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4-07-09 12:54杨均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创新能力

杨均

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学生在品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实在令人担忧。结合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教育必须要改变以往过于注重应试,而忽略了素质培养的状况。而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更是要率先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思想品德课程的综合教育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有目的性的教育

课堂并不是教师爱讲哪里就讲哪里,教学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的是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并把它们传达给学生。在师生共同的清晰的目标下授课,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师生有一方对教学目的还存在疑惑,那么教学效果都会大受影响。有目的的教育,还包括让学生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知识,并提高对课程的兴趣。作为教师,更是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充分挖掘出课本中的资源,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资源,为学生打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还要有目的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进行层层诱导,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每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要进行课前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重视课堂的引入

一般来说,课堂引入的阶段就可以奠定整个课堂的基调。如果课堂引入新奇、活跃,能调动课堂的气氛,那么这节课的气氛通常会非常活跃。相反,课堂引入沉闷、平淡,那么这节课肯定也是枯燥沉闷的。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心进入课堂;可以讲一个跟课本内容有关的小故事,让学生在精彩故事的引导下求知;也可以播放一小段音乐,让学生瞬间心情愉快。比如说在学习《爱我中华》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来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这种爱国的情感。在这首旋律激昂的歌曲感染下,学生能够瞬间唤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不但能让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还能使学生在音乐中陶冶情操,培养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

三、注重情感的培养

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和传递。特别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除了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之外,还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在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情感。有句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可以让学生对教师更加信任,对该教师执教的科目也更加感兴趣,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如果教师不注重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得不到学生的喜爱,要让学生学好他所教授的课程是很难的。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情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的情境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情感。当学生对社会有了丰厚的情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足够的思维空间

初中生对社会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经验。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并通过教师的指导得出正确的结论。有些教师总是把学生当成孩子,认为他们对社会没有经验,所以总是在学生面前强调一些是非观和价值观。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其实学生对是非黑白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深度,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来辨明。另外,教师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果教师过于强调自己的意志,那么就容易遏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是不利的。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在教学中多引导,多启发,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发挥出来,并逐步形成一种创新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李科民.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2).

[2]马欣华.新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考[J].中国文房四宝,2013(4).

[3]滕飞.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3(9).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流失原因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