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国家医学教育体系对我国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

2014-07-09 01:51马静岳毅刚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6期
关键词:住院医师医学教育医师

马静 岳毅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作为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医学教育体系。但医学是一门知识更新速度快、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学科,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事业改革的需要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医学发展的社会性、公平性、整合性等新趋势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医学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2012年教育部、卫生部决定共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目标是培养一批高层次、国际化的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大批农村基层实用型全科医生等高水平的医师。欧美发达国家医学教育历经多次变革与完善,走在世界的前列,是比较成功的教育模式。借鉴其成功经验,探索中国特色医学教育发展道路,完善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从而深化当前医学教育改革。

1 医学教育体系的概念

按照《辞海》的解释,教育体系亦称“教育系统”,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教育教学功能的教育组织形式的整体[1]。在实际运用中,教育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体系,除教育结构体系外,还包括人才预测体系、教育管理体系、师资培训体系、课程教材体系、教育科研体系、经费筹措体系等,相对于教育结构体系,称为服务体系。狭义的教育体系,仅指各级各类教育构成的学制,或称教育结构体系。

高等医学教育体系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联系,如高等医学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等。

2 欧、美发达国家医学教育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般说来,世界医学教育体系分为北美模式和欧洲模式[2]。北美模式以美国为代表,欧洲模式以英、法为代表。

2.1 美国医学教育体系 美国医学教育体系以本科后教育和精英教育为主要特征,属于大学本科后教育,即完成综合性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后,进入医学院校学习。实行八年制培养模式,建立分级和四年制课程体系,分为两个阶段实施,即“4+4”模式,先四年学习获得学士学位,后四年医学院校学习,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过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临床能力与科研能力[3]。实行精英教育,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入学必须参加统一的医学院入学联考(MCAT),内容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同时必须通过专家委员会的面试。同时有相应的行业组织制度——全美医学院校资格认证委员会医学教育联络委员会(LCME)评估认证医学教育资格,美国国家医学考试委员会(NBME)组织全美医师执照考试(USMLE),美国医学学科理事会(ABMS)负责颁发全美统一的各专科住院医师培训与资格证书。

2.2 英国的医学教育体系 在英国,医学委员会(GMC)负责管理高等医学教育。医学院校的主要任务是高等医学教育,而且医学教育有相当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医师注册制度、对学校的医学教育、学位授予和行医必备条件都有明确的规定。英国医学院校实行自主招生,规模由政府宏观控制。根据学生的入学申请、高中毕业成绩(A-level)、面试表现等录取学生,特别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考察要求较高。英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学制通常为5年,毕业授予内科、外科学士学位(MBSS)[4],经过1年实习,实习合格者再完成2年的医学轮转,然后接受2~3年的专科培训,才可称为全科医生或专科医生。英国医学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对学生的知识技术、工作态度、临床技能、以及学术水平等都有严格的考核程序,考核结果作为遴选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的依据[5]。

2.3 法国的医学教育体系 法国医学教育学习难度大、竞争性强、淘汰率高,属于“精英教育”。重视临床实践,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高。法国的医学教育学制最长,为9~11年,分为三个阶段。其第一阶段是两年时间,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期末,各门课程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根据全年成绩再进行排名,平均下来仅取16%的学生进入第二学年学习,正式成为医学生。第二阶段由4年组成。4年结束后,医学生基本具备了住院医师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等能力,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自主选择专业,进入专科医学学习。第三阶段为3~5年。全科医学教育是3年,而专科通常为5年。本阶段结束时,通过论文答辩,获取医学博士学位[6]。

综观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均有统一、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学制在5年以上,有相应完整的制度或法规体系进行制约[7];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有规范的医师职业准入制度,而且比较完善;学校教育与毕业后的住院医师培训、注册前医师培训连接。

3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体系现状

3.1 多层次、多学制并存 我国医学教育层次多,多种学制并存,高素质医学高级人才不足,不能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在我国,通过全国高中毕业考试即可进入医学院校学习。现行的高等医学教育体系有三年制大专、五年制本科、七年制硕士,还有八年制博士。医学教育学制层次多,五年制本科教育是主流。目前,除部分西部地区和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少量三年制医学专科教育以外,医学生培养主要是五年制本科教育,作为我国医学人才培养的一种比较规范成熟的模式。五年的本科教育按照国家统一教学大纲,包括两年半基础教育、两年半临床专业教育(专业课程需学习含临床见习、1年的毕业实习期)。目前,我国临床医学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各校基本一致。

近年来,参考国际医学教育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家批准在一些学校陆续开设7年制或8年制医学教育。2004年,教育部、卫生部颁布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教育部决定将八年制医学教育试点由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开设)、北京大学(2001年开设)扩展到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至2009年,国内开设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共有12所大学。

