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 改进策略实践探析

2014-07-09 12:40陈颖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礼仪道德

陈颖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幼儿的文明礼仪环境,包括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幼儿并不生活在真空中,他们同成人一样生活在这个变动不居的社会里。成人遭遇的文明礼仪问题,幼儿及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机构——幼儿园也同样感受和经历着。我们必须接受这一永恒话题的挑战,笔者则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改进策略提出几点浅见。

一、幼儿文明礼仪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利用家庭礼仪教育资源不足

幼儿园利用家庭德育资源不足,“家长园地”上张贴的内容大都是关于幼儿体育和幼儿智育方面的,德育内容不多;“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展示的也主要是幼儿园各科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可见,幼儿园对智育的看重几乎无处不在。但是对文明礼仪的教育资源极为不足。

家长资源未有效利用,家长的组织者、评价者、设计者、监督者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幼儿园更注重家长的参与者、旁听者、观察者的作用。可见,家长和幼儿园地位并不对等,幼儿园依然处于意见领袖的地位。幼儿园与社区大德育观未建立,幼儿园与社区的联系还比较松散,成了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造成德育资源的一种浪费,没有很好地呼应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大教育”观。

(二)社会生态环境挤压幼儿礼仪习惯养成生长空间

传统的大家庭迅速解体,两代人、少子女的核心家庭大量增加,家庭人际关系日趋简单。而住宅高层化、封闭化,邻里关系更趋冷漠,文明礼仪环境变得荒漠化。幼儿过多地接触成人、过早失去了本应具有的天真烂漫,以及与儿童伙伴一起游戏时的快乐和相互学习的机会。孤独、无助、任性、自我中心、缺乏基本的文明礼仪交往能力。儿童的生态空间、教育空间、心理空间窄化、打压,甚至窒息。他们在享用文明成果带来的优越同时,无形中沦为时代病、文明病的潜在患者,和道德价值观混乱的承受者。

(三)重智轻德现象严重

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中国家长应当全力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等问题了。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社会残酷竞争,家长无法完全顾及幼儿的感受,往往以牺牲童年为代价,越姐代庖、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设计“未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来是一个教育的善命题,却始终都是许多中国家长信奉的教育信条。因此,与其说幼儿教育重智轻德现象严重,其实很大原因在于社会竞争比拼的下移,幼儿园、教师无奈接招。社会大环境生存艰难,竞争白热化过早地在家庭中预演,挤占了幼儿与小伙伴游戏中交往、成长的童年,儿童道德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很多乐趣。这种现象绝非幼儿园德育一力所能改变,需社会的整体改观。

二、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改进策略研究

(一)组织礼仪实践活动,进行分层评优

1、礼仪实践活动组织

根据礼仪主题活动安排,每月年级组轮流策划一次礼仪大活动,每班策划 2 次班级礼仪活动,关注礼仪策划过程的细节安排和过程性资料积累。根据主题生成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活动的实效性。

2、礼仪教育分层评优

根据礼仪主题活动安排每周礼仪教学活动,教学形式中,新教师可以参考礼仪主题课程内容,青年教师和成熟教师要求突破单一化课程组织形式,把音乐吟唱、语言绘本、社会认知、科学常识等领域教学揉进礼仪课堂,丰富课程设置,达到多元、整合的教学模式。优化礼仪教学,在学期期中将组织一次礼仪教学一课多研,多元礼仪教学活动评优,提升教师课堂组织能力。

(二)强调礼仪课堂家长互动,进行礼仪区域目标渗透

1、礼仪区域目标渗透。根据礼仪主题内容创设:益智区、美劳区、科常区、语言区等礼仪区域,投放层次性游戏材料,明确礼仪的要求和目标,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操作,感知体验,在操作中,学习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交往,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和品质。

2、礼仪课堂家长互动。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融合幼儿园礼仪教育于一体,达到共赢的礼仪教育成效。组织幼儿定期入社区礼仪主题宣传;邀请家长走进礼仪课堂,实行家长礼仪代课日活动,借力家长资源,为年级组幼儿宣讲礼仪知识,营造礼仪氛围;同时家长参与幼儿园礼仪教育找茬活动,吸取家长对幼儿园礼仪教育的宝贵建议和要求,搭建家园礼仪共育的良好氛围。

(三)组建礼仪网站,创造良好的礼仪教养环境

1、礼仪网站及时更新

课题网站上预设以下栏目:以年级组为单位的:礼仪主题生成、礼仪活动策划、礼仪操节展示;以班级为单位的:礼仪教学设计、礼仪儿歌创编、礼仪个案观察、礼仪活动策划、礼仪区域记录等,各班教师根据课题实践定期定量完成各项表格的记录和上传,达到简化、深化、规范化的科研成效。

2、树立的社会风尚环境

对幼儿德育而言,社会风尚主要由家风、园风、民风、等构成。良好的家风使幼儿加速在幼儿园、社会德育网络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积淀。良好的园风,为幼儿思想品德的培养提供隐性德育课程。良好的民风,也对幼儿的道德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过滤幼儿的传媒环境。大众传媒对幼儿道德养成有着特殊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其作用不可低估。由于幼儿鉴别力有限,成人社会有责任对幼儿的视听环境进行有效过滤,为幼儿创设健康、活拨、积极、向上的传媒环境,并注意培养他们的网络社会的基本道德素养,合理利用媒介。打造友善的人际环境:成人社会应友好和睦,诚信相处,关心帮扶,和谐温聲,为幼儿做好人际环境的示范。这也是幼儿道德成长的健康土壤。

三、结论

作为幼儿教育者,我们要认识到儿童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希望。儿童就是道德哲学家!文明礼仪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幼儿文明礼仪教育则是用灵魂去拨动幼儿的心弦,立美好德性,奠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童年、童心、童贞、童趣是纯净的,是值得珍视的。正如刘晓东教授呼吁的:道德教育应当为捍卫童心、保卫童年鼓与呼。我们不是不需要文明礼仪,而是不需要伪文明礼仪;我们不是不要道德,而是要做道德的主人。我们须永远记住,孩子的心灵是不可思议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让我们学会尊重儿童早期的文明礼仪心理,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童年的秘密”,让文明礼仪教育真正能够为了儿童,基于儿童,发展儿童!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礼仪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