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2014-07-09 02:10隋桂岚
航海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语块学术交流交际

隋桂岚,杨 琦

(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

在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今天,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国的学术研究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学者的声音在国际上仍然微弱,其症结并非单纯学术研究水平问题,英语运用能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大多数中国学者用英语撰写文章、发表演讲、参加讨论的能力依然很弱,这是限制中国学者国际话语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英语运用能力看似是一个很小的语言问题,但实际上却是关乎中国国际地位的大问题。[1]因此,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作为学术研究的后备军,尽快提高他们学术英语写作、演讲以及参加讨论的能力已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当务之急。为此,大连海事大学开设了“学术交流英语”选修课。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英语能力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本研究采用Vygotsky社会互动理论[2]作为理论框架,借鉴《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3]中的五C原则,提出了学术交流英语的教学原则,即“以学术交流为核心,比较中西文化,贯连其他学科,参与学术活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际学术会议发言、提问、会下交流的基本模式和特点,扩展相关学科知识,熟练相关英语表达,提高学术英语交流能力。

1.Vygotsky社会互动理论

Vygotsky(1962)是一位在心理学领域许多方面都做出伟大贡献的俄国心理学家。他被广泛运用的两个理论是“认知发展潜能区理论”和“支架理论”(Scaffolding)。前者认为,人类的发展依赖社会互动,社会学习最终会导致认知发展。人类学习预示着一个特定的社会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习者处于一种社会环境中,处于与成人互动以及与同行的合作中才能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发展动力。后者是指提供符合学习者认知层次的支持、导引和协助,以帮助学习者由需要协助向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任务的过渡,进而使其由低级的能力水准发展到高级的能力水准。Vygotsky重视沟通的过程,认为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意义协商过程可促使社会新成员明白语言的特殊意义和来源,并借由沟通将文化模式内化。

2.《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

《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的核心主题就是所谓五个“C”(communication,culture,connections,comparisons,communities),即运用语言交际沟通、体认文化和习俗、与其他学科贯连、比较语言文化特性和参与社会实践,在多元社区应用。作为《标准》的核心主题,“这五项标准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这五项标准共同组成了一个大的框架,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交际技能、学习策略、批判性思维技能、对文化适当要素的理解、技术知识等,而不是让学生纯粹地记忆语言成分”[4]。“5C”外语学习标准的核心是沟通(Communication),下设三种交际模式: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理解诠释(Interpretive)和表达演示(Presenta-tional)。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学大纲、教师教案、教师授课方法、学生分组模式、学生课堂活动模式、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和学生作业等原始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其目的是通过本研究,找到提高学术英语交流能力的有效方法。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否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口语能力?

(2)采用语块练习模式是否有助于提高学术口语交流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在大连海事大学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中进行。301名一年级硕士研究生(2007、2009、2010、2011、2012)先后参加了本实验。第一、二周期各有72名学生参加,第三、四、五周期有53名学生参加,其中有11名学生为在职人员,年龄在22岁至31岁之间。

2.研究过程

本研究共进行了5个周期,历时6年(分别为2007—2008、2009—2010、 2010—2011、 2011—2012、2012—2013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每一周期分为规划、实施和反馈三个阶段。

(1)规划阶段:每学期第一次课,用20min时间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预期和需求,目的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预期调整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2)实施阶段:本阶段贯穿整个学期,教师和学生按照制定好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和学习。每堂课师生共同按照成绩考核表对演示人(一般为小组)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根据教学效果随时对教学进行微调。

(3)反馈分析阶段:每堂课教师课下征求学生意见的同时,学期末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反馈问卷设计了包括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问题,问卷分批发放给教学实验的301名学生,收回有效问卷252份,对所得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

