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验针灸学》教学实践探索新时期针灸医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4-07-09 01:51刘延祥郭义周丹郭永明孟向文平芹芹阎丽娟张琼陈爽白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6期
关键词:针灸学本科生天津市

刘延祥 郭义 周丹 郭永明 孟向文 平芹芹 阎丽娟张琼 陈爽白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亦是如此,科技人才的竞争亦是如此;竞争的焦点根源于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竞争,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因此,能否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重要。而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因此,提高针灸医学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针灸医学专门人才,拓宽针灸医学创新型人才的成长途径,大力挖掘拔尖学生的培养试验,首先要培养针灸医学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针灸学院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获得科技创新基金立项和参加不同级别的学科竞赛为衡量标准,通过开展《实验针灸学》的教学实践,发现《实验针灸学》利于培养当代针灸医学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培养针灸医学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并且教学实践成果显著。

1 《实验针灸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成果显著

本院在《实验针灸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以“学院挑战杯”、“学术月”、“发表论文”为切入点,注重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以“技能大赛”、“志愿活动”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1.1 开展《实验针灸学》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成果显著 通过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察,针灸学院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成绩显著。2010年本校针灸学院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7篇,2011年12篇(其中SCI收录1篇),2012年12篇,截至目前2013年4篇。

通过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察,针灸学院本科生获得科技创新基金立项成绩显著。2012年本校针灸学院本科生获天津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基金立项12项,针灸学院本科生申报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立项2项。2013年,针灸学院本科生中标学校第四届创新基金项目的6项。

通过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察,针灸学院本科生参加不同级别的学科竞赛成绩显著。2011年针灸学院本科生获天津市第十一届“挑战杯”竞赛获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和三等奖3项;全国首届“天堰挑战杯”创意大赛,针灸学院学生获二等奖1件和优秀奖3件。2012年针灸学院1名本科生参加“振东医药杯”首届三北地区中医大学生临床能力竞赛中荣获针灸推拿单项第一名,获得了团体二等奖。针灸推拿班3名学生参加全国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荣获大赛团体二等奖,单项一等奖1项,2项个人全能三等奖;2项单项等奖;1项单项三等奖。2013年针灸学院本科生1项作品荣获第一届“远志杯”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3年针灸学院本科生荣获第十二届天津市“挑战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2名学生荣获天津中医药大学“天中科技杯”学术节先进个人各1项。针灸推拿学院学生占全校本科学生总数的12%,挑战杯获奖6项占学校获奖总数的33.3%。

1.2 开展《实验针灸学》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成果显著 2010年针灸学院本科生医疗卫生服务团被评为天津市暑期三下乡市级优秀示范队,1名学生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共青团员和天津市暑期三下乡市级先进个人。在首届全国大学生针灸操作技能大赛中荣获大赛团体二等奖和最佳组织奖,2名学生分获个人单项一等奖和二等奖。

2011年针灸学院本科生继续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宣传中医中药知识为群众送去健康。医疗卫生服务团被评为天津市暑期三下乡市级优秀示范队。

2012年针灸学院本科生的社会实践进一步加强,本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坚持关爱白血病患儿和到养老院为老人做服务,共计13次;同时开展“中医知识高中校园行”活动2次和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4次,推广中医针灸知识。针灸学院青年志愿者社会实践服务团被评为2012年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服务团,1名教师被评为天津市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2013年针灸学院本科生的社会实践方面,到养老院和研究所进行志愿服务活动,每周1次;自该年9月开始,每月末为社区老人上门进行健康咨询志愿服务;5月和10月分别两次为研究所患儿免费赠送礼物;10月15日,青年志愿者参加“中国针灸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志愿者第四团成立仪式”,并成为科普知识宣讲团志愿者。各种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累计时长达200小时。2013年1名学生获得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道德模范称号1项,同时为第三届天津市道德模范推荐人选和天津好人推荐人选。2013年学院被评为2013年天津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实践服务团;团总支青年志愿者协会被评为2012-2013年度天津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1名学生被评为2012-2013年度天津市优秀青年志愿者。