3.2 完善中的医学教育体系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初步建立了包括学校基础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体系。但是,我国医学院校的招生仅仅以学生的高考分来决定,毕业时,只要所有课程的成绩合格,就能够从事医师职业,没有规范的医师职业准入制度,可以说医学教育是“宽进宽出”。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规范了医师准入制度,对医学教育起到了导向作用。但是,缺乏毕业后住院医师培训或注册前医师培训与学校内教育严密对接。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2014年2月,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启动,决定2015年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将在全国推行[8]。届时,中国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包括五年的学校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包括3年的住院医师培训和X年的专科医生培训及终身学习阶段的继续医学教育组成,进一步与国际成功模式接轨。同时,医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分支,人们更关注于专业技能的发展,并没有完全融入到共同的高等教育,与其他专业高等教育之间缺乏融通的接口,人文社会和行为科学的课程薄弱,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 欧美发达国家医学教育体系的启示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卓越医师”的教育培养。我们应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博采众长,借鉴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教育模式,完善中国医学教育体系,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4.1 构建现代化医学教育体系 医学教育是包括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统一体,必须反映并服务于社会需求,以医学院校为载体,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通过制定、完善各类医师培训制度及建设培训基地,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连续统一的中国特色现代化医学教育体系。具体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体现多层次、多样化的医学教育,不同层次的医学教育必须明确设置全国统一的培养目标与要求,能够反映医师职业的岗位需求。

4.2 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据了解,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乃至许多发展中国家均已建立了政府主导的、较为成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效地保证了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临床医疗质量。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培养临床医生的必经阶段,严格规范的培训可使医学生转变为素质能力有保证的合格医生。

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卫生部、教育部高度重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工作,协同多个部门,一直在进行不懈的研究探索。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适应我国国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1993年,卫生部颁发《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每年招录规模达两万余人,全国数百家医院开展了住院医师培训工作。今年年初,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个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接着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正式启动[8]。

4.3 加强人文综合素质培养 如何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培养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富有人性、情商、具有良好医德医风、“以病人为中心”的优秀医师是不断变化的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医学教育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性的特点,开展以职业精神为主线的医学人文精神的教育活动,把医德与医术的教育培养结合起来,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提升人文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未来医学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批判性创新思维与研究潜质的综合性医学人才。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分支,医学教育同样分享现代教育原则,并在医学教育体系的构建中得到尊重和贯彻[9]。如现代教学观念和策略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化,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教学方法的改进及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等,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培养应作为核心任务[10]。批判性思维是科学创新的基本素质,是医学创新的根源之一,因为临床和科研是两个相互促成的主体,科研的发展促成了临床的进步,而临床发现的实际问题要以科研来解决。

医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是以当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精神是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转变,加之大量现代科学技术渗透到医学领域,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服务的同时,对医学人性化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从医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反思医学教育,对医学生教育培养必须重视并强化医学教育的人文底蕴,形成坚实的医学“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特别要重视培养医学生有效的医患沟通能力,注重避免理论说教,避免单纯采用医德和思想教育形式,结合学生的临床见习或实习等实践活动,以角色扮演、现场演示等方式进行[11]。

4.4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于2002年(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IIME)提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界定了临床医生的最基本能力”,不管是在何处接受教育或实习,都应达到所规定的标准才算合格的医学人才[12]。基于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地进行医学教育改革,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更新医学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医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思想应具有时代特征、国际视野、医学特点等;同时,紧跟世界高等教育的趋势,保持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的一致性。

立足现实,借鉴成功经验,深化改革,提升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要研究医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医学生教育的方法,为医学教育提供最佳的知识和方法,包括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安排教学结构和课程设置;探索多学科综合性教学、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人文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等。

[1]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尹晓然,张军.国外临床医学教育现状以及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06,12(3):271-274.

[3]刘滨,王家耀.浅析美国医学教育概况[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7,24(1):22-24.

[4]莫明树,陈代娣.英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西北医学教育,2012,15(6):1071-1072.

[5]黄强,蔡宛如.英国医疗体制背景下的高等医学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325:6-8.

[6]刘钰晨,梁勇.法国医学教育制度分析及其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5(2):107-109.

[7]Dauphinee W D, Wood-Dauphinee S. The need for evidence in medical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best evidence medical educa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inform, guide,and sustain medical education research[J]. Acad Med,2004,79(10):925-930.

[8]刘博智.医学毕业生必须接受三年的规范化培训后方可从医[N].中国教育报,2014-2-15-1.

[9]Cook D A, Bordage G, Schmidt H G. Description, justification and clarification: a framework for classifying the purposes of research in medical education[J]. Med Educ,2008,42(2):128-133.

[10]法晓艳,季晓辉.欧美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对完善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体系的启示[J].江苏高教,2011,14(5):147-149.

[11]高千.医学创新教育的思考[J].交通医学,2010,24(2):214-216.

[12]郑少燕,杨棉华等.面向国际化挑战改革医学教育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1,13(8):25-27.

猜你喜欢
住院医师医学教育医师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基于病例学习模式查房对住院医师培养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