3.学习目标

参照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制定的“AP(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1所谓AP课程,是指美国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大学课程,学习之后通过考试,凡达到大学相应课程标准者,获取大学承认的学分。这一项目由美国大学理事会主持,已有50的历史,开设课程有30多门。汉语与文化课课程目标”[5]制定了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以语言沟通的三种模式为核心,分为学习目标和学习表现两组内容 (见表1)。学生要通过这三种交际模式来发展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展现学术英语熟练程度,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浓厚的学术氛围框架下即时的、多样的机会,以全面提高其学术英语交流技能。

这三种交际模式各有其鲜明的特点。在学术交流活动中理解诠释模式(Interpretive Mode)是单向的交流,需要运用听力解读和诠释口头的报导,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运用上下文的情节进行猜测,避免过度关注单个的词,或者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让学生熟悉实际语料。

表达演示模式(Presentational Mode)也是单向的交流,是运用说的能力表达意见阐述论文或者做口头报告,包括发表演讲、会议发言、说明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等活动。

而人际沟通模式(Interpersonal Mode)则具有双向的人际交流特点,因此是即兴的、自然的、没有准备的。这种沟通着重语言信息表达的整体,强调语言的沟通技巧。语言使用者需要不断地通过沟通,确定其真实的交流效果。

在真实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单向的信息接收、信息输出以及双向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三种基本模式。在这三种交际模式中,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是综合呈现的。[6]从表1可以看出,学术交流英语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三种沟通模式的学术交流及文化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在学术交流场合得体地使用英语与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交流。但这三种模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

学习结束时,学生应能够掌握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技能及其相关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能够用英语较为熟练、流利、得体地进行学术讨论,在国际学术会议发言及在相关场合进行口头交流。

4.教学内容

选取与国际学术交流密切相关的典型话题,介绍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语块,模拟特定的语言情境,选择恰当的交流方式进行练习,使三种交际模式都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问卷调查调整并确定教学话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时分配(见表2)。

表1 学术交流英语课程目标

表2 学术交流英语口语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

5.教学模式

本研究的课程教学模式是在大纲规定的框架内,根据研究生公共课大班课(50~70人)的特点,课堂活动安排以小组活动为主。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组辩论、报告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情景之中,进行大量口语实践。教师按照交际任务,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语料,学生根据语料进行练习。以课堂活动为中心,进行教师与单个小组间互动、教师与所有小组间互动、小组内学生互动、小组间学生互动等不同互动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1)相同或者相近专业学生分在同一组里,每组5~7人,小组成员根据话题随时进行调整,同组成员间建立QQ群,以方便课余时间讨论。

(2)教师根据任务导入语料,包括与主题相关词汇和短语、语块、讨论问题等。实践证明,学生间的协作有助于口语交流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协作中也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和很强的创造力。他们在利用教师给出的语料的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交流内容和活动形式新颖生动。

(3)学生利用教师所给语料和情境进行课堂活动,活动形式可参考表2“教学方法”。提出问题小组课前用英语搜索相关知识,在讨论之后给予正确答案及原因,学生在练习英语的同时又增长了知识。

(4)评估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期末成绩进行考核,以过程性评估为主,终结性评估为辅。教师每节课对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按照评估表进行记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其他小组打分),每个话题10分,共8个话题,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20%。评估时既考虑学生的个体表现,也重视小组整体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成员的成绩基本一致,这种评估方式促进了学生的协作意识,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也在客观上提高了学生参与小组互动的积极性。

6.数据分析

根据5个周期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认可本课程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满意度达98%。在问卷中,选择“我喜欢目前的教学模式”的占98%,选择“我愿意参加课题活动的”占93%,认为“目前的学术交流英语教学模式让我感到自己的学习潜力很大”的占91%,认为“学术交流英语课的学习内容对我未来的专业发展非常有帮助”的占93%,认为“目前的学术交流英语课有助于提高我的英语水平”的占95%;多数学生认同按专业分组的方式,也有一些学生希望根据话题分组,只有在讨论与本专业有关的话题时,如 research,conferences时按专业分组,以便有不同的沟通交流伙伴,因为QQ群使不同专业、不住在一起的学生课下讨论起来很方便。在回答“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你觉得自己在学术交流英语方面有哪些提高”时,多数学生认为“敢说了,乐意说了,明显说得比刚开学时自信了,在流利度、准确度方面比以前好很多。尤其是自己认真讨论过,做过的题目和话题,都有一种难得的收获”。

