含有的未申报的牛奶成分[7].在虾、腌制蔬菜和含酒精的饮料中都含有未申报的亚硫酸盐,从而造成相关报告数量位居通报数的第2位.2011和2012年,由过敏原物质引发的通报数没有大幅度的变化,大致在80~90起(见图9).

2.6 转基因食品

图9 过敏源物质通报数量趋势Fig.9 Trends in allergens hazards notifications

转基因食品风险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物种基因组中嵌入了特定外源基因的食品.2002年,RASFF系统开始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通报(见图10).由图10看出,从2005年以来,转基因食品的通报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并出现比较大的波动.2006年和2009年达到了2个高点,分别是139起和149起.尤其是在2009年,关于食品和饲料中转基因的通报数量陡增,加上25例来自饲料类产品的通报,两者达到174起.部分原因是因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加拿大政府于1996年8月批准使用抗除草剂转基因亚麻CDC Triffid的商业种植[8],美国政府于1999年通过转基因亚麻CDC Triffid的商业种植[9],由于人们担心转基因亚麻籽可能会造成交叉污染,加拿大政府于2001年决定收回对转基因亚麻籽的授权.事实上,该过程也没有造成转基因亚麻籽进入商业化市场.然而,欧盟通过RASFF系统于2009年9月接获德国的通报,告知某公司在检查其谷类和烘培制品时,发现产品中掺有未经授权的亚麻品种FP967(又称CDC Triffid),从而引发转基因亚麻FP96事件.这就造成了2009年该通报数量的大幅增加.另外,MON88017玉米和MIR604玉米也是造成当年通报增加的2个因素.

图10 转基因食品通报数量趋势Fig.10 Trends in GMO hazards notifications

3 结束语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欧盟RASFF数据库的系统研究,从中发现进入欧盟市场的食品安全形势,包括主要的风险源,主要风险影响的食品类别,最近几年食品安全的新变化,等等.具体而言,欧盟RASFF数据库通报的信息表明,在2008—2012年,欧盟食品安全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从被通报的食品种类看,数量超过1 000起的只有4类,包括坚果及种子类、水果蔬菜、鱼及其制品、食物接触材料.坚果及种子类被通报数量虽然最多,但最近呈下降趋势.被通报数量居第2位的水果蔬菜类在2011年、2012年已经超过坚果及种子类,成为这2年的第1名.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是,食物接触材料也是近年来RASFF通报的一个焦点,这一点值得国内监管部门和食品行业关注.

2)从食品安全风险源看,在欧盟RASFF通报的26种食品安全风险因素中,霉菌毒素始终位居第1,其中黄曲霉素污染问题最多,总数超过3 000起.排在第2大风险源的是致病微生物,其中沙门氏菌在致病微生物中比例最高,达到68.88%.国内媒体、公众和监管部门高度关注的农药、兽药残留在欧盟RASFF通报数量中排名第3,但绝对比例并不高,每年大致在8.6%左右.在农药、兽药残留通报案例中,灭多威残留、三唑磷残留、氧化乐果残留被通报的数量最多.重金属污染也是影响欧盟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引发的通报数量占每年所有通报数的比例稳定在7.8%左右.在重金属污染事件中,汞、镉、铬、铅、镍被通报的比例最高.

3)滥用食品添加剂在欧盟RASFF系统中并不常见,而掺杂使假这种人为恶意行为则更是少之又少.这一特征与我国形成了鲜明对比,因为这2个风险因素在我国食品领域大量存在,为社会和监管部门所高度关注.另外,自2002年开始通报转基因食品后,与转基因食品有关的通报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就有来自中国的食品,2008—2012年共有161起,占通报总数的近1/3.

欧盟RASFF是全球运行效率最高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之一,在30多年的运行中不断完善,为欧盟各国监控食品风险情况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从另一角度讲,欧盟RASFF系统的建设思路、做法也对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大有裨益,因为整合原来分散在农业、卫生、质检、食药监、工商等监管部门的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食品风险信息库,并增加信息的透明性和应用性,可为政府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居民食品消费、食品生产经营提供指导.

[1] European Union.Regulation(EC)No.178/2002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laying dow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requirements of food law,establishing the European Food Safety Authority and laying down procedures in matters of food safety[EB/OL].[2002-01-28]http:∥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32002R0178.

[2] Marvin H J P,Kleter G A,Prandini A,et al.Early identification systems for emerging foodborne hazards[J].Food Chem Toxicol,2009,47(5):915-926.

[3] RASFF.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RASFF)Portal[DB/OL].Online Searchable Database,2013:[2013-06-12].http:∥ec.europa.eu/food/food/rapidalert/index_en.htm.

[4] Morris D J,Gray A J,Kay J F,et al.EU sampling strategies for the detection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aquaculture species:are they working?[J].Drug Test Anal,2012(4):1-9.

[5] European Commission.Directive 2003/89/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10 November 2003 amending Directive 2000/13/EC as regards indication of the ingredients present in food stuffs[J].Official Journal L,2003,308:1-18.

[6] 唐晓纯,许建军,瞿晗屹,等.欧盟RASFF系统食品风险预警的数据分析研究[J].食品科学,2012(5):285-292.

[7] Kleter G A,Prandini A,Filippi L,et al.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ly emerging food safety issues by analysis of reports published by the European Community's 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RASFF)during a fouryear period[J].Food Chem Toxicol,2009,47(5):932-950.

[8] Canadian Grains Commission.Background information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material found in Canadian flaxseed[EB/OL].(2010-2-1)[2013-8-12]http:∥www.grainscanada.gc.ca/gmflax-lingm/pfsb-plcc-eng.htm.

[9] Reuters.U.S.GMO Rice caused$1.2 billion in damages[EB/OL].(2007-11-5)[2013-8-12]http:∥wwwreuterscom/article/asiaTopNews/idUSIndia-30351820071106.

猜你喜欢
通报兽药转基因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探秘转基因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转基因,你吃了吗?
WTO/TBT 通报
WTO/TBT 通报
中兽药在家禽养殖中的作用与应用
兽药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