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2014-07-09 01:44韦桂琴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笔者

韦桂琴

随着近几年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关教学生活化方面的探索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新课程标准也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要求,要把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把学生活生生的经验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思想品德教材采用了大量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图片和情境,这更有助于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经验世界融为一体,与学生在生活环境中所进行的种种活动或作业联系起来,以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和学习思想品德知识,给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生命力,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变得具体、形象、直观、生动。

如何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做到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

要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的设计,亲近学生,主动了解学生自身、家庭等基本情况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结合教材内容,做到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思想品德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国家政策、社会制度理论性较强,单从课文文字表述与教师的口头阐述很难让学生透彻地理解,学生不理解也就不太喜欢学习这些内容。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求把教材内容与学生最熟悉的家庭生活以及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学校社区生活进行融合,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真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比如教学“我国的分配制度”时,笔者让学生把家里的主要经济收入的来源列出来,学生一下说了很多,如“父母的工资”“父母做生意的收入”“父母把自己种的农产品卖出去得到的收入”……笔者接着让他们找一找除此之外,家里还有哪些其他的经济收入。他们又说了很多,如“家里出租房屋得到的租金”“社区的分红”“把钱存到银行得到的利息”……最后笔者再把学生列的这些经济收入来源进行分类,这样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再如,教授“竞争 合作”时,让学生谈谈在班级篮球赛、跳大绳、两人三足跑等活动中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竞争和合作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明白如何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二、创设反映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做到课堂活动设计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学生要经历活动的过程,去收获经验、升华情感。适当的课堂活动不但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调节课堂气氛,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课堂活动的设计就要做到生活化,只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真实反映学生生活的活动,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深入去反思与体会。学生的许多语言与体验、行动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要选取生活中的事例,努力营造生活化情境,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以课堂活动的形式再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比如教学“学会合理消费”时,笔者要求学生把一周内自己的生活开支列一份清单,通过交流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哪些消费是理性消费,哪些消费是非理性消费。同时,笔者在课堂中还开展了“我是消费高手”“消费烦恼我来支招”等讨论活动,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售货员等角色,把自己生活中愉快的消费经历展现给同学,并把自己在消费过程中的烦恼道出来让同学支招。学生在讨论生活消费经历的过程中树立了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

三、运用教学语言技能,做到课堂教学语言生活化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思想与信息的工具,体现了教师的教学风格。生活化的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实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在运用语言描述客观事物和分析问题时,要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化抽象为形象,由浅入深地阐明或剖析思想品德学科中深奥的问题。如讲授“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笔者先用通俗的语言表述“我想出国深造,买四轮住洋房”,让学生明确我国人民当前的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接着笔者又说“可这些愿望现在落空了,因为我的收入较少,口袋太瘪了”,从而让学生了解“落后的社会生产”满足不了人民不断增长的需求。而运用生动、贴切的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讲授“丰富多彩的情绪”时,笔者垂头丧气地走进教室,满面愁容地说:“最近比较烦。”学生迷惑地看着我,而后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你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了”“有什么烦恼啊”……这时笔者又满脸笑容地说:“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丰富多彩的情绪吧。”学生被逗乐了,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把枯燥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讲授“收入分配差距”时,笔者就引用了网络流行语以调侃的语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俩一起出门,你去买第五代‘苹果牌手机,我去买五袋苹果。”学生开心地笑了,并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收入差距。

四、让学生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

教学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因此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能离开社会生活实践,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与活动中养成的道德习惯、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总是要通过生活实践检验的。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就应该让学生走进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因为学生品德的形成,不是从学习品德概念开始的,而是从生活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如笔者在教学“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国情,先让学生了解自家的生活变化,所在地区的环境状况,当地的人口分布情况。还让他们到当地的区委会、村委会、环保部门与有关工作人员面对面地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经济发展、人口、环境等状况及成因,并与当地有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亲自接触了社会中的人与事,在考察与分析中对我国的国情有了更明确的认识。教师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与各种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影响中受到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新一轮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以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正是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教育方式,促使学生自觉自愿、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养成良好的品行,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生活化笔者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选择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