2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效分析

针灸学院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院以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针灸学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借助“针灸学国家级精品课”、“天津市精品课实验针灸学”和“天津市精品课经络腧穴学”的建设与维护,注重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已经探索出了高等医学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培养5年不断线、临床见习“早入手,早锻炼”、实践活动体验培养等方面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探索出了“针灸推拿基本功训练五年不断线”培养理念,具体体现在新生入学教育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一、二年级强调基本功培养、临床见习;三、四年级重视系统培养、提高培养;毕业年级则加强实地培养。以“学院挑战杯”、“学术月”、“发表论文”为切入点的创新能力培养;以“技能大赛”、“志愿活动”为导向的实践能力培养。

本院逐渐形成了有针灸学院特色的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体制及制度,深化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5年的不断完善,在健全制度,调动教师,发动学生等方面三管齐下,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现已制定了《针灸学院“挑战杯”竞赛项目申请管理办法》、《评奖办法》、《学生发表论文的管理办法》和《竞赛指导教师奖励办法》等多项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长期实践基础上,针灸学院教学成果“基于CRPCP模式的《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和“三结合、四模块、五层次——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品德、技能、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一等奖及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3 《实验针灸学》利于培养当代针灸医学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实验针灸学》是传统针灸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既根植于广大针灸临床医生丰富的针灸临床实践,又根植于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实验针灸学科学研究的实践,并且与时俱进,融合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于一体。1979年北京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针灸学已发展为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的中西医结合的新医学[2]。1982年提出建立《实验针灸学》课程,1983年编写出首部《实验针灸学》教材正式开展本科教学。陈汉平等[3]认为,《实验针灸学》的诞生就是这种研究的突出成果之一,是发展针灸学术的需要,也是针灸学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实验针灸学》自创立之初,就注重培养针灸推拿专业教师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为《实验针灸学》(experimental acupmoxibustion science)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实验方法,研究针灸基本理论、针灸作用原理、针灸作用规律,指导临床实践的一门学科[4];因此《实验针灸学》的教学目标在于把科学素养、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培养与知识传授相融合,培养中医针灸人才科学思维、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实践中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PBL教学[5],从而达到“顶天立地”,“顶天”指掌握学科前沿知识,出理论、出技术;“立地”指培养创新人才,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针灸学》利于培养当代针灸医学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社会医学观念的转变,如何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既能秉承中医药传统、又具备创新潜力的针灸医学专门人才是我们也是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进行研究探索的课题。本院通过深入研究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及其成长规律,在《实验针灸学》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实验针灸学》对推动中医针灸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6]。现已在全国各中医药院校普遍推广,并被列为针灸专业本科班的必修课和研究生班的选修课。

通过对大陆地区26所高等中医药院校《实验针灸学》教学的调查,笔者发现目前90%的中医药大学都注重“学生自行设计、学生完成实验”,这样更有利于培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通过结合针灸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教学讨论[7-10],笔者还发现学生进行阶段教学实习之后,学习《实验针灸学》的兴趣更浓。石学敏[11]院士认为应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和发展针灸学。汤德安[3]教授在针灸学领域的教学改革及科研主面作了深入的探索,也提倡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研究经络及针灸作用原理。2012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强调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大学》也曾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因此,培养针灸医学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强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当今国内外高校培养创新实践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趋势。目前国内兄弟院校在《实验针灸学》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12-13],皆是为了保持我国在针灸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应不断探索医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针灸医学专门人才,高质量完成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服务。

[1]阎丽娟,郭义.针灸推拿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2,31(4):50-52.

[2]林文注,郭慧颖,朱忠春.中国实验针灸学教学的现状和未来[J].中国针灸,1997,16(7):437-439.

[3]陈汉平,汤德安,刘凡,等.发展实验针灸,推动学术进步[J].上海针灸杂志,1988,7(1):1-2.

[4]郭义,方剑乔.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6.

[5]张东铭,王莉梅,付艳琴,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0):150-151.

[6]郭义,刘阳阳,王秀云,等.实验针灸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1,30(1):34-36.

[7]任国平,孙智军,漆成军.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36-137.

[8]蔡朝阳.电针配合牵引等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2):32-33.

[9]王静珊,苟晓华.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59-60.

[10]高云华.针灸减肥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8):149-150.

[11]石学敏.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针灸,2005,25(4):225-226.

[12]卢岩.《实验针灸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J].山西中医,2012,28(8):60-61.

[13]谭亚芹,奥晓静,戴春玲,等.关于实验针灸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浅见[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34(4):467-469.

猜你喜欢
针灸学本科生天津市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针灸学教学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