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14-07-09 17:22唐其荣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作业数学课堂教学

唐其荣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对学生减负增效,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教师是关键。这要求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效率,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减负,并不意味着教师也减负,教师反而要增负,教师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教材、钻教法,备课堂、备学生、备作业,最大努力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确保减负不减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能力

俗话说得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现在,知识信息不断更新,我们要不断给自己充电,吸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手段,学习和掌握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为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高效率的教学创造自身条件。争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型教师。为“减负增效”提供好的源头。

二、认真钻研教材备好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在备课上应多研究教材和学生,多进行教学探索,选择恰当的教法。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课前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对一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逻辑清晰可见,教学目标明确无误,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为此,我们要花较多时间和精力去备好一堂课。

三、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减负增效”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上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助学习、敢于发表新想法和新做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展示,真正形成开放性课堂。课堂上敢于让学生自己设计开放性问题,这样主动参与的欲望更强,从而使他们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以提高。小学数学应视为应用数学而不是理论数学,教学时应把抽象的书本内容形象化,枯燥的练习游戏化;作为数学教师最头疼的就是上练习课,为了提高上练习课的效果,我想了很多的方法:如先从学生感兴趣的题入手,先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再开展比赛练习等,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这样的话练习效果就提高了很多。同时课堂上还让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身边疑难问题,感受到学数学是生活的需要。让学生真正地变“学会”为“会学”。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五、精设作业, 及时反馈有针对性

1.以少胜多,练习典型有针对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学家波利亚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严格把关,慎之又慎,通过优化设计的练习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智能的健康发展。

实践证明,精设练习,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可以使学生体会问题的本质,锻炼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2.分层练习,利于因材施教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遵循学生认知结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对新知的内容出发,作业应该让全班每个学生都能通过练习得到提高,因此作业的布置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分层设计。例如,在教学了“有余数的除法”之后,可以安排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基本性练习。例:学校共有80盆月季花,平均分给6个年级,每个年级能分到几盆花,还剩几盆?(这样的习题出2~3个)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它的简单应用。

(2)综合性练习。例:在()÷9=5……□中,□里最大能填几,被除数最大是几?在()÷□=7……4中,□里最小能填几,被除数最小是几?以上的练习可以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理清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这四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对“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这句话的应用。

(3)拓展性练习。例:劳动节快到了,学校的围墙上按红、绿、蓝、黄、橙的顺序插了81面小旗,请问第29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第50面小旗是什么颜色?第77面呢?通过以上练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实践证明,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第一、第二层次的练习,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第三层次的练习,从而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自我最佳发展区,同时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知识梳理,自主乐学显实效

数学是一个整体,不同的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系,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应当能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乌申斯基有句名言:“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把自己头脑中零散的、无系统化的知识组织起来,成为有系统的知识结构。所以,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安排一些必要的阶段性复习疏通单元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进入中年级,开始尝试和学生一起梳理单元的知识点,并把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沟通和对比。例如:在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个内容时,可以联系求一个自然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进行沟通和对比,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因此,平时也试着布置一些梳理单元知识的作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整理意识和整理能力,让学生养成一种数学整理的习惯。学生对这种作业形式也很喜欢,设计出各具特色地知识网络图。

虽然精心备课耗时费力,但可使学生每节课“满载而归”;虽然设计作业更花心思,但学生可以因此跳出“题海”,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我们“沉下心来备好每一节课,潜下心来研究每一节课,静下心来设计每一次作业,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使课堂教学更加生态、更加高效,让我们的学生在快乐中进步成长!

【作者单位:句容市茅山镇何庄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作业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