三、结果与讨论

课前问卷调查表明,学生选修学术交流英语课的目的是希望了解相关学术交流英语的特点,掌握国际学术会议发言的技巧,以便在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场合能够应对,本研究通过五个周期的实验,回答了提出的两个问题。

1.任务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术交流英语提高的可能性

本研究回答了任务型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术交流英语提高的可能性问题,证实了Vygotsky社会互动理论中“认知发展潜能区理论”和“支架理论”。这体现在课堂上师生、生生透过任务而形成互动与合作的社会情境中,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得到激发。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间的合作为他们提供了符合其认知层次的支持,帮助学习者由需要协助向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任务的过渡,进而使其由低级的能力水准发展到高级的能力水准。

2.采用语块练习模式提高学术交流英语的流利度和准确度的可能性

Sinclair指出,自由选择原则 (the openchoice principle)和熟语原则(the idiom principle)在语言中同时起作用。[8]前者指按语法规则进行选择;后者则强调说话者构造语言时,拥有大量提前预制好的语块。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对语法规则都已谙熟,但对语块知识还很欠缺。Altenberg发现,英语自然话语中有80%由各类板块结构组成,[8]也就是说大部分话语是通过语块来实现的。本研究运用语块练习,结合任务分配式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术交流英语能力,在学术交流英语的流利度和准确度方面效果明显。

3.本研究的局限性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学生通过互动合作和语块练习能有效地提高交际三模式中的后两种模式,即理解诠释(Interpretive)和表达演示(Presentational)模式。尤其对表达演示(Presentational)模式提高明显,而对于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模式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其原因在于理解诠释模式和表达演示模式同属单向的交流,充分的准备会有效提高交流水平。而人际沟通模式则具有双向性、即时性的特点。任务型教学模式通常在任务下达后,学生就本组的任务查找资料,进行集体讨论等准备,虽然很多情况下双向性很好,但即时性不足,有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学术交流英语设在第一学年,学生对学术研究还缺乏清晰的认识,语言教师也不可能了解每一个学科。为了使各个专业的学生均能有效地参与交流,交流的内容通常是本专业最基本的、常识性知识,以便使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因此,学术交流英语课堂还缺乏很强的专业性。

四、结论

本研究通过5个周期的实验(第一、二期30学时,第三、四、五期24学时,分别持续15周和12周)、分析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学生课堂表现,对语块加任务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采用语块练习加任务分配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术交流英语水平。实验表明,尽管课堂上涉及的话题专业性不是很强,但学生感到确实对本专业的英语表达更加了解,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扩大了知识面,感到每一堂课不仅练习了口语,也增长了知识。

[1]刘敬东.中国学者应争取更大国际话语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5-26.

[2]VYGOTSKY,L.S.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ass:MIT Press,1962.

[3]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21 Century[M].Allen Press Inc,Lawrence K.S.,USA,1999.

[4]罗青松.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评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6(1).

[5]Standards for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S].Chinese Guest Teacher Summer Institute, Stanford University,Sponsored by Hanban and College Board ,2008.

[6]杨丽姣.美国外语教学语言交际能力培养标准的分析和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6(6).

[7]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al Coarse Description[EB/OL].[2013-10-20].http://apcencral collgeboard.com.

[8]SINCLAIR J M.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9]ALTENBERG,B.On the Phraseology of Spoken English:the Evidence of Recurrent Word Combinations[A].In A.Cowie(eds.)Phraseology:Theory,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猜你喜欢
语块学术交流交际
情景交际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交际羊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从语块类型看英语专业大学生语块获取能力与听力理解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语块的性质及汉语语块系统的层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