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可预测H7N9致命程度的人体蛋白

2014-07-09 01:51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6期
关键词:李兰娟禽流感血浆

中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可预测H7N9致命程度的人体蛋白

中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存在人体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血管紧张素Ⅱ”和H7N9禽流感的病死率相关,“血管紧张素Ⅱ”指标越高,H7N9禽流感患者病死率越高。

这项研究成果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人员共同完成,于北京时间5月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并报道单个蛋白与H7N9禽流感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血管紧张素Ⅱ”存在于人体血浆、血管壁、心脏、肾脏等组织中,主要功能是调节机体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研究团队收集了杭州、上海、南京三地的47例H7N9禽流感确诊患者的血浆,经过对“血管紧张素Ⅱ”以及病毒载量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H7N9禽流感病重患者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Ⅱ”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越高,体内的病毒载量越多。

“这一特征在发病后第2周尤为明显。包括8例死亡患者在内的重症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指标普遍保持上升状态,但轻症患者的这一指标在第2周就会有所下降。”该成果的领衔者、国家卫生和计生委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专家组专家李兰娟说。

进一步研究发现,与此前检测的C反应蛋白、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相比,“血管紧张素Ⅱ”预测H7N9禽流感严重程度与是否致命的准确度更高。

在此之前,由于缺乏足够大样本的分析统计,研究人员很难发现单个蛋白在人血浆中的改变与疾病严重程度及发展情况的关系,临床上也没有预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疾病进展情况的标志物。

“此次发现可令这种蛋白用于临床,作为首个H7N9患者重症化的预警指标,预测患者疾病的致命程度。”李兰娟说。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称,这将有助于医护人员根据病情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抢救措施,从而使治疗更加可靠、有效。

《自然-通讯》杂志期刊执行主编印格致表示,此项研究成果将为禽流感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见解,给未来可能再次爆发的禽流感提供生物标记物和潜在的治疗方案。

2013年3月,中国在全球首先报告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可由禽传染给人,引发重症肺炎并危及生命。2013年3月至今,中国各地报告的禽流感病例已经超过200例。

李兰娟研究团队2013年介入H7N9禽流感研究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活禽市场是人类感染H7N9的主要源头,发现导致H7N9禽流感由禽传人的病毒基因变异位点,首次揭示了H7N9感染临床规律性特征、患者的病例特征,并成功自主研发H7N9禽流感病毒疫苗株,开发了快速诊断试剂盒。

此外,在临床上,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人工肝支持治疗能有效清除和抑制细胞因子风暴,降低病死率。

“发现风险,识别病毒,阐明机制、阻断传播,寻找有效疗法,一系列研究是控制疾病的关键。”李兰娟院士表示,研究团队将继续密切关注H7N9禽流感病毒的变异及流行动向,对发病机制、重症病例治疗以及疫苗临床试验做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李兰娟禽流感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小学生收到李兰娟院士回信
李兰娟与郑树森 比翼双飞四十载
儿子眼里的李兰娟院士
李兰娟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禽流感
美国7月禽流感频发复关或延迟至明年二